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廷超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02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楼板、防护架、斜拉杆、第一工作板、第二工作板、钢制楼梯、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钢板、钢丝绳和钢钉,楼板的临边结构柱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防护架的两侧凸出部分的木板通过钢钉与楼板固定连接,防护架分为两层工作区,第一层设置有第一工作板,第二层设置有第二工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工作板与第二工作板均表面设有防滑凸起,便于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身体保持平横,不易发生脚底打滑现象;第一承重杆的上承重板远离斜杆的一端更低,斜杆与楼板垂直,下承重板与楼板平行,上承重板与下承重板上均设置有钢钉孔,安装和拆卸都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临边防护架。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外围边柱混凝土支模施工时,缺少安全、便捷、规范化的防护工具,一般采用钢管扣件搭设临时简易的临边防护,或者将建筑外侧周圈采用防护脚手架全封闭,简易的临边防护成本低但是工人随意性强,安全隐患大,而整体防护设施,会大大提高原材料成本及人力成本,且搭建的时间较长,安装、拆卸及移动极其不便,且耽误周期,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临边结构柱工具式防护也出现一些工具式防护架,但是结构上有一些不足,尤其防倾性能不佳,架体外倾对楼板的集中荷载加大,导致安全性能不高,针对以上情况,需要一种便于按拆,安全性高的建筑临边柱结构施工防护架。
技术实现思路
该种建筑临边柱结构施工防护架解决上述提出的防护架稳定性低,安全性能不高,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楼板、防护架、斜拉杆、第一工作板、第二工作板、钢制楼梯、第一承重杆、第二承重杆、钢板、钢丝绳和钢钉,所述楼板的临边结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楼板(1)、防护架(2)、斜拉杆(3)、第一工作板(4)、第二工作板(5)、钢制楼梯(6)、第一承重杆(7)、第二承重杆(8)、钢板(9)、钢丝绳(10)和钢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1)的临边结构柱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的两侧凸出部分的木板通过钢钉(11)与楼板(1)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架(2)分为两层工作区,第一层设置有第一工作板(4),第二层设置有第二工作板(5);/n所述防护架(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钢制楼梯(6),所述防护架(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承重杆(7)和第二承重杆(8);所述钢板(9)与楼板(1)通过钢钉(11)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包括楼板(1)、防护架(2)、斜拉杆(3)、第一工作板(4)、第二工作板(5)、钢制楼梯(6)、第一承重杆(7)、第二承重杆(8)、钢板(9)、钢丝绳(10)和钢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1)的临边结构柱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2),所述防护架(2)的两侧凸出部分的木板通过钢钉(11)与楼板(1)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架(2)分为两层工作区,第一层设置有第一工作板(4),第二层设置有第二工作板(5);
所述防护架(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钢制楼梯(6),所述防护架(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承重杆(7)和第二承重杆(8);所述钢板(9)与楼板(1)通过钢钉(11)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10)的一端与防护架(2)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
所述第一承重杆(7)包括斜杆(701)、上承重板(702)、立杆(703)、下承重板(704),所述斜杆(701)位于第一承重杆(7)后侧,所述第一承重杆(7)另一侧焊接设置有上承重板(702),所述上承重板(702)与斜杆(701)连接处下方焊接有立杆(703),所述立杆(703)下方焊接有下承重板(704),所述第二承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廷超
申请(专利权)人:颜廷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