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整个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利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和利用探针进行测量,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轴承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车轴在安装时,车轴的轴端与安装的轮端里的轴承之间的间隙不可调,轴承间隙直接受生产过程影响,轴承间隙不合适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容易造成轴承发热烧毁的严重后果。所述轴间间隙表示的是轮端的轴承套设在车轴的轴端的深浅程度,所述车轴的轴端是锥体结构,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车轴的轴端过深时,即轴间间隙过小时,所述车轴的轴端会过度挤压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车轴的轴端过浅时,即轴间间隙过大时,所述车轴的轴端与所述轴承之间的连接不稳固。为防止将不合适的轮端安装到车轴上,需要在装配前对轴承间隙进行检测,判断轮端是否可用于装配。由于该项检测精度要求高,工件体量大,人工打表检测效率低,难以在生产上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的快捷检测设备以解决该项检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检测前,使用者把标准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测量装置对标准件的顶端的高度进行检测,测量装置检测把标准件的测量数据设置为基准值,然后测量实际工件与此标准块的高度差异,从而判断被测工件是否合格。使用者把需要被检测的被测工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移动到测量装置的正下方,然后推出气缸将探针推出,所述探针测量被测的被测工件的高度,测量结束后,所述挤压气缸把所述挤压座收回,然后所述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之后使用者把被测工件进行移动即可。整个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利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和利用探针进行测量,准确度高。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开设有一个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与两个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气缸和连接块,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块穿设于所述镂空槽,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节省了底座顶端的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占地空间,使得整个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挤压气缸和挤压座,所述挤压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挤压座设置在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挤压气缸和所述挤压座能够保证被测工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平稳,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挤压座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所述探针的探头通过的通孔,所述推出气缸和所述探针均设置在所述挤压座的内部。所述探针是整个所述测量装置的重要部件,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挤压座中,能够减少所述探针受到的外界碰撞。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移动范围内,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承托气缸和承托座,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承托座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被测工件运输到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时,所述承托气缸把所述承托座升起,所述承托座把被测工件稳定支撑。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辅助杆;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底座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辅助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座的底端,所述辅助杆的主体穿设于所述底座的通孔。所述承托座在移动时,所述辅助杆会在所述底座的通孔中活动,所述底座的通孔会限制所述辅助杆的径向抖动,增加所述承托座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座包括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所述圆弧底盘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圆弧顶盘设置在所述圆弧底盘的顶端,所述圆弧底盘与所述圆弧顶盘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圆弧顶盘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底盘的半径。所述承托座的形状与被测工件的形状匹配,使得被测工件准确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旋转座、调整杆和调整电机,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杆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调整杆的轴向朝向所述底座,所述调整电机与所述旋转座传动连接。由于摆设在所述定位轴上的被测工件与所述定位轴的顶端可能存在摆放不平整的情况,在所述挤压座挤压被测工件时,配合所述调整装置的运转,使得被测工件平整摆设在所述定位轴上。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座的圆周面设置有齿轮条,所述调整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调整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座的齿轮条啮合的驱动齿轮。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均为贯穿结构,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使得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更加紧凑,而且节省了制造材料。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底座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挤压座、推出气缸和探针;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和被测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n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n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n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开设有一个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与两个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气缸和连接块,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块穿设于所述镂空槽,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挤压气缸和挤压座,所述挤压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挤压座设置在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挤压座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所述探针的探头通过的通孔,所述推出气缸和所述探针均设置在所述挤压座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辅助装置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黄土坤,冯甲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