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46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分离的刚性的半球壳、中子源靶室及铀基套筒,每个半球壳包括从外至内同心设置并依次交替排列的铀基金属半球壳和碳氢聚合物半球壳;铀基金属半球壳的层数m≥2,碳氢聚合物半球壳的层数n≥1。所述装置中的铀基金属球壳、碳氢聚合物球壳、中子源靶室与铀基套筒通过公差配合装配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维实验装置能够更好地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中子学性能和封闭的包层结构形态,并实现铀水比(核子)的可调,满足对不同的混合堆裂变包层设计概念的验证需求,并且使用效率高、验证成本低,具有工程可实现、铀氢比易调、建模精确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子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为开发新型能源系统,基于聚变裂变混合型次临界能源堆(简称混合堆)的多种概念设计被提出。作为混合堆,能量放大倍数M是物理设计关心的重要物理量之一。燃料、慢化剂的装载情况决定着混合堆的能谱,从而直接影响其能量放大及燃耗。为了分析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将燃料、慢化剂的装载情况通过铀水比(核子)作为表征来进行分析。概念设计的可行与否、理论分析的可靠与否以及必要的设计裕量怎么判断,验证实验势在必行,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比如,一个包层的能量放大因子M设计值为11,考虑到安全系数、设计可靠因素,这个包层的能量放大因子M实际值可能提高到12。目前,国外同行采用长方形的锂块、石墨块,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构建过类似的实验装置,其存在明显的缺点:结构的精确分析有困难,后期建模不够准确。由于外边界和内部交替边界为异型,这类装置在理论计算时难以准确描述其结构,实验布点上也存在困难。综上,当前亟需发展一种能解决分析不够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铀基金属半球壳(1)、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中子源靶室(3)和铀基金属套筒(4);/n所述的一维实验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分离的半球壳,每个半球壳包括从外至内同心设置并依次交替排列的铀基金属半球壳(1)和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最内层的半球壳为铀基金属半球壳(1);铀基金属半球壳(1)的层数m≥2,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的层数n≥1;/n所述的上、下两个分离的刚性的半球壳的接触面开有放置中子源靶室(3)的凹槽,组合后铀基金属半球壳(1)、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中子源靶室(3)形成一个封闭的球体;中子源靶室(3)的靶头位于半球壳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铀基金属半球壳(1)、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中子源靶室(3)和铀基金属套筒(4);
所述的一维实验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分离的半球壳,每个半球壳包括从外至内同心设置并依次交替排列的铀基金属半球壳(1)和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最内层的半球壳为铀基金属半球壳(1);铀基金属半球壳(1)的层数m≥2,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的层数n≥1;
所述的上、下两个分离的刚性的半球壳的接触面开有放置中子源靶室(3)的凹槽,组合后铀基金属半球壳(1)、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中子源靶室(3)形成一个封闭的球体;中子源靶室(3)的靶头位于半球壳中心;
所述的上半球壳内固定有指向半球壳中心的铀基金属套筒(4),铀基金属套筒(4)内放置有与上半球壳分层排列的铀基金属半球壳(1)、碳氢聚合物半球壳(2)对应的铀基塞块(5)、碳氢聚合物塞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混合堆裂变包层的一维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朱通华鹿心鑫严小松羊奕伟韩子杰王玫蒋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