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件以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94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镜组件以及灯具,该透镜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透镜模组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向内形成收容腔,透镜模组收容于收容腔,透镜模组沿轴向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且透镜模组在周向上被第二壳体所限位,透镜模组可螺旋式转动地配合于第一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透镜模组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且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第一滑行部滑动配合于第一导槽,当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时,第一滑行部相对于第一导槽滑动;第一滑行部可卡接配合于第一导槽以实现定位。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能够调整透镜高度的灯具存在焦距难以保持不变使得光束角发生改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组件以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透镜组件以及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出现了能够调整透镜高度的灯具,其支持多种光束角使用,通用性较强。该灯具通过导槽来实现透镜的高度调节,具体的方式通常是在透镜安装座上开设螺旋导槽,壳体滑动配合于螺旋导槽,在转动壳体时由于螺旋导槽的限制,就可以驱使透镜安装座沿轴向移动,进而调节透镜与光源模组的距离,从而实现了变焦。但是,在灯具的焦距调节完毕后,难免会出现磕碰而导致振动,使得透镜安装座和透镜与壳体之间会逐渐出现细微的相对滑动,因此灯具的焦距也随之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光束角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透镜组件以及灯具,以解决目前的能够调整透镜高度的灯具存在焦距难以保持不变使得光束角发生改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透镜模组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向内形成收容腔,所述透镜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透镜模组沿轴向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且所述透镜模组在周向上被所述第二壳体所限位,所述透镜模组可螺旋式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透镜模组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且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滑行部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滑行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驱使所述透镜模组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并改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距离;所述第一滑行部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以实现定位。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其至少包括光源模组和如上述的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光源模组相对设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组件中,第一壳体和透镜模组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第一滑行部滑动配合于第一导槽,第一壳体与透镜模组之间为螺旋式转动连接,可以将第一壳体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透镜模组的轴向直线运动,从而调整透镜与光源模组之间的焦距,并实现透镜组件产生不同光束角的效果;与此同时,第一滑行部与第一导槽之间还存在卡接配合,因此第一滑行部可以在第一导槽上实现定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灯具难以确保透镜模组的滑动结构在螺旋式导槽中的定位而言,此种透镜组件可以实现透镜模组在螺旋式导槽中的定位,能够确保光源模组的焦距保持不变,进而使得光束角稳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组件两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模组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组件在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组件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壳体、110-收容腔、120-第一滑行部、121-第二凹凸结构、121a-第二凸部、121b-第二凹陷、122-滑行子部、130-第二滑行部、200-透镜模组、210-透镜、211-第三凸部、220-安装基座、221-第一导槽、221a-第一凹凸结构、221a1-第一凸部、221a2-第一凹陷、221b-水平段、221c-倾斜段、222-第三凹陷、223-第四凸部、230-防炫环、231-第四凹陷、300-第二壳体、310-第二导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00、透镜模组200和第二壳体300,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300向内形成收容腔110,透镜模组200收容于收容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是本技术公开的透镜组件的基础构件,它们不但能够对透镜模组200等构件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能够为透镜组件的其他部分提供安装支撑基础。第一壳体100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壳体300,通常情况下,该透镜组件在照明领域中使用时,第二壳体300处于固定状态,进而通过旋转第一壳体100就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的相对转动。透镜模组200沿轴向与第二壳体300滑动连接,且透镜模组200在周向上被第二壳体300所限位,透镜模组200可螺旋式转动地配合于第一壳体100,应理解的是,螺旋式转动配合属于公知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具体的体现即是通过旋转第一壳体100就可以实现透镜模组200的轴向直线运动的效果,由于需要使得透镜模组200沿轴向相对于第一壳体100移动,因此需要在周向上被限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0起到对透镜模组200的轴线限位作用,同时,透镜组件200沿轴向与第二壳体300滑动连接,也就是说,透镜模组200可以在轴向上进行运动而不受第二壳体300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第二壳体300上具有限位元件(附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300通过限位元件对透镜模组200起到周向限位作用,且透镜模组200滑动配合于限位元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0上可以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同时透镜模组200上具有可以滑动配合于该导向槽的滑动元件(例如滑动块等),具体的,由于第二壳体300处于固定状态,因此通过该导向槽可以对透镜模组200起到轴向限位作用,在第一壳体100转动时,透镜模组200不会随着第一壳体100一起转动,透镜模组200只能在轴向上进行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基于滑动元件在限位元件上的滑动实现。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限位元件的具体类型,其也可以为沿轴向延伸的长滑动块,而滑动元件适应性调整为导向槽,长滑动块可以对该导向槽进行周向限位而且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滑动配和,其他的按上述原理进行改变的方案也可。其中,第一壳体100和透镜模组200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120,且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221,第一滑行部120滑动配合于第一导槽221。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第一滑行部120和第一导槽221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就是说,第一滑行部120可以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00)、透镜模组(200)和第二壳体(300),所述第一壳体(100)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300),且所述第一壳体(1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向内形成收容腔(110),所述透镜模组(20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透镜模组(200)沿轴向与所述第二壳体(300)滑动连接,且所述透镜模组(200)在周向上被所述第二壳体(300)所限位,所述透镜模组(200)可螺旋式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壳体(100);/n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透镜模组(200)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120),且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221),所述第一滑行部(120)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221),当所述第一壳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300)转动时,所述第一滑行部(120)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槽(221)滑动,驱使所述透镜模组(200)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移动,并改变与所述第二壳体(300)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行部(120)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221)以实现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00)、透镜模组(200)和第二壳体(300),所述第一壳体(100)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壳体(300),且所述第一壳体(1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向内形成收容腔(110),所述透镜模组(20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透镜模组(200)沿轴向与所述第二壳体(300)滑动连接,且所述透镜模组(200)在周向上被所述第二壳体(300)所限位,所述透镜模组(200)可螺旋式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壳体(100);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透镜模组(200)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滑行部(120),且另一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导槽(221),所述第一滑行部(120)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221),当所述第一壳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300)转动时,所述第一滑行部(120)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槽(221)滑动,驱使所述透镜模组(200)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移动,并改变与所述第二壳体(300)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行部(120)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导槽(221)以实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221)的槽面具有第一凹凸结构(221a),所述第一滑行部(120)为弹性件,所述第一滑行部(120)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22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行部(120)的侧壁具有第二凹凸结构(121),所述第二凹凸结构(121)包括第二凸部(121a)和第二凹陷(121b),所述第二凸部(121a)与所述第二凹陷(121b)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凹凸结构(221a)包括第一凸部(221a1)和第一凹陷(221a2),所述第一凸部(221a1)与所述第一凹陷(221a2)交替分布;其中,所述第一凸部(221a1)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二凹陷(121b),所述第一凹陷(221a2)可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二凸部(121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行部(120)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弹性的滑行子部(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音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