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等领域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废气,这些废气温度高且一般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不够经济环保。中国专利CN104121789A揭示了一种废气余热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气通道和水流通道,废气通道呈长筒型,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水流通道设置在废气通道的内部,水流通道为一个连续弯折的蛇管,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贯穿废气通道的管壁。其仅通过弯折的蛇管使得水与废气接触的面积增大,从而实现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高,但是其依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由于蛇管内水不断的流动,其与热空气接触的时间有限,对水流动的速度及热的废气的流动速度要求要求,当两者的速度不匹配时则会造成废气热能的浪费或者水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对废气余热有效的回收;其次,其仅通过弯曲的蛇管实现增大与废气接触的面积,该方式吸收废气的余热依然较为被动,对废气余热吸收的能力有限;最后,在加热时仅能对与蛇管内壁接触的水加热,蛇管内部中心区域的水加热较慢,无法实现热量在水中均匀的分布,影响对废气余热吸收的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结构(1)、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上的封闭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结构(1)内的集液结构(4)、设置于所述集液结构(4)周围的集气结构(5),所述集液结构(4)包括导热框(41)、收容于所述导热框(41)内的若干第一弹簧(42)、搅拌框(43)、位于所述导热框(41)下方的导热板(44)、位于所述导热框(41)一侧的定位杆(45)、定位框(46)、位于所述导热框(41)另一侧的第二软管(47)、收容于所述导热框(41)内的若干密封框(48)、收容于所述密封框(48)内的移动框(49)、设置于所述移动框(49)上的第二弹簧(40)、设置于所述导热框(41)外部且与密封框(48)相对的连接架(401)、设置于所述连接架(401)上的限定绳(402),所述集气结构(5)包括第一集中框(51)、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内部的第二集中框(502)、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与所述第二集中框(502)之间上下两侧的第三集中框(52)、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管(53)、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结构(1)、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上的封闭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结构(1)内的集液结构(4)、设置于所述集液结构(4)周围的集气结构(5),所述集液结构(4)包括导热框(41)、收容于所述导热框(41)内的若干第一弹簧(42)、搅拌框(43)、位于所述导热框(41)下方的导热板(44)、位于所述导热框(41)一侧的定位杆(45)、定位框(46)、位于所述导热框(41)另一侧的第二软管(47)、收容于所述导热框(41)内的若干密封框(48)、收容于所述密封框(48)内的移动框(49)、设置于所述移动框(49)上的第二弹簧(40)、设置于所述导热框(41)外部且与密封框(48)相对的连接架(401)、设置于所述连接架(401)上的限定绳(402),所述集气结构(5)包括第一集中框(51)、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内部的第二集中框(502)、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与所述第二集中框(502)之间上下两侧的第三集中框(52)、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管(53)、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撑管(53)内的过滤网(5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53)上下两侧的第三弹簧(5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53)上的第二支撑管(56)、收容于所述第一集中框(51)内的固定块(57)、设置于所述固定块(57)与所述第二集中框(52)之间的第四弹簧(58)、设置于所述壳体(11)外部的进气管(59)、设置于所述进气管(59)上的第五阀门(50)、风机(5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壳体(11)、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的密封块(12)、设置于所述壳体(11)外部的连接管(13)、设置于所述连接管(13)上的第一阀门(14)、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左右两侧的支撑块(15)、位于所述壳体(11)外部的出液管(16)、设置于所述出液管(16)上的第二阀门(17)、位于所述壳体(11)下方的出气管(18)、设置于所述出气管(18)上的第三阀门(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所述壳体(11)左右两侧的第二通孔(112)、位于所述壳体(11)右表面且处于所述第二通孔(112)下方的第三通孔(113)、位于所述壳体(11)下表面的第四通孔(114)、位于所述壳体(11)左表面的第五通孔(115)、位于所述第五通孔(115)上方的第六通孔(116),所述密封块(1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3)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116)且与所述壳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115)且与所述壳体(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5)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16)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壳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18)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2)包括封闭板(21)、设置于所述封闭板(21)上方的进液管(22)、设置于所述进液管(22)上的第四阀门(23)、位于所述封闭板(21)下方的第一软管(24),所述封闭板(21)收容于所述壳体(11),所述封闭板(21)顶靠在支撑块(15)上,所述封闭板(2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211),所述进液管(2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211)且与所述封闭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2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211)且与所述封闭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框(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八通孔(411)、位于其侧面的若干第九通孔(412)及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淑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如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