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69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分层注水领域,解决各层配注量相差大的技术问题,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包括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连接并且连接处外部套设在本体,上中心管的上端连接上油管接头,下中心管的下端连接下油管接头,上油管接头和本体之间套设外护管,本体和下油管接头之间套设短护管,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均设置在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外部的环形空间中,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分别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分别设置小流量测量组件、大流量测量组件,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分别与双通道切换短节上下端的进水口连通,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内设置水嘴调节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分层注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田多为多层系、非均质构造,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由于层系多,各地层的物性差异较大,各地层吸水量不同,而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在油田的推广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目前油田分层注水领域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主要有电磁式流量测量、涡街式流量测量、超声流量测量、差压式流量测量。电磁式流量测量方法,具有量程比大的优点,但受井下矿化度影响大,且抗污性较差;超声流量测量对井况要求高,抗污性较差;涡街式流量测量对井况和液体流速要求比较高,均无法满足井下长期应用的要求,而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无运动部件,受井况影响小,可满足井下长期应用的要求,但是受到压力传感器精度与电子元器件的影响,流量量程比较小。由于各层物性差异大,各层吸水量不同,且单层吸水性根据地层参数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各层配注量往往相差很大,单一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无法同时满足一口注水井不同配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油管接头、外护管、下油管接头、上中心管、下中心管、本体、短护管、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所述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连接并且连接处外部套设在本体,所述上中心管的上端连接上油管接头,所述下中心管的下端连接下油管接头,所述上油管接头和本体之间套设外护管,所述本体和下油管接头之间套设短护管,所述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均设置在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外部的环形空间中,所述第一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小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二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大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分别与双通道切换短节上下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内密封设置水嘴调节组件用于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状态。上述方案中,所述小流量测量组件和大流量测量组件均包括流量探头、流量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流量探头和流量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嘴调节组件包括电机、传动组件、水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水嘴与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在电机驱动下上下运动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或者下部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状态。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环形空间内的第三短节,所述第三短节内部密封设置验封组件用于监测管内外压力。上述方案中,所述验封组件包括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上中心管或者下中心管的中心通道内用于监测管内压力,另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上油管接头或者下油管接头的取压口内用于监测管外压力,两个压力传感器均与测量电路连接。上述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在环形空间内的第四短节,所述第四短节内密封设置过压限流保护组件。上述方案中,所述过压限流保护组件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9、第一稳压管D3、第二稳压管D4、第三稳压管D5、第四稳压管D6、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S端经第二电阻R2与电缆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上并联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第1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2端与MOS管Q4的G端连接,第3端一路经第二稳压管D4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路与第二三极管Q5的C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5的E端接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缆之间,B端依次经第五电阻R9、第三稳压管D5、第四稳压管D6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3和MOS管Q4之间依次并联第一稳压管D3、第五电阻R9,所述第五电阻R9的一端经第四电阻R4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油管接头和外护管之间、以及所述短护管和下油管接头之间均设置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连接螺环,所述连接螺环通过挡环、半环将连接筒固定在上油管接头或者下油管接头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本体的孔后压取压孔的内部设置孔后压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注入通道的切换实现大量程比的流量测量,以满足不同配注量的配注测调需求,能够实现井下分层流量、压力及水嘴开度的实时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去除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中双通道关闭时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中小流量注入通道打开时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中大流量注入通道打开时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中过压限流保护组件的电路图。图中,1-上油管接头、2-外护管、3-下油管接头、4-上中心管、5-下中心管、6-本体、61-出水口、62-孔后压取压孔、621-孔后压传感器、7-短护管、8-第一短节、9-第二短节、10-双通道切换短节、101-电机、102-传动组件、103-水嘴、104-小方量进水口、105-大流量进水口、106-位置监测传感器、11-第三短节、12-第四短节、13-连接筒、14连接螺环、15-挡环、16-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上油管接头1、外护管2、下油管接头3、上中心管4、下中心管5、本体6、短护管7、第一短节8、第二短节9、双通道切换短节10,所述上中心管4和下中心管5连接并且连接处外部套设在本体6,所述上中心管4的上端连接上油管接头1,所述下中心管5的下端连接下油管接头3,所述上油管接头1和本体6之间套设外护管2,所述本体6和下油管接头3之间套设短护管7,所述第一短节8、第二短节9、双通道切换短节10均设置在上中心管4和下中心管5外部的环形空间中,所述第一短节8与下中心管5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小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二短节9与下中心管5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大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一短节8和第二短节9分别与双通道切换短节10上下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10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6的出水口61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10的上部内密封设置水嘴调节组件用于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10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6的出水口61连通状态,这样,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油管接头、外护管、下油管接头、上中心管、下中心管、本体、短护管、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所述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连接并且连接处外部套设在本体,所述上中心管的上端连接上油管接头,所述下中心管的下端连接下油管接头,所述上油管接头和本体之间套设外护管,所述本体和下油管接头之间套设短护管,所述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均设置在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外部的环形空间中,所述第一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小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二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大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分别与双通道切换短节上下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内密封设置水嘴调节组件用于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油管接头、外护管、下油管接头、上中心管、下中心管、本体、短护管、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所述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连接并且连接处外部套设在本体,所述上中心管的上端连接上油管接头,所述下中心管的下端连接下油管接头,所述上油管接头和本体之间套设外护管,所述本体和下油管接头之间套设短护管,所述第一短节、第二短节、双通道切换短节均设置在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外部的环形空间中,所述第一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小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二短节与下中心管连通并且内部密封设置大流量测量组件,所述第一短节和第二短节分别与双通道切换短节上下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内密封设置水嘴调节组件用于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的大流量注入通道和小流量注入通道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流量测量组件和大流量测量组件均包括流量探头、流量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流量探头和流量信号处理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嘴调节组件包括电机、传动组件、水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水嘴与传动组件连接用于在电机驱动下上下运动切换双通道切换短节的上部或者下部与本体的出水口连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环形空间内的第三短节,所述第三短节内部密封设置验封组件用于监测管内外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双注入通道智能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封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洛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