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3663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租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该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外壳内部的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包括:充放电电路;检测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未被外壳反射回检测电路时,检测电路产生电平信号;控制器,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该电平信号,控制充放电电路停止充电和/或放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在判断其被拆开时通过内部的控制器停止充放电电路输出电流,有效防止移动电源被拆卸或者恶意破解后被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共享移动电源租赁设备越来越普及,各共享移动电源厂商会对自家的移动电源进行加密处理,人们只需要通过正常的租借流程便可使用移动电源,凭借着这种便利性,人们租借移动电源的频次也越来越高,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特殊渠道拆开移动电源、恶意破解并将其出售,传统的技术中针对这一问题是通过在移动电源内部设置一个行程开关来防拆的,即通过移动电源的外壳停止对行程开关进行挤压来判断移动电源被拆开并通过内部控制逻辑停止充放电管理单元输出电流。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当移动电源不慎掉落地上或受到外力时,造成行程开关误触发而停止充放电管理单元输出电流,影响了移动电源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防拆功能不完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包括:充放电电路;检测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第一电平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未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与第一电平不同的第二电平信号;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放电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停止充电和/或放电。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上拉电路,用于与供电电源电连接;限流电路,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光电三极管,所述限流电路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形成第一节点,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当所述检测信号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并产生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未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并产生所述第二电平信号。可选地,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用于连接至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可选地,所述上拉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一端用于连接至供电电源,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形成第一节点,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NPN三极管,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供电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二节点,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用于连接至供电电源,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微控制器MCU。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移动电源。在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租赁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电源租赁设备以及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电源租赁设备通信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租赁设备及移动电源管理系统。该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外壳内部的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包括:充放电电路;检测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未被外壳反射回检测电路时,检测电路产生电平信号;控制器,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平信号,控制充放电电路停止充电和/或放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在判断其被拆开时通过内部的控制器停止充放电电路输出电流,有效防止移动电源被拆卸或者恶意破解后被利用。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仅作为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租赁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一种控制主板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两台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及服务器200,至少两台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与服务器200通信连接。其中,服务器20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租赁设备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开设有容置腔20,容置腔20收容有数量若干个图3中所示移动电源30,并且当移动电源30收容于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中时,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与移动电源30通信连接,此时,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能够获取移动电源30的序列号,以及移动电源30在租赁期间的使用信息,当用户通过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租借移动电源30时,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向服务器200传输租借成功信息,并获取租借成功的移动电源30的序列号传输给服务器200,同时,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清空租借成功的移动电源30中存储的使用信息,移动电源30重新产生使用信息;当用户通过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归还移动电源30时,移动电源租赁设备100向服务器200传输归还成功信息,并获取归还成功的移动电源30在租赁期间的使用信息以及序列号传输给服务器2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移动电源30包括外壳31(图未示)以及收容于外壳31内部的控制主板32(图未示)。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主板32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控制主板32包括检测电路321、控制器322及充放电电路323,检测电路321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被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控制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包括:/n充放电电路;/n检测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第一电平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未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与第一电平不同的第二电平信号;/n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放电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停止充电和/或放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控制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包括:
充放电电路;
检测电路,用于发射并接收检测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第一电平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未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检测电路时,所述检测电路产生与第一电平不同的第二电平信号;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放电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平信号,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停止充电和/或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上拉电路,用于与供电电源电连接;
限流电路,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
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光电三极管,所述限流电路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形成第一节点,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当所述检测信号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并产生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当所述检测信号未被所述外壳反射回所述反射型光电感应开关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并产生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