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建辉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40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其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滑槽和内置槽,所述显示屏通过铆钉与所述壳体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内置槽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诊断装置使用时的防护效果,降低了显示屏损坏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
本技术涉及障诊断装置
,具体为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201821542509.9可知,一种集成式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的下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的通信插槽、数据通信模块的通信接口、万用测量表的数据输入端口、电源模块的电源接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故障报警装置;所述壳体的背面还挂有触控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触摸屏、状态指示灯、数据存储模块、数据通信模块、万用测量表、故障报警装置、触控笔相连;所述数据通信模块通过CAN现场通信总线分别与汽车诊断装置、监控计算机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数据通信模块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2,所述数据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为:所述控制芯片U2的10脚接VDDA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2的11脚接VSSA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2的12脚接VREF正极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2的14脚接复位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2的15脚接VREF负极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2的16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18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17脚并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后与开关S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3.3V输入电源,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并接开关S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22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23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24脚并接电阻R26的一端后与存储芯片U3的6脚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25脚并接电阻R25的一端后与存储芯片U3的5脚相连;所述存储芯片U3的8脚并接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存储芯片U3的4脚并接存储芯片U3的1脚、2脚、3脚、7脚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28脚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31脚并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29脚、30脚与USB扩展接口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41脚并接电容C16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42脚并接电容C16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97脚并接电容C17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96脚并接电容C17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83脚并接电容C18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84脚并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72脚并接电容C19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71脚并接电容C19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55脚并接电容C20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2的54脚并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70脚、73脚、74脚、75脚分别与工作指示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使用的芯片为稳压器U4,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为:所述稳压器U4的4脚并接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后与5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稳压器U4的1脚与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稳压器U4的3脚与电感L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后与3.3V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稳压器U4的5脚并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后与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所述稳压器U4的2脚并接电容C2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3.3V电源输出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后与VDDA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后与VREF正极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感L4的一端后与VREF负极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感L3的一端后与VSSA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接地。目前,现有的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使用时的防护效果比较差,显示屏损坏的机率比较大,而且现有的防护板在固定时的牢固性比较弱,防护板在使用时的比较复杂。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滑槽和内置槽,所述显示屏通过铆钉与所述壳体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内置槽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卡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槽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端相通,并且呈凸字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板通过焊接于所述防护板的底部相连接,并且与所述滑槽的大小相吻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套在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内置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卡扣相连接,所述卡扣的大小与所述卡槽的大小相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滑槽、滑板和防护板的结合,当诊断装置不使用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防护板从壳体的上方滑倒下方,在防护板移动的时候,滑板在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效的提高了诊断装置使用时的防护效果,降低了显示屏损坏的机率。2、本技术通过内置槽、卡槽、限位柱、复位弹簧和卡扣的结合,当防护板从壳体的上方移动到下方时,操作人员将卡扣挤压在内置槽的内部,然后再让防护板在卡扣上通过,当卡槽与卡扣重合的时候,卡扣在复位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复位到原位,并且嵌合在卡槽的内部,有效的增强了防护板在固定时的牢固性,提高了防护板在使用时的便捷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的壳体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的防护板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的壳体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2)、滑槽(3)和内置槽(4),所述显示屏(2)通过铆钉与所述壳体(1)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滑槽(3)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内置槽(4)位于所述壳体(1)下方的内部,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滑板(5),所述滑板(5)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上设置有卡槽(7),所述内置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上端设置有卡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显示屏(2)、滑槽(3)和内置槽(4),所述显示屏(2)通过铆钉与所述壳体(1)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滑槽(3)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内置槽(4)位于所述壳体(1)下方的内部,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滑板(5),所述滑板(5)的上端设置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上设置有卡槽(7),所述内置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上端设置有卡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教学用汽车故障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2)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毛建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