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00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睡眠呵护系统包括: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位置的睡眠温度数据;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环境的环境温度数据;控制主板,与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接收睡眠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目标用户的状态,若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则输出调控指令;设备调控元件,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用于根据调控指令调控目标用户所处环境中的温度调控设备以改变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睡眠呵护系统能够检测并判断用户是否踢被子,并可以根据情况调节空调温度,防止用户着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睡眠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意身体健康,尤其是睡眠质量。目前对于睡眠质量的监控,大多都是通过各式样的感测模块放在床席子下面,采集到人体的数据。经过控制器分析后形成一系列的数据,达到睡眠监测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睡眠监测的设备仅能够记录睡眠的状态,如果是老人、小孩,睡觉时可能会出现踢被子,可能会着凉,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在使用空调时,然而现有的睡眠监测的设备无法识别这类情况,无法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识别睡觉踢被子的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能够检测并判断用户是否踢被子,并可以根据情况调节空调温度,防止用户着凉。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其包括:温度远程检测元件,设置在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的位置外,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位置的睡眠温度数据;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数据;控制主板,与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睡眠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若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则输出调控指令;设备调控元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调控指令调控目标用户所处环境中的温度调控设备以改变环境温度。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调控设备为空调;所述设备调控元件为与所述空调适配的红外控制器。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环境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湿度数据。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为红外温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元件,用于将所述睡眠温度数据、环境温度数据上传至互联网。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睡眠呵护装置,包括上述的睡眠呵护系统,还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主壳体;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环境温度检测元件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检测开口,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位于所述检测开口处;所述设备调控元件设于所述底座。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灯,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灯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还设有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的反射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的槽口。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口上还设有将所述槽口封闭的透光件。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壳体包括呈半球型的下壳和呈圆台型的上壳,所述上壳的圆台型与所述下壳的半球型圆滑对接并相固定;所述底座呈圆台型,底座的圆台型的上侧内凹与所述下壳的球面相适应;所述下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上设有若干凸块,各所述凸块上沿同一方向设有开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供所述凸块插入的活动槽,且各所述活动槽内设有可插入开槽的插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中,通过温度远程检测元件在目标用户睡觉的位置外进行温度检测,正常的盖被子睡觉时,由于被子对人体温度的阻挡,温度远程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应当低于人体温度;若发生踢被子,被子与人体分离,即为上述的“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此时温度远程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应当接近或等于人体温度,基于这一原理,设置好预设值以区分正常盖被子和“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在判断目标用户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时,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数据,通过设备调控元件控制温度调控设备(例如空调)来将环境温度调整至合适温度,避免目标用户着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睡眠呵护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睡眠呵护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睡眠呵护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睡眠呵护装置的底座和固定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睡眠呵护装置的爆炸视图。附图标记:1-温度远程检测元件;2-环境温度检测元件;3-控制主板;4-设备调控元件;5-环境湿度检测元件;6-无线通信元件;7-睡眠呵护装置;71-底座;711-活动槽;712-插柱;72-主壳体;721-下壳;722-上壳;723-收容槽;73-检测开口;74-灯;75-反射件;76-透光件;77-固定盖;771-凸块;722-开槽;8-温度调控设备;9-互联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其包括温度远程检测元件1、环境温度检测元件2、控制主板3和设备调控元件4。其中,温度远程检测元件1设置在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的位置外,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位置的睡眠温度数据。温度远程检测元件1具体可以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非接触式的方式测量目标用户温度。环境温度检测元件2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数据,为后续的温度调控提供数据;控制主板3与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1、环境温度检测元件2电性连接,其用于接收所述睡眠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若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则输出调控指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是指人与被子、毛毯等保暖物分离的状态。预设数据的选择过程为:预先测量目标用户在床上盖上被子时的温度T0,尤其是夜晚睡觉时的温度(由于被子的阻挡,该温度应当低于人体温度),再预先测量目标用户在床上不盖子时的温度T1(由于温度远程检测元件1设置床外,因测量距离导致的衰减,该温度应当稍低于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度远程检测元件,设置在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的位置外,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位置的睡眠温度数据;/n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数据;/n控制主板,与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睡眠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若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则输出调控指令;/n设备调控元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调控指令调控目标用户所处环境中的温度调控设备以改变环境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远程检测元件,设置在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的位置外,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位置的睡眠温度数据;
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数据;
控制主板,与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环境温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睡眠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还用于将接收的数据与预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若处于人与保暖遮盖物分离的状态,则输出调控指令;
设备调控元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调控指令调控目标用户所处环境中的温度调控设备以改变环境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控设备为空调;所述设备调控元件为与所述空调适配的红外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环境湿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并输出目标用户睡眠时所处环境的环境湿度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远程检测元件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呵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的无线通信元件,用于将所述睡眠温度数据、环境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隽何春华梁恒文钟广雄李文胜伍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拾七度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