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377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提供3V‑6V的电源,单片机的IO口通过使用内部上拉电阻输出高电平。没有触发报警是,电路为开路,单片机IO口持续为高电平;当触发报警时,电路为导通状态,单片机IO口多次扫描后仍为低电平,则为报警信号,并及时指令,若多次扫描后不全为低电平,则单片机认为是误报警,不做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双磁珠极大的提高了报警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二极管有效的防止了接口误接从而损坏单片机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
本技术属于仪表智能控制
,涉及基于二颗贴片磁珠用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一颗二极管用于防误接的报警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微处理器,人工智能技术并行的发展,这给仪器仪表行业向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智能化的机器人的仪器仪表,智能水平的提高而较快提高的速度,这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仪表电子产品直接影响用户的安全,必须要求仪表能够精确的检测电路和产品的故障,以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当前,国家对仪表行业故障安全检测有着一定的标准,各个仪表公司对于故障安全检测有着不同的方案,而这些方案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检测到信号并能快速做出关阀、报警等指令。当前主流的方案有外部接上拉电阻的电路,利用外部上拉电阻处的电平变化来检测是否有报警信号等,这些方案有诸如功耗大、电路复杂、易受干扰、易误触发、可靠性不高且因为接插件误接电源而导致损坏单片机等缺陷。因此,设计了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应用于低功耗低成本智能仪表,解决了类似应用中出现的功耗高,电路复杂的问题,可以避免正常工作时因为受到干扰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1、直流电源VCC、二极管D1、接插件J1、第一贴片磁珠FB1、第二贴片磁珠FB2、晶振Y1、电阻R1、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n电阻R1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的正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1和单片机U1的10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另一端接地;晶振Y1一端与单片机U1的11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一端相连,晶振Y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另一端和第三滤波电容C3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17脚接地;单片机U1的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误接且抗干扰能力强的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1、直流电源VCC、二极管D1、接插件J1、第一贴片磁珠FB1、第二贴片磁珠FB2、晶振Y1、电阻R1、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
电阻R1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的正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1和单片机U1的10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另一端接地;晶振Y1一端与单片机U1的11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一端相连,晶振Y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1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另一端和第三滤波电容C3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17脚接地;单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喆毛程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