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组件及搬运设备
本技术涉及搬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组件及搬运设备。
技术介绍
减震组件用以连接在移动的物体上,能够吸收移动过程中的震荡及冲击,可减缓物体移动时的颠簸感。传统的减震组件为了实现弹簧系数随负载的增加而增加,通常采用非等径的弹簧线材,但这种异型弹簧难以大批量生产制备,且生产成本较高;或者通过与其它缓冲结构配合以实现减震,但整体结构复杂,弹簧与其它缓冲结构配合过程中易受外力破坏,会影响减震组件本身的使用寿命。此外,若搬运设备的减震不够,在运输状态下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者是有坡度的路面,会发生较大的震动,使其内部零件在震动中被损坏,将会降低搬运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与地面接触时静摩擦力不够将会导致车轮打滑造成脱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备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减震组件,能实现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减震效果较好的搬运设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体(110)、第二座体(120)、第一弹性元件(130)、第二弹性元件(140)以及杆体(150);/n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110)与所述第二座体(120)之间;所述第一座体(110)内开设有容置腔(111),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设于所述容置腔(111)内;所述杆体(1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座体(120)并伸入所述容置腔(111)内,所述杆体(150)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体(110)、第二座体(120)、第一弹性元件(130)、第二弹性元件(140)以及杆体(150);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110)与所述第二座体(120)之间;所述第一座体(110)内开设有容置腔(111),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设于所述容置腔(111)内;所述杆体(15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座体(120)并伸入所述容置腔(111)内,所述杆体(150)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50)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相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40)的高度为所述容置腔(111)深度的1/4至1/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00)上还设置有用以防止所述杆体(150)脱离于所述容置腔(111)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110)上的第一限位件(1111)、以及凸设于所述杆体(150)外壁的限位部(151),所述第一限位件(1111)的内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部(151)的外径,所述第一限位件(1111)套设所述杆体(150)并能够限位所述限位部(1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先科,穆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