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085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排气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回收管,所述废气回收管通过连接头与排气管固定连接。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该装置中锅炉本体的余热通过热利用管和导热管两种传递方式传递给储水箱,不仅有效的增强了对锅炉预热的利用率,而且热气完全不与储水箱内的水接触,从而有效的保持了储水箱内水的洁净性并以洁净的热水提供给人们使用甚至饮用,有效的避免了以往的装置热气与水进行接触从而使热气中的杂质对水造成污染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本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利用
,具体为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余热回收锅炉常用于回收其他工业用途产热设备的热能,来制造蒸汽等供生产或生活使用,余热回收系统配置流程:产热设备如蓄热式热力焚化炉(RTO)等,废气燃烧后的高温气体(800℃以上)部分经过余热回收锅炉,锅炉吸收热量产蒸汽,热气再从烟囱排空,对于需要制造0.6MPa(饱和蒸汽温度159℃)以上高压蒸汽,加上锅炉换热效率因素,出口的热气温度通常仍在250℃以上,而直接通过烟囱排走,余热回收只有约70%,造成巨大热量损失,且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定的锅炉烟气温度不得超过170℃的要求,在传统的工业企业生产当中,锅炉的生产供需非常重要,但是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热量供需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热量或者随着尾气的排放造成浪费,然而一般的热回收处理装置回收效果不好,不能实现热量利用率提高的同时达到经济实惠的目的。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081987U中公开的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该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虽然,与现有的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相比较之下,能够对于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同时进行余热回收,解决单一的回收一种热量的问题,且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去除了有害物质,增强了回收的安全性,多个回路结构,锅炉余热回收的效率高,节省了能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该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其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设备较多,因此成本较高并且热气与水接触会对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通过锅炉本体的余热通过热利用管和导热管两种传递方式传递给储水箱,不仅有效的增强了对锅炉预热的利用率,而且热气完全不与储水箱内的水接触,从而有效的保持了储水箱内水的洁净性并以洁净的热水提供给人们使用甚至饮用,有效的避免了以往的装置热气与水进行接触从而使热气中的杂质对水造成污染的现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排气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回收管,所述废气回收管通过连接头与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废气回收管远离排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靠近废气回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炉管,所述预热装置远离回炉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利用管,所述热利用管远离预热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所述储水箱远离加水口的一端设置有取水口;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连管段,所述外连管段远离储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锅炉本体,所述储水箱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口。可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所述加水口与取水口远离储水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可选的,所述加热腔开设于储水箱箱壁的内部,且所述加热腔的厚度大于导热管的管外径。可选的,所述导热管的长度为若干米,且所述导热管均匀缠绕于加热腔靠近储水腔的一侧。可选的,所述加水口、取水口与储水箱的中心均在一条竖直线上,且所述加水口于取水口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阀。可选的,所述排气口远离储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法兰,且所述排气口设置于储水箱外表面的底部,且所述排气口与加热腔相通。可选的,所述热利用管远离预热装置的一端与加热腔相通,且所述废气回收管远离预热装置的一端与锅炉本体的内部相通。可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支撑脚以储水箱底部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所述支撑脚远离储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通过热利用管和导热管的配合使用,使热利用管能够将锅炉本体内部排出的热气通到加热腔的内部,以有效的将热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给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导热管能够将锅炉本体内的余热通过导热管传递给储水箱,并对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以至有效的增强了对锅炉余热的回收利用效果。(2)、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该装置中锅炉本体的余热通过热利用管和导热管两种传递方式传递给储水箱,不仅有效的增强了对锅炉预热的利用率,而且热气完全不与储水箱内的水接触,从而有效的保持了储水箱内水的洁净性并以洁净的热水提供给人们使用甚至饮用,有效的避免了以往的装置热气与水进行接触从而使热气中的杂质对水造成污染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储水箱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储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锅炉本体,2-排气管,3-连接头,4-废气管,5-预热装置,6-回炉管,7-热利用管,8-储水箱,9-支撑脚,10-加水口,11-取水口,12-加热腔,13-导热管,14-外连管段,15-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包括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回收管4,废气回收管4通过连接头3与排气管2固定连接,废气回收管4远离排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装置5,预热装置5的靠近废气回收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炉管6,预热装置5远离回炉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利用管7,热利用管7远离预热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8;储水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储水箱8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0,储水箱8远离加水口10的一端设置有取水口11;储水箱8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12,加热腔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3,导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连管段14,外连管段14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锅炉本体1,储水箱8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口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储水箱8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加水口10与取水口11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加热腔12开设于储水箱8箱壁的内部,且加热腔12的厚度大于导热管13的管外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导热管13的长度为若干米,且导热管13均匀缠绕于加热腔12靠近储水腔的一侧,锅炉本体1的余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所述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回收管(4),所述废气回收管(4)通过连接头(3)与排气管(2)固定连接,所述废气回收管(4)远离排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装置(5),所述预热装置(5)的靠近废气回收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炉管(6),所述预热装置(5)远离回炉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利用管(7),所述热利用管(7)远离预热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8);/n所述储水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所述储水箱(8)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0),所述储水箱(8)远离加水口(10)的一端设置有取水口(11);/n所述储水箱(8)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12),所述加热腔(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连管段(14),所述外连管段(14)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锅炉本体(1),所述储水箱(8)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3),所述排气管(2)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废气回收管(4),所述废气回收管(4)通过连接头(3)与排气管(2)固定连接,所述废气回收管(4)远离排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热装置(5),所述预热装置(5)的靠近废气回收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炉管(6),所述预热装置(5)远离回炉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利用管(7),所述热利用管(7)远离预热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箱(8);
所述储水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所述储水箱(8)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10),所述储水箱(8)远离加水口(10)的一端设置有取水口(11);
所述储水箱(8)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12),所述加热腔(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3),所述导热管(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连管段(14),所述外连管段(14)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锅炉本体(1),所述储水箱(8)的外表面设置有排气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8)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所述加水口(10)与取水口(11)远离储水箱(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刚王迪李鸿吉龚尧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绿冶东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