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金属化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0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包括芯棒、电容模块和外壳,多个电容模块圆周均匀分布于芯棒四周,芯棒和电容模块均呈圆柱体形状,且相互同轴设置,所述芯棒、电容模块均设置于外壳内,芯棒、电容模块与外壳之间的空隙中建筑填充注塑材料;电容模块包括电容芯子,所述电容芯子的外部缠绕有金属化复合膜,金属化复合膜单层逐层缠绕在电容芯子四周,电容模块的轴向两端分别引出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的正极端串联,引出一根正极线,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的负极端串联,引出一根负极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温度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自愈特性,产品寿命长,电容器内部在交流和高压脉冲场合不产生离子电流,绝缘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压金属化膜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压金属化膜电容器,属于电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容器多种多样,电容器的质量参差不齐,现有的薄膜电容器在长期工作的条件下,容易出现容量丢失和自愈后容量减小的情况,电容器的容量不稳定,不适用于对容量稳定度要求很高的振荡电路,同时,电容器耐受大电流的能力差,容易出现局部放电的现象。在电力系统中,零序传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对于电容器的容量随温度的变化很高,要求在-55~105℃几乎没有变化,这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电容器无法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超高压金属化膜电容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包括芯棒、电容模块和外壳,若干个所述电容模块圆周均匀分布于芯棒四周,芯棒和电容模块均呈圆柱体形状,且相互同轴设置,所述芯棒、电容模块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芯棒、电容模块与外壳之间的空隙中建筑填充注塑材料;所述电容模块包括电容芯子,所述电容芯子的外部缠绕有金属化复合膜,金属化复合膜单层逐层缠绕在电容芯子四周,电容模块的轴向两端分别引出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的正极端串联,引出一根正极线,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的负极端串联,引出一根负极线。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化复合膜由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而成,所述聚丙烯金属化膜包括聚丙烯膜以及蒸镀在其一侧表面的纯铝膜,所述纯铝膜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覆盖到聚丙烯膜的边缘,另一侧距离聚丙烯的对应边缘有留边,所述聚酯金属化膜包括聚酯膜以及蒸镀在其一侧表面的纯铝膜,所述纯铝膜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覆盖到聚酯膜的边缘,另一侧距离聚酯的对应边缘有留边,聚酯金属化膜蒸镀有纯铝膜的一侧表面复合到聚丙烯金属化膜没有纯铝膜的一侧表面,且聚丙烯金属化膜的留边和聚酯金属化膜的留边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实现留边和错边配对。所述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蒸镀有纯铝膜的一面均朝向电容芯子。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蒸镀到边缘的一侧均还蒸镀有一层加厚的铝锌合金层,所述铝锌合金层覆盖在纯铝层表面,当金属化复合膜在电容芯子四周卷制完成后,铝锌合金层分别位于电容模块的轴向两端,在电容模块的一端,电极线串联经过所有层的铝锌合金层,并延伸出来,形成电极线。进一步的,所述芯棒、电容模块与外壳之间通过浇筑环氧树脂定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金属化复合膜的电容器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容量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自愈特性和温度稳定性;2.本技术采用多串膜结构,在工频50Hz条件下,电压能达到50KVAC,这种产品的设计可保证在交流和高压脉冲应用场合下电容内部不产生离子电流;3.本技术采用酚醛整体浇注工艺技术,一次成型,避免局放现象,提高绝缘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个电容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化复合膜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分解图,其中:1-外壳,2-单个电容器,3-芯棒,4-电容芯子,5-金属化复合膜,6-金属层,7-聚丙烯膜,8-聚酯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3所示,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2、芯棒3和外壳1,结合图2,金属化复合膜5卷绕在电容芯子4外部形成单个电容器2,三个或多个电容芯子4采用外串联连接,电容芯子4在外壳1与芯棒3间呈圆周均匀分布,电容芯子4固定在外壳1底座上,利用整体模具把焊接好的电容器芯子固定好,采用酚醛整体浇注工艺技术,通过脱氧加热工艺消除内部空气和水份,然后在真空状态下浇注环氧树脂,再105℃固化脱模。如图3所示,单个电容器2是一层金属化复合膜5通过多次卷绕在电容芯子4形成,单个电容器2外形为圆柱型。其中,聚丙烯膜和聚酯膜表面通过纯铝蒸镀、边缘加厚蒸镀锌铝合金制作,形成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层叠复合,即将聚酯金属化膜有金属层的一面复合到聚丙烯金属化膜没有金属层6的一面,并进行留边和错边配对,如图4所示,形成金属化复合膜5。金属化复合膜5卷绕时,聚丙烯金属化膜位于内侧,聚丙烯金属化膜和聚酯金属化膜的电极层均朝向电容芯子4侧。本技术利用聚丙烯和聚酯的温度特性,采用一层聚丙烯和一层聚酯复合膜,并进行留边和错边配对,利用聚丙烯膜和聚酯膜材质的温度特性互补,解决了电容器在-55~105℃的条件下容量变化不大,工频条件下测量变化率几乎接近为零,解决了温漂问题,温度稳定性好,金属化电极的设计使得产品具有常寿命特性;标称电压12KvAC的电容器要求工频50Hz条件下承受42KvAC一分钟,雷击电压75Kv,电极层采用多串的结构,复合膜边缘锌铝合金加厚,增大与喷金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过电流能力,确保单个电容器的芯子承受14Kv的工频交流电压,通过多个芯子的外串联设计,确保在工频交流下承受42-50Kv耐压60秒,以及雷击75Kv;最后,利用整体模具把焊接好的电容器芯子固定好,通过脱氧加热工艺消除内部空气和水份,然后在真空状态下浇注环氧树脂,再105℃固化脱模,这样就避免电容器局放现象,提高绝缘特性。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3)、电容模块(2)和外壳(1),若干个所述电容模块(2)圆周均匀分布于芯棒(3)四周,芯棒(3)和电容模块(2)均呈圆柱体形状,且相互同轴设置,所述芯棒(3)、电容模块(2)均设置于外壳(1)内,所述芯棒(3)、电容模块(2)与外壳(1)之间的空隙中建筑填充注塑材料;/n所述电容模块(2)包括电容芯子(4),所述电容芯子(4)的外部缠绕有金属化复合膜(5),金属化复合膜(5)单层逐层缠绕在电容芯子(4)四周,电容模块的轴向两端分别引出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n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2)的正极端串联,引出一根正极线,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2)的负极端串联,引出一根负极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3)、电容模块(2)和外壳(1),若干个所述电容模块(2)圆周均匀分布于芯棒(3)四周,芯棒(3)和电容模块(2)均呈圆柱体形状,且相互同轴设置,所述芯棒(3)、电容模块(2)均设置于外壳(1)内,所述芯棒(3)、电容模块(2)与外壳(1)之间的空隙中建筑填充注塑材料;
所述电容模块(2)包括电容芯子(4),所述电容芯子(4)的外部缠绕有金属化复合膜(5),金属化复合膜(5)单层逐层缠绕在电容芯子(4)四周,电容模块的轴向两端分别引出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
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2)的正极端串联,引出一根正极线,相邻的所述电容模块(2)的负极端串联,引出一根负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压金属化复合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复合膜(5)由聚丙烯金属化膜(7)和聚酯金属化膜(8)而成,
所述聚丙烯金属化膜(7)包括聚丙烯膜以及蒸镀在其一侧表面的纯铝膜,所述纯铝膜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侧覆盖到聚丙烯膜的边缘,另一侧距离聚丙烯的对应边缘有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道安林俊卞星明朱国荣许小勇吴晓惠董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凯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