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44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方的垫层以及铺设在垫层上方的防滑路面,所述路床通过夯实地表疏松的泥土形成,所述垫层包括铺设在路床上的碎石层以及铺设在碎石层上的水泥稳定层,所述防滑路面包括水泥砂浆层以及铺设在水泥砂浆层上的防滑地砖,所述防滑地砖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导水槽,相邻两条所述导水槽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十字交叉状的防滑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人行道上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持续降雨的天气情况下行人依旧不容易滑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
技术介绍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在市政建设中,对人行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要考虑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行走在人行道上的安全问题,如阴雨天气下地面变得湿滑,行人可能因此而滑倒摔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其优点是:人行道上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持续降雨的天气情况下行人依旧不容易滑倒。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包括路床、铺设在路床上方的垫层以及铺设在垫层上方的防滑路面,所述路床通过夯实地表疏松的泥土形成,所述垫层包括铺设在路床上的碎石层以及铺设在碎石层上的水泥稳定层,所述防滑路面包括水泥砂浆层以及铺设在水泥砂浆层上的防滑地砖,所述防滑地砖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导水槽,相邻两条所述导水槽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十字交叉状的防滑凸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夯实的路床即规划出人行道的轮廓也能提高人行道的稳定性,垫层通过铺垫碎石层与水泥稳定层使人行道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铺设的防滑路面使人行走在人行道上时更不容易滑倒,防滑地砖上的防滑凸旁设有导水槽,可将防滑凸起周围的水迅速导走,使防滑凸起的不会被水淹没,失去防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地砖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柱,所述防滑地砖远离定位柱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块防滑地砖上的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的配合可使防滑地砖铺设时可迅速的对齐,使两块地砖上导水槽能够对齐,而且可以加快防滑地砖的铺设速度也使防滑地砖铺设的更整齐,使防滑路面更加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稳定层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材质浇筑而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稳定层可防止雨水渗入垫层以下,冲刷路床将路床破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人行道旁沿人行道的铺设方向设置有若干首尾相连的路沿石,所述路沿石竖立在路床上,所述路沿石的一侧紧贴人行道,所述路沿石的上端与与导水槽的槽底齐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沿石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隔绝开,使人行道相对独立可高于机动车道的路面,保证路人的安全,同时可让防滑路面上的水沿导水槽流出人行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沿石呈长方体状,所述路沿石的上端远离人行道一侧的侧边设置为圆弧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沿石上端远离人行道的侧边为圆弧状可降低路人不小心与路沿石发生磕碰所受到的伤害,也可使路沿石露出的侧边不容易因挤压而崩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沿石的侧壁上位于水泥砂浆层与防滑地砖交界处开设有贯穿路沿石的排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可将雨天渗入到水泥砂浆层以及防滑地砖缝隙间的水排走,防止防滑地砖长期浸泡在雨水中导致防滑地砖松动,将防滑地砖缝隙间的水排走也能防止防滑路面上积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沿石与防滑路面之间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路沿石的上开设的排水孔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路面上的雨水与渗入防滑地砖间的缝隙中的水可汇集到排水沟中,再通过路沿石上的排水孔流到机动车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路面向排水沟一侧倾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路面上的雨水可更快的额流入排水槽中被排走,防止防滑路面上出现大面积的积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人行道上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持续降雨的天气情况下行人依旧不容易滑倒;2.防滑地砖铺设的更整齐,防滑路面更加美观;3.人行道上在下雨天不容易产生积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防滑地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床;2、垫层;21、碎石层;22、水泥稳定层;3、防滑路面;31、水泥砂浆层;32、防滑地砖;321、导水槽;322、防滑凸起;323、定位柱;324、定位槽;4、路沿石;41、排水孔;5、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铺设在机动车道旁,包括路床1、铺设在路床1上的垫层2、垫层2上方的防滑路面3以及设置在人行道旁路沿石4。路床1通过将人行道正下方地表的疏松的泥土夯实而形成。垫层2包括利用碎石块铺设而成的碎石层21以及利用混凝土铺设在碎石层21上的水泥稳定层22;铺设碎石层21可提高人行道的承载能力,水泥稳定层22的上表面平整用于承载人行道的路面且水泥稳定层22为不透水的结构,水泥稳定层22可防止雨水渗入地基中将人行道的路床1冲刷坏;人行道的路面高出于机动车道路面,通过路沿石4与机动车道隔开。路沿石4与防滑路面3之间开设有排水沟5,防滑路面3微微倾斜向排水沟5,排水沟5用于汇集防滑路面3上的雨水并迅速的将雨水排走。参照图2和图3,防滑路面3包括均匀涂抹在水泥稳定层22上水泥砂浆以及铺设在水泥砂浆上的防滑地砖32;防滑地砖32呈矩形,防滑地砖3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平行的导水槽321,相邻导水槽321之间一体连接有若干呈十字交叉状的防滑凸起322。防滑地砖32一侧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半圆柱状的定位柱323,定位柱323的高度为防滑地砖32厚度的一半,定位柱323的一端与防滑地砖32的下表面齐平,防滑地砖32远离定位柱323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柱323配合的定位槽324。铺设防滑地砖32时将一块防滑地砖32的定位柱323插入另一块防滑地砖32的定位槽324中,两块防滑地砖32即自动对齐。防滑地砖32铺设完成后,相邻两块防滑地砖32上的导水槽321连通并延伸向防滑路面3的两旁。铺设好防滑地砖32的路面由于防滑地砖32上的防滑凸起322增大了人的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使人行走在路面上不易滑倒。导水槽321可在下雨时将防滑地砖32上的水引导到路旁,且导水槽321开设在防滑凸起322的两侧,导水槽321可将防滑凸起322周围的水迅速导走,保证防滑凸起322不会被水浸没而失去作用。参照图1和图2,在人行道的一旁沿人行道的铺设方向设置有若干首尾相连的路沿石4,路沿石4呈长方体状,路沿石4的下端立在路床1上,路沿石4的上端与导水槽321的槽底齐平,路沿石4的一侧与人行道的一侧紧贴另一侧与机动车道相连部分埋在路面以下高出路面部分裸露在外。路沿石4的侧壁上位于人行道的水泥砂浆层31与防滑地砖32交界处等距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床(1)、铺设在路床(1)上方的垫层(2)以及铺设在垫层(2)上方的防滑路面(3),所述路床(1)通过夯实地表疏松的泥土形成,所述垫层(2)包括铺设在路床(1)上的碎石层(21)以及铺设在碎石层(21)上的水泥稳定层(22),所述防滑路面(3)包括水泥砂浆层(31)以及铺设在水泥砂浆层(31)上的防滑地砖(32),所述防滑地砖(32)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导水槽(321),相邻两条所述导水槽(321)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十字交叉状的防滑凸起(3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床(1)、铺设在路床(1)上方的垫层(2)以及铺设在垫层(2)上方的防滑路面(3),所述路床(1)通过夯实地表疏松的泥土形成,所述垫层(2)包括铺设在路床(1)上的碎石层(21)以及铺设在碎石层(21)上的水泥稳定层(22),所述防滑路面(3)包括水泥砂浆层(31)以及铺设在水泥砂浆层(31)上的防滑地砖(32),所述防滑地砖(32)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若干导水槽(321),相邻两条所述导水槽(321)之间均固定有若干十字交叉状的防滑凸起(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地砖(32)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柱(323),所述防滑地砖(32)远离定位柱(323)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柱(323)相适配的定位槽(3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的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层(22)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材质浇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阳庄燕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