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毅专利>正文

真空系统中的水蒸汽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61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真空系统中的水蒸汽分离技术及装置。主要作用是完善和提高真空干燥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效率,使该技术能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本装置由二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由负压源,纯空气源、汽源、贮水槽和真空罐组构成工作系统;另一个由电脑、传感器、电磁阀和电磁控开关构成控制系统。两个系统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管道和导线有机地联在一起。真空罐组在规定的程序控制之下轮流工作,最终实现汽体的彻底分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真空干燥
众所周知,干燥技术在大多数行业中都有广泛的用途。许多产品在其制造过程中,都必须经过干燥这一工序,否则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甚至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中断。因此,干燥技术在国民生产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干燥领域中,目前主要采用的干燥技术有1、天然干燥法;2、烟熏法;3、嫌水物质干燥法;4、常规干燥法;5、加热式干燥法;6、干燥剂除湿法;7、高频感应干燥法;8、红外线干燥法;9、微波干燥法;10、电气化木材干燥法;11、真空干燥法。其中,真空干燥技术以它特有的优点,如干燥质量高、速度快、节能、比耗低、易操作、控制可靠、维修方便及有利于保护环境等,逐渐地在干燥领域中崭露头角,并且,随着真空干燥技术的日趋完善,它将在该领域中占据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在于完善和提高真空干燥技术和干燥质量,扩大其应用范围和提高使用效率,使该技术能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水蒸汽在真空系统中得到分离,并且彻底解决长期以来真空干燥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个真空罐组,由若干个真空罐A、B、C……n(n为一确定的自然数)组成,通过电磁阀和管道等,分别与蒸汽源(或气源)相联、与负压源和气压源相通、与汽(气)体排放容器相接。各罐均安有真空表和压力表。真空罐组中各罐轮流工作。电磁阀、电控开关及若干物理量探测传感器(如真空度、压力、温湿度和气体流量等传感器)均由电脑控制。物理量探测传感器把所测数据传输给电脑,经电脑分析处理后,按一定工作程序发出指令,电磁阀或电磁控开关接到该指令,便作出相应的动作,控制机电装置按规程运行。本装置的分离原理是它由二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由负压源、纯空气源、贮水槽、真空罐组和蒸汽(或气)源构成工作系统;另一个由电脑(CPU)、各种必要的传感器和电磁阀构成控制系统,两个系统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管道和导线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真空罐组中各罐依次工作。每一罐开始工作时,都相当于一个真空源。现让第一罐开始工作。水蒸汽在真空与水蒸汽分压差的作用下,自然流入第一罐,该罐的压力逐渐升至某一定值,此时,电磁阀切断汽体的继续流入,同时打开“高压”源通道,高压气体(即纯空气)注入。根据热力学所述,在室温下,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水蒸汽要发生相变,即液化。罐内的水蒸汽在“高压”(相对于真空而言)纯空气的压力下,立刻发生液化相变。形成“雨滴”落至罐底,聚集成水洼。此刻,电磁阀切断高压源通道,打开排水通道。罐内的“高压”气体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因此,罐底的这一洼水被排至贮水槽。当罐内的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时,立刻让电磁阀关闭排水通道,同时打开负压源通道,则该罐内的压力又恢复到原来的真空度。其余各罐的工作程序,与第一罐完全相同。第一罐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即完成抽真空(抽气)、吸汽(气)、相变、排水等四个动作,又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称为一个小循环;真空罐组中所有的罐依次完成自己的工作循环后,又回到第一罐则称为一个大循环。为更清晰地阐明设计方案,现仅以A、B两罐的工作情况为例第一步抽真空或抽气阶段。由电脑发出指令,使电磁阀〔1〕开启,让A、B罐同时与负压源相通。A、B罐压力最终降至某一个工作真空度。接着,电磁阀〔1〕关闭,切断了A、B罐与负压源的通道。第二步吸汽工作阶段。程序让电磁阀〔2〕开启,使得只有罐A与汽源相通。汽源的蒸汽压大于罐A的真空度压力,汽体分子便涌向A罐,造成A罐的真空度逐渐降低。当真空表显示的读数为一额定值时,传感器立即向电脑发出信号,电脑依信号特征输出一个指令。电磁阀〔2〕接到该动作指令后,便关闭A罐与汽源的通道,同时,接通B罐与汽源的通道。