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5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正极极耳,多个所述正极极耳均开凿有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极片的右端卷接有钢芯,所述钢芯的表面由内而外卷接有正极极片、第一隔膜、负极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负极极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负极极耳,多个所述负极极耳均开凿有负极连接孔,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极片传导电不够稳定,容易漏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2012年数码锂电池行业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一方面使软包锂电池、圆柱锂电池的销量快速增加,并保持30%以上的增速。但是由于涂料过程中极片受到压力作用发生了严重的形变,而留白区和料区的延展程度不同造成了极片辊压后内部的张力不均,因此还存在极片传导电不够稳定,容易漏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极片传导电不够稳定,容易漏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正极极耳,多个所述正极极耳均开凿有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极片的右端卷接有钢芯,所述钢芯的表面由内而外卷接有正极极片、第一隔膜、负极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负极极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负极极耳,多个所述负极极耳均开凿有负极连接孔。为了使得更好的进行电之间的传导,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正极极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凸起,所述顶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导电块,两个所述上导电块均开凿有相同的正极连接孔。为了使得电传递的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负极极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盖,所述底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下导电块,两个所述下导电块均开凿有相同的负极连接孔。为了使得能够进行良好的正极电力传输,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正极极片的表面分为正极基体与敷料区域,所述正极基体与正极极耳相连接。为了使得能够进行更好的负极电力传输,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负极极片的表面分为负极基体与敷料区域,所述负极基体与负极极耳相连接。为了使得有效的高温遮蔽,正负极片相隔离,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与钢芯相连接的一端均粘贴有高温胶带。为了使得散热与有效的防止漏电,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顶盖与底盖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绝缘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正极极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凸起,顶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导电块,两个上导电块均开凿有相同的正极连接孔,使得更好的进行电之间的传导。2、负极极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盖,底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下导电块,两个下导电块均开凿有相同的负极连接孔,使得电传递的更加稳定。3、正极极片的表面分为正极基体与敷料区域,正极基体与正极极耳相连接,使得能够进行良好的正极电力传输。4、负极极片的表面分为负极基体与敷料区域,负极基体与负极极耳相连接,使得能够进行更好的负极电力传输。5、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与钢芯相连接的一端均粘贴有高温胶带,使得有效的高温遮蔽,正负极片相隔离。6、顶盖与底盖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绝缘垫,使得有效的散热与防止漏电。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部分立面图。图中:1-正极极片;2-正极连接孔;3-负极极片;4-负极连接孔;5-第一隔膜;6-第二隔膜;7-钢芯;8-顶盖;9-顶盖凸起;10-上导电块;11-底盖;12-下导电块;13-正极极耳;14-负极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正极极片1,正极极片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正极极耳13,多个正极极耳13均开凿有正极连接孔2,正极极片1的右端卷接有钢芯7,钢芯7的表面由内而外卷接有正极极片1、第一隔膜5、负极极片3和第二隔膜6,负极极片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负极极耳14,多个负极极耳14均开凿有负极连接孔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正极极片1由活性物质、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和基体构成,正极极耳13为铝带极耳,钢芯7可以提升锂电池的低温性能,第一隔膜5与第二隔6膜为相同材质的绝缘体,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负极极耳14为镍带极耳,正极极片1卷接于钢芯7后每个正极连接孔2相对应,负极极片3卷接于钢芯7后,每个负极连接孔4相对应。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3,正极极耳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8,顶盖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凸起9,顶盖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导电块10,两个上导电块10均开凿有相同的正极连接孔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凸起9用于区分电池的正负极,上导电块10开凿的正极连接孔2与正极极耳13开凿的正极连接孔2相对应,将导电铜丝插入每个正极连接孔2实现电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3,负极极耳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盖11,底盖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下导电块12,两个下导电块12均开凿有相同的负极连接孔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下导电块12开凿的负极连接孔4与负极极耳14开凿的负极连接孔4相对应,将导电铜丝插入每个负极连接孔4实现电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1,正极极片1的表面分为正极基体与敷料区域,正极基体与正极极耳13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正极基体为铝箔材质。具体的,请参阅图1,负极极片3的表面分为负极基体与敷料区域,负极基体与负极极耳14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负极基体为铜箔材质。具体的,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3与钢芯7相连接的一端均粘贴有高温胶带(图中未出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钢芯7能够提升电池的低温性能,高温胶带使正极极片1、负极极片31与钢芯7相连接。具体的,顶盖8与底盖11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绝缘垫(图中未出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绝缘垫具有一定的散热功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正极极片1、第一隔膜5、负极极片3、第二隔膜6一同按顺序卷至钢芯7的表面,使贯穿正极极耳13的正极连接孔2相对应,贯穿负极极耳14的负极连接孔4相对应,将顶盖8放置正极极耳13的上端,使贯穿上导电块10的正极连接孔2与贯穿正极极耳13的正极连接孔2相对应,底盖11放置在负极极耳14的下端,使贯穿下导电块12的负极连接孔4与贯穿负极极耳14的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正极极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正极极耳(13),多个所述正极极耳(13)均开凿有正极连接孔(2),所述正极极片(1)的右端卷接有钢芯(7),所述钢芯(7)的表面由内而外卷接有正极极片(1)、第一隔膜(5)、负极极片(3)和第二隔膜(6),所述负极极片(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负极极耳(14),多个所述负极极耳(14)均开凿有负极连接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包括正极极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正极极耳(13),多个所述正极极耳(13)均开凿有正极连接孔(2),所述正极极片(1)的右端卷接有钢芯(7),所述钢芯(7)的表面由内而外卷接有正极极片(1)、第一隔膜(5)、负极极片(3)和第二隔膜(6),所述负极极片(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负极极耳(14),多个所述负极极耳(14)均开凿有负极连接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8),所述顶盖(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盖凸起(9),所述顶盖(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导电块(10),两个所述上导电块(10)均开凿有相同的正极连接孔(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王彩峰陈焕英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赛特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