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277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9
一种镜头贴膜,用于贴附于电子设备摄像头处,所述镜头贴膜包括玻璃层及至少一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层远离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通过在镜头贴膜的玻璃层一侧设置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组成的滤光层,利用钛酸镧与氟化镁的特性,在钛酸镧与/或氟化镁贴附于玻璃层之后,可有效减少玻璃层的折射率,增加其透光率,从而在镜头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后,在保护摄像头的同时,尽可能小的影响摄像头的采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贴膜
本技术涉及到电子设备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镜头贴膜。
技术介绍
现有的镜头贴膜,通常都会采用玻璃制成,而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其对光线有一定的折射,也即玻璃的光线透过率比较低,其在贴附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之后,往往会对摄像头的成像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减少镜头贴膜对光线的折射,增加镜头贴膜的光线透过率,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贴膜。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镜头贴膜,用于贴附于电子设备摄像头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贴膜包括玻璃层及至少一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层远离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优选地,所述滤光层的形状与所述玻璃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滤光层的尺寸与所述玻璃层的尺寸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滤光层的形状尺寸与摄像头镜头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滤光层的位置与摄像头镜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玻璃层对应滤光层以外的位置设置有丝印层,所述丝印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相对一侧。优选地,所述玻璃层上对应摄像头降噪孔位置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尺寸与所述降噪孔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玻璃层上对应摄像头闪光灯位置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的尺寸与所述闪光灯的尺寸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滤光层的厚度为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优选地,所述滤光层与玻璃层的厚度之比为3/8000~1/1000。优选地,所述滤光层包括三层钛酸镧层及三层氟化镁层,且所述钛酸镧层和所述氟化镁层相互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滤光层与所述玻璃层的连接方式为电镀、喷涂、印刷、粉刷中任一种。优选地,所述镜头贴膜的长度L为25~30mm,宽度D为25~28mm;所述滤光层远离玻璃层的一侧设置有耐刮的蓝宝石涂层、防指纹的电镀图层、防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镜头贴膜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镜头贴膜的玻璃层一侧设置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组成的滤光层,利用钛酸镧与氟化镁的特性,在钛酸镧与/或氟化镁贴附于玻璃层之后,可有效减少玻璃层的折射率,增加其透光率,从而在镜头贴膜贴附于电子设备后,在保护摄像头的同时,尽可能小的影响摄像头的采光。2.通过在镜头贴膜上对应摄像头镜头以外的位置采取丝印处理,以便于镜头贴膜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贴合,还可防止本镜头贴膜的边缘受到损害。3.通过在闪光灯位置及降噪孔位置开设第二穿孔与第一穿孔,可避免镜头贴膜对闪光灯及降噪孔的影响。4.将滤光层的厚度设置为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可使得在滤光层贴附于玻璃层之后,玻璃层对光的反射降至最低。5.通过在玻璃层上设置多层纳米级钛酸镧层及氟化镁层,可使得玻璃层的折射率降低4%,玻璃层的透光率增加2%~3%,从而使得镜头贴膜在贴附于电子设备之后,减少对光线的折射,增加摄像头捕捉到的光线,从而减小本镜头贴膜对电子设备拍照效果的影响。6.通过在滤光层远离玻璃层的一侧设置有耐刮的蓝宝石涂层、防指纹的电镀图层、防爆层,可有效增加镜头贴膜的使用寿命,还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镜头贴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子设备与镜头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镜头贴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子设备与镜头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镜头贴膜;11、玻璃层;12、滤光层;121、钛酸镧层;122、氟化镁层;13、第一穿孔;2、镜头贴膜;21、玻璃层;22、滤光层;221、钛酸镧层;222、氟化镁层;23、第一穿孔;24、第二穿孔;A、电子设备;B、摄像头镜头;C、降噪孔;D、闪光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贴膜1,用于贴附于电子设备A摄像头处,以对摄像头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可保证摄像效果,其包括玻璃层11及至少一滤光层12,滤光层12设置于玻璃层11远离与电子设备A连接的一侧。可以理解,滤光层12包括但不限于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等,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12为钛酸镧层121与氟化镁层122,钛酸镧层121与氟化镁层122依次设置于玻璃层11的一侧,且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的形状与玻璃层的形状相同,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的尺寸与玻璃层11的尺寸相适配,以全面覆盖本镜头贴膜1。可以理解,钛酸镧层121与氟化镁层122均为纳米级光学涂层,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与玻璃层1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镀、喷涂、印刷、粉刷。在本实施例中,钛酸镧层121与氟化镁层122均设置有三层,且相互间隔设置于玻璃层11一侧,也即它们与玻璃层11之间的排列顺序为玻璃层11-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钛酸镧层121-氟化镁层122。可以理解,在镜头贴膜1上设置滤光层12是根据光学的干涉原理,在玻璃层11一侧镀上一层厚度为四分之一光的波长的滤光层12,形成一四分之一波长片,可使镜头贴膜1对这一波长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显然,一层滤光层12只对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滤光层12则可对多种色光起作用,可大大提高镜头贴膜1的透光率。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12与玻璃层11的厚度之比为3/8000~1/1000,进一步地,滤光层12与玻璃层11的厚度之比还可为1/2000~1/1000,由于滤光层12的厚度与光的波长相对应,因此在滤光层12的厚度一定时,这样的比例设计可使得玻璃层11在能够保护摄像头的情况下,避免厚度过厚而影响使用体验。通过在玻璃层11上电镀多层不同厚度的纳米级钛酸镧层121及氟化镁层122,可使得玻璃层11的折射率降低4%,以减小光线折射对摄像头的影响。通过在玻璃层11上电镀多层不同厚度的纳米级钛酸镧层121及氟化镁层122,可使得玻璃层11的透光率增加2%~3%,从而增加摄像头捕捉到的光线,提高电子设备A的成像效果。通过在玻璃层11远离与电子设备A连接的一侧设置多层不同厚度的纳米级滤光层12还可增加本镜头贴膜1的使用寿命,防止最外层的滤光层12因磨损脱落,而对玻璃层11产生影响。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玻璃层11上对应电子设备A降噪孔C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穿孔13,可以理解,第一穿孔13的尺寸与降噪孔C的尺寸相适配,以避免本镜头贴膜1在贴附于电子设备A后,对降噪孔C产生影响。镜头贴膜1的长度L为25~30mm,进一步地,其长度L还可为28~29mm,镜头贴膜1的宽度D为25~28mm,进一步地,其宽度D还可为26~27mm,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贴膜,用于贴附于电子设备摄像头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贴膜包括玻璃层及至少一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层远离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n所述滤光层包括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贴膜,用于贴附于电子设备摄像头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贴膜包括玻璃层及至少一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层远离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
所述滤光层包括钛酸镧层与/或氟化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的形状与所述玻璃层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滤光层的尺寸与所述玻璃层的尺寸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的形状尺寸与摄像头镜头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滤光层的位置与摄像头镜头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玻璃层对应滤光层以外的位置设置有丝印层,所述丝印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相对一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层上对应摄像头降噪孔位置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尺寸与所述降噪孔的尺寸相适配;
所述玻璃层上对应摄像头闪光灯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邦克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