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96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盖,且顶盖与底盒相对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顶盖上部连接有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且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均缠绕在底盒外部;所述底盒后侧下端面设有矩形清淤口,且底盒内部安装有清淤装置。金属输气管缠绕在底盒外部,有利于通过金属输气管,使蒸汽出口喷出的蒸汽先经金属输气管内部后再被输送到所需部位,且通过金属输气管内部的蒸汽,使金属输气管外壁同时产生热量并对底盒外部进行加热,降低了蒸汽发生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且有效的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
本技术属于加热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电源或其他能源产生热量并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加热设备,可用于医院、浴室、宾馆、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如申请号:CN201721617658.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本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蒸汽发生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蒸汽发生器本体内部中空形成蒸汽发生腔,所述蒸汽发生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分流条、多个蒸汽排出口、进出一体水管和出汽管,所述分流条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排出口之间,且所述分流条由所述蒸汽发生器本体的部分顶部向所述蒸汽发生腔内突出形成,所述分流条用于改变水流方向,阻挡由进水口注入的水向蒸汽排出口蔓延,所述进出一体水管通过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发生腔连通,所述出汽管通过蒸汽排出口和所述蒸汽发生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效果显著。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蒸汽发生器中设置有加热底盒,加热底盒与进水口及蒸汽出口相通,常温的水进入加热底盒后被加热成蒸汽,蒸汽然后再从蒸汽出口喷出。而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常温的水被加热成蒸汽以后通常都是直接从蒸汽出口被输送到所需部位,不能够给蒸汽发生器中的底盒提供一定的热量,显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便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2、蒸汽发生器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其内部底端很容易沉淀大量的淤泥等杂质,而在清理这些淤泥等杂质时通常是将蒸汽发生器各部分连接口拆卸再将顶盖卸下才能对其内部进行清理,不仅费时费力,且多次的拆卸后,很容易影响到蒸汽发生器各部分连接口的密封性。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以解决现有蒸汽发生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常温的水被加热成蒸汽以后通常都是直接从蒸汽出口被输送到所需部位,不能够给蒸汽发生器中的底盒提供一定的热量,显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便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2、蒸汽发生器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其内部底端很容易沉淀大量的淤泥等杂质,而在清理这些淤泥等杂质时通常是将蒸汽发生器各部分连接口拆卸再将顶盖卸下才能对其内部进行清理,不仅费时费力,且多次的拆卸后,很容易影响到蒸汽发生器各部分连接口的密封性的问题。本技术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盖,且顶盖与底盒相对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顶盖上部连接有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且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均缠绕在底盒外部;所述底盒后侧下端面设有矩形清淤口,且底盒内部安装有清淤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还包括进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顶盖上端面前侧设有进水口,且顶盖上端面后侧呈左右对称状共设有两个所述蒸汽出口,两个所述蒸汽出口均呈向后九十度折弯状通过法兰连接有一根所述金属输气管,且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均与底盒外部紧密相贴。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清淤口还包括螺柱和底板,所述矩形清淤口底端面边缘部位共焊接有六根所述螺柱,且矩形清淤口底部通过螺柱螺纹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矩形清淤口相对面边缘部位设有密封垫圈。进一步的,所述清淤装置还包括矩形刮板、滑动柱、弹簧、拉绳支架、拉绳和配重拉块,所述滑动柱的数量为四根,且四根所述滑动柱呈左右对称状固定连接在底盒内部前后两端面之间,四根所述滑动柱外周面共滑动连接有一个所述矩形刮板,且矩形刮板底端面与底盒内部底端面紧密相贴,所述矩形刮板后端面中心部位通过方形连接块连接有一根所述拉绳,且拉绳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拉块。进一步的,当所述矩形刮板处于未使用状态时,配重拉块位于矩形清淤口内部,且配重拉块底端面与底板上端面相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滑动柱外部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弹簧,且每个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矩形刮板后端面和底盒内部前侧面紧密相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金属输气管缠绕在底盒外部,有利于通过金属输气管,使蒸汽出口喷出的蒸汽先经金属输气管内部后再被输送到所需部位,且通过金属输气管内部的蒸汽,使金属输气管外壁同时产生热量并对底盒外部进行加热,降低了蒸汽发生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且有效的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清淤装置安装在底盒内部,通过将底盒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刮板,且矩形刮板后端面中心部位连接有一根拉绳,使底盒内部沉淀的淤泥等杂质在清理时只需将底板拆下,然后通过手动向下拉动拉绳即可将底盒内部的沉淀的淤泥等杂质清理出矩形清淤口外部,从而使底盒内部在清理淤泥等杂质时更加便捷,提高了蒸汽发生器内部的清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盒和清淤装置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底盒和清淤装置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底盒轴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盒;2、顶盖;201、进水口;202、蒸汽出口;3、金属输气管;4、密封垫圈;5、加热管;6、矩形清淤口;601、螺柱;602、底板;7、清淤装置;701、矩形刮板;702、滑动柱;703、弹簧;704、拉绳支架;705、拉绳;706、配重拉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底盒1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与底盒1相对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顶盖2上部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与底盒(1)相对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所述顶盖(2)上部连接有两根金属输气管(3),且两根金属输气管(3)均缠绕在底盒(1)外部;所述底盒(1)后侧下端面设有矩形清淤口(6),且底盒(1)内部安装有清淤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1)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与底盒(1)相对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所述顶盖(2)上部连接有两根金属输气管(3),且两根金属输气管(3)均缠绕在底盒(1)外部;所述底盒(1)后侧下端面设有矩形清淤口(6),且底盒(1)内部安装有清淤装置(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还包括进水口(201)和蒸汽出口(202),所述顶盖(2)上端面前侧设有进水口(201),且顶盖(2)上端面后侧呈左右对称状共设有两个所述蒸汽出口(202),两个所述蒸汽出口(202)均呈向后九十度折弯状通过法兰连接有一根所述金属输气管(3),且两根所述金属输气管(3)均与底盒(1)外部紧密相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加热用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清淤口(6)还包括螺柱(601)和底板(602),所述矩形清淤口(6)底端面边缘部位共焊接有六根所述螺柱(601),且矩形清淤口(6)底部通过螺柱(601)螺纹连接有底板(602),所述底板(602)与矩形清淤口(6)相对面边缘部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华王鼎王爱华南丁天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兴泰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