结果B罐处在工作阶段,A罐进入相变阶段。第三步相变阶段。程序让电磁阀〔3〕接通罐A与压力源〔或纯空气源(由微型气泵、管道、贮器筒和控制原件构成)〕通道。纯空气(洁净而又干燥的空气)进入A罐中,使内部压力迅速上升造成罐内的水蒸汽立即达到饱和(露点)状态,凝结成水珠(雨滴)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罐底,形成水洼。第四步排水阶段。传感器将A罐此时的压力传输给电脑。程序便让电磁阀〔3〕,关闭该罐与压力源的通道,同时让电磁阀〔4〕接通A罐与盛水容器的通道。罐底的这一洼水便被其内部的“高压”气体压出,进入盛水容器中。第五步复原或抽真空阶段。A罐内的压力在排出水份后降至常压状态,压力传感器向电脑传送所测数据。程序让电磁阀〔4〕关闭,让电磁阀〔1〕接通A罐与负压源的通道。结果A罐内的压力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真空工作状态。至此,A罐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等待着下一个工作循环的来临。B罐包括其它各罐的工作程序均与A罐相同,仅仅是时间上的不同,详见下表。 真空罐组中的真空罐个数可依真空泵的功率和抽气速度而定。真空泵的功率大,抽气速度快,罐的个数可少些,反之,要多些。此外,还应根据选定的真空度工作区间而定。真空度工作区间范围大,可以少用几个罐;真空度工作区间窄,就必须多用几个罐。无论如何,真空罐的个数应视具体情况或通过试验而定。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周期),都可分离出一定体积的水蒸汽,真空罐组周而复始的工作,就能不断地将水蒸汽一体积一体积地排出,这就实现了水蒸汽与真空系统分离的目的。采用上述方案,就能有效地排出水蒸汽,使之达到与真空系统相分离的目的。整个装置由二个子系统构成,即工作系统和控制系统。相对运动部件主要是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开关和电磁阀等,因此,其总体结构简单明了,操作和维修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此外,它还有如下优点(1)能够保持强劲的干燥势基本不变,即系统效率高,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优良。(2)不仅能分离水蒸汽,还能分离出有害气体,甚至可使任何真空系统中的液体和气体与之分离。(3)避免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大气之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4)保护真空系统的心脏—真空泵。避免被有害气(或汽)体侵蚀,而降低真空泵的效率,更甚者,还可能造成真空泵的损害,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5)创造一个较为宁静的生产环境。(6)与干燥剂分离法相比,它的生产均衡性较好,分离效率高,另外,还省去了活化干燥剂的环节和替换干燥剂的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过去真空干燥效率低下的原因。图2、水蒸汽分离系统实施例1。图3、水蒸汽分离系统实施例原理框图。图4、汽或气液相变的等温变化图。图5、不同温度下的汽或气液相变等温变化图。图6、分离系统负压源工作原理图。图7、水蒸汽分离系统实施例2。图8、有害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水蒸汽过滤器工作原理图。图9、纯空气源、负压源及真空罐的工作区间。图10、真空罐组中,各真空罐的工作程序图。图11、冷凝器工作的温度区间。图12、通过冷凝器的管道,其内部出现冰堵、结霜现象时的除冰除霜装置。图1中,Q为从蒸汽源流过来的蒸汽,正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进入真空罐N,并逐渐的充满整个空间,罐中的黑点代表蒸汽分子,罐内的蒸汽分子继续沿箭头方向往真空泵Z流去。在这其间,真空罐N内的真空度由很高的状态迅速跌至很低的状态。只要真空泵从真空罐N内抽走一部分蒸汽,蒸汽源就会补充一部分。又因为真空泵的抽气速率,不可能使罐N内的真空度瞬间跳变到很高,加上蒸汽源的不断补充,这就造成整个系统在很低的真空度下工作,自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式真空系统中的水蒸汽分离装置,它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由负压源、纯空气源、汽源、有害气体收集装置、冷凝器、贮水罐和真空罐组等组成工作系统,另一个由电脑、传感器、电磁阀和电磁控开关等构成控制系统,两个系统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管道和导线有机地联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真空罐组在规定的程序控制之下依次轮流工作,任何一罐的工作顺序可分为抽气、吸汽、相变和排水等四个阶段,且系统完成这四个工作阶段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称为一个工作循环,在真空罐组中,从第一罐开始,每一罐都轮流工作一次,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最后又回到第一罐,称为一个大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毅
申请(专利权)人:范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