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建辉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59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楼,所述建筑楼包括墙体、楼板与支撑柱,且楼板与支撑柱均设置在墙体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楼板的一侧,所述楼板的上端设置有建筑模板,所述建筑模板包括楼层模板、支撑模板、内爬架与外爬架,且楼层模板与支撑模板均设置在楼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模板设置在楼层模板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建筑模板由楼层模板、支撑模板、内爬架与外爬架组成并且为一体构件,从而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用另外搭设外脚手架,并且在外爬架上设置了第三提升手拉葫芦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提升整个模板,不需要塔式起重机吊运提升,使得该混凝土建筑模板的使用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模板,具体为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属于混凝土建筑模板应用

技术介绍
混凝土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与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不同建筑物所搭建的建筑模板不同,目前工作人员所搭建的的模板与脚手架分分体式的,两者需要分开搭建,同时在提升模板时,还需要再次搭建脚手架来提高其高度,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并且在提升模板与脚手架的过程中好需要依靠塔式起重机进行吊运提升,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楼,所述建筑楼包括墙体、楼板与支撑柱,且楼板与支撑柱均设置在墙体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楼板的一侧,所述楼板的上端设置有建筑模板,所述建筑模板包括楼层模板、支撑模板、内爬架与外爬架,且楼层模板与支撑模板均设置在楼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模板设置在楼层模板的下端,且内爬架设置在楼层模板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内爬架设置在墙体的内侧,且外爬架设置在墙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内爬架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内爬模板,且内爬模板与内爬架的上下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手拉葫芦。优选的,所述外爬架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外爬模板,且外爬模板与外爬架的上下之间设置有第二提升手拉葫芦。优选的,所述外爬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提升手拉葫芦。优选的,所述外爬架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墙体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预留孔,且螺栓孔与预留孔相互连通,所述螺栓孔与预留孔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栓。优选的,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预留孔均呈等距离设置在墙体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建筑模板用于高层房屋的建筑,模板由楼层模板、支撑模板、内爬架与外爬架组成,并且内爬架与外爬架和楼层模板与支撑模板为一体构件,从而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用另外搭设外脚手架,同时随着楼层的建设高度提升楼层模板与支撑模板时能够将内爬架与外爬架同时提升,更加的方便,并且在外爬架上设置了第三提升手拉葫芦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提升整个模板,将外爬架与第三提升手拉葫芦的吊钩连接,再将第三提升手拉葫芦安装在建设好的墙面上,之后拉动第三提升手拉葫芦的拉环即可将外爬架提升起来,由于内爬架与外爬架和楼层模板与支撑模板为一体构件,从而能够将整个建筑模板向上提升,不需要塔式起重机吊运提升模板,使得该建筑模板的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模板;101、楼层模板;102、支撑模板;103、内爬架;1031、第一提升手拉葫芦;104、内爬模板;105、外爬架;1051、第二提升手拉葫芦;1052、第三提升手拉葫芦;1053、螺栓孔;106、外爬模板;2、建筑楼;201、墙体;202、楼板;203、支撑柱;204、预留孔;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楼2,建筑楼2包括墙体201、楼板202与支撑柱203,且楼板202与支撑柱203均设置在墙体201的一侧,支撑柱203设置在楼板202的一侧,楼板202的上端设置有建筑模板1,建筑模板1包括楼层模板101、支撑模板102、内爬架103与外爬架105,且楼层模板101与支撑模板102均设置在楼板202的上端,支撑模板102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下端,且内爬架103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一侧,外爬架105设置在内爬架103的一侧,墙体201在外爬架105与内爬架103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内爬架103设置在墙体201的内侧,且外爬架105设置在墙体201的外侧,施工人员可以站在内爬架103上对墙体201的内侧进行施工,站在外爬架105上对墙体201的外侧进行施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内爬架103靠近墙体201的一侧设置有内爬模板104,施工人员借助内爬模板104堆砌墙体201,保证墙体201堆砌的垂直效果,避免墙体201倾斜的情况发生,且内爬模板104与内爬架103的上下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手拉葫芦1031,第一提升手拉葫芦1031上的吊钩与内爬模板104连接,施工人员拉动第一提升手拉葫芦1031上的拉环即可跟随墙体201的高度提升内爬模板1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外爬架105靠近墙体201的一侧设置有外爬模板106,施工人员借助外爬模板106堆砌墙体201,保证墙体201堆砌的垂直效果,且外爬模板106与外爬架105的上下之间设置有第二提升手拉葫芦1051,第二提升手拉葫芦1051上的吊钩与内爬模板104连接,施工人员拉动第二提升手拉葫芦1051上的拉环即可跟随墙体201的高度提升外爬模板1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外爬架10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提升手拉葫芦105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外爬架105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1053,墙体201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预留孔204,且螺栓孔1053与预留孔204相互连通,螺栓孔1053与预留孔20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栓3,将螺栓3顺时针拧入到螺栓孔1053与预留孔204中能够将外爬架105与墙体201固定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预留孔20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预留孔204均呈等距离设置在墙体201的内部,在每一楼层的墙面上都设置了预留孔204,将外爬架105提升一个楼层后能够将螺栓3拧进该楼层的预留孔204中对外爬架105进行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施工人员将建筑模板1支设在已搭建好的低楼层上端,将建筑模板1支设在已搭建好的低楼层上端时,建筑模板1的楼层模板101与支撑模板102均支设在楼板202的上端,同时内爬架103支设在墙体201的内侧,外爬架105支设在墙体201的外侧,其次施工人员通过楼层模板101与支撑模板102建设新的一层楼板202与支撑柱203,之后施工人员站在内爬架103上对墙体201的内侧进行施工,站在外爬架105上对墙体201的外侧进行施工来堆砌墙体201,堆砌墙体201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借助内爬模板104与外爬模板106来堆砌墙体201,保证墙体201堆砌的垂直效果,在同一位置将墙体201堆砌到一定高度后,施工人员拉动第一提升手拉葫芦1031上的拉环即可跟随墙体201的高度提升内爬模板104,拉动第二提升手拉葫芦1051上的拉环即可跟随墙体201的高度提升外爬模板1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楼(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2)包括墙体(201)、楼板(202)与支撑柱(203),且楼板(202)与支撑柱(203)均设置在墙体(201)的一侧,所述支撑柱(203)设置在楼板(202)的一侧,所述楼板(202)的上端设置有建筑模板(1);/n所述建筑模板(1)包括楼层模板(101)、支撑模板(102)、内爬架(103)与外爬架(105),且楼层模板(101)与支撑模板(102)均设置在楼板(202)的上端,所述支撑模板(102)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下端,且内爬架(103)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楼(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楼(2)包括墙体(201)、楼板(202)与支撑柱(203),且楼板(202)与支撑柱(203)均设置在墙体(201)的一侧,所述支撑柱(203)设置在楼板(202)的一侧,所述楼板(202)的上端设置有建筑模板(1);
所述建筑模板(1)包括楼层模板(101)、支撑模板(102)、内爬架(103)与外爬架(105),且楼层模板(101)与支撑模板(102)均设置在楼板(202)的上端,所述支撑模板(102)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下端,且内爬架(103)设置在楼层模板(10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架(103)设置在墙体(201)的内侧,且外爬架(105)设置在墙体(20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的混凝土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架(103)靠近墙体(201)的一侧设置有内爬模板(104),且内爬模板(104)与内爬架(10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沈建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