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伍专利>正文

多用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36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脱水机,其特征是脱水机构由挤压滚筒组、张紧轮组、滤布带和积水槽构成,滤布带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末端相对的机壳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料口,积水槽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下带面之间,在积水槽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物料中去除液体的干燥装置,尤其是一种脱水机。中国技术专利88214418号公开了一种浆料脱水装置,该装置的滤水机为一可以转动的圆筒,筒壁由滤布、滤网和网架组成,水分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筒内,其转动轴为空心轴,中间通入吸水管。该滤水机的不能实现连续脱水的流水作业,操作复杂,能耗较高,从而存在着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耗小、操作简便、能实现流水作业的多用脱水机。本技术的多用脱水机具有机壳、动力输入机构和脱水机构,其脱水机构特别地由挤压滚筒组、张紧轮组、滤布带和积水槽构成。所述滤布带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进料口,在与环形滤带的末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出料口。积水槽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下带面之间,在积水槽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在本技术中,动力输入机构可以仅包括普通的传动及变速机构,但也可以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或其它发动机。当本技术的脱水机工作时,动力输入机构将动力输送给与之传动配合的各挤压滚筒,使各挤压滚筒旋转。在挤压滚筒旋转时,借助于挤压滚筒与环形滤带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可使环形滤带随之运动,即在各张紧轮支承下的环形滤带上的各点将沿环形滤带自身形成的封闭环运动。此时,若由机壳上开设的进料口向环形滤带的首端之上表面泻下待脱水的物料,则随着环形滤带的运动,物料将随之移动至挤压滚筒与环形滤带之间而受到挤压。挤压滚筒组中所设置的挤压滚筒越多,物料所受到的挤压次数越多。通过对物料的上述挤压,可将物料中的水份挤出。挤出的水向下滴落至积水槽内,再由积水槽中的排水管流出机壳。经挤压脱水后的物料运动至环形滤带上表面的尾端时,即由机壳上设置的出料口向外排出。在本技术中,通过适当选取挤压滚筒的个数,可以达到预定的脱水效果。当挤压滚筒的个数较少时,利用挤压滚筒与环形滤带之间的摩擦力使环形滤带运动可能较为困难。此时,可以在滤布带的底部固定链条,同时让张紧轮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张紧轮由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的链轮充当,让滤布带底部的链条与该链轮相啮合。这样,动力输入机构就可向此链轮输入动力,并由滤布带底部的链条直接将动力传送给环形滤带,让环形滤带正常运动。当然,若设置的挤压滚筒较多,则可不必再让上述链轮充当张紧轮,相应也不必在滤布带的底部增设链条。另外,本技术还可在机壳上固定其前端与挤压滚筒的筒面相接触的刮板,以去可能粘附于挤压滚筒筒面的物料。也还可在机壳下部设置行走轮,以便于脱水机的迁移。本技术的脱水机与前述现有脱水装置相比,所需能耗小,操作人少,可连续运作,工作效率高,同时也远远超过现有板压脱水、离心脱水装置的效果。另外,安装不需打基础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可以在机壳下部设置行走轮,移动非常方便。因此,本脱水机具有能耗小、操作简便、移动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脱水机可用于糟渣脱水、淀粉脱杂、抄丝厂茧子脱水等场合,其用途较宽。本技术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多用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A-A剖视图。图4是B-B剖视图(去掉动力输入机构)。图5是滤布带横断面放大图。图6是链条结构放大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机具有机壳1、动力输入机构2和脱水机构。本例的动力输入机构2由电机和变速、传动部件构成。脱水机构则由挤压滚筒组3、张紧轮组4、滤布带5和积水槽6构成。所述滤布带5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4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3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配合(本例中通过传动齿轮16、17等实现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之间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端相对的机壳1上开设有进料口7,在与环形滤带的末端相对的机壳1上开设有出料口8。积水槽6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带面9与下带面10之间,在积水槽6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11。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脱水机时,动力输入机构2将动力输送给挤压滚筒组3,各挤压滚筒相应转动。当挤压滚筒旋转时,在挤压滚筒与滤布带5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环形滤带随之运动,即滤布带5上的各点沿环形滤带自身形成的封闭环运动。当由进料口7向环形滤带的首端之上表面泻下待脱水的物料时,物料即会随着滤布带5的运动而移至挤压滚筒与环形滤带之间,并由此受到挤压而脱水。由物料中挤出的水向下滴落至积水槽6内,再由排水管11流出机壳。本例中设置了四个挤压滚筒,物料即会受到四次挤压。经挤压脱水后的物料运动至环形滤带上表面的尾端时,即由出料口8向外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挤压滚筒与滤布带5之间的摩擦力偏小而致使环形滤带不能正常运动,在滤布带5的底部增加固定了链条12,并让张紧轮组中的张紧轮13由链轮充当,让滤布带底部的链条12与该链轮13相啮合,链轮13则与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配合(此处是由传动齿轮18、19等实现链轮13与动力输入机构的传动配合)。这样,就可利用链轮15向滤布带5传送动力,确保环形滤带的运动。另外,本例中还在机壳1上增设了前端与挤压滚筒的筒面相接触的刮板14,在机壳1的下部设置了行走轮15,使脱水机的功能更为完善。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脱水机,具有机壳、动力输入机构和脱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脱水机构由挤压滚筒组、张紧轮组、滤布带和积水槽构成,所述滤布带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进料口,在与环形滤带的末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出料口,积水槽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下带面之间,在积水槽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是在所述滤布带的底部固定有链条,所述张紧轮组中至少一个张紧轮由链轮充当,所述滤布带底部的链条与该链轮相啮合,该链轮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是在机壳上固定有前端与挤压滚筒的筒面相接触的刮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是在机壳下部设置有行走轮。专利摘要一种多用脱水机,其特征是脱水机构由挤压滚筒组、张紧轮组、滤布带和积水槽构成,滤布带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末端相对的机壳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料口,积水槽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下带面之间,在积水槽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文档编号F26B17/02GK2333987SQ9822905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德伍 申请人:李德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脱水机,具有机壳、动力输入机构和脱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脱水机构由挤压滚筒组、张紧轮组、滤布带和积水槽构成,所述滤布带首、尾相接并由张紧轮组中的各张紧轮支承而形成一环形滤带,挤压滚筒组中的各挤压滚筒并列设置于该环形滤带的上方,各挤压滚筒的下部与该环形滤带紧密接触,各挤压滚筒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配合,在与环形滤带的首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进料口,在与环形滤带的末端相对的机壳上开设有出料口,积水槽位于该环形滤带的上、下带面之间,在积水槽内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伍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