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33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液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填埋坑侧壁上的收集管和设置在填埋坑底部的承接盒,所述收集管与承接盒连通,所述承接盒上设置有隔离网,所述承接盒上通过输送管连接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厌氧反应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输送管与调节池连接,所述输送管上安装有抽水泵,渗滤液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反应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易污染周围土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液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垃圾填埋场一般是挖好填埋坑,在坑底部铺设防水卷材和管道,然后进行垃圾的填埋,管道将垃圾腐烂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进行排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垃圾腐烂产生的渗滤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管道,并通过管道离开填埋坑,但是仅靠重力,渗滤液的流动较为缓慢,而且防水卷材之间又容易出现间隙,从而造成了部分渗滤液在流动过程中发生渗漏,容易对周围土壤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具有不易污染周围土壤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填埋坑侧壁上的收集管和设置在填埋坑底部的承接盒,所述收集管与承接盒连通,所述承接盒上设置有隔离网,所述承接盒上通过输送管连接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依次包括调节池、厌氧反应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输送管与调节池连接,所述输送管上安装有抽水泵,使填埋坑产生的渗滤液由所述承接盒经过所述输送管导入至所述处理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产生渗滤液时,位于边沿处的渗滤液沿着填埋坑侧壁流动,当遇到收集管时,渗滤液经收集管流动至承接盒内,位于中部的渗滤液在重力作用下朝承接盒移动,渗滤液在移动过程中先经过隔离网,然后进入到承接盒内,承接盒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后,通过输送管传输至调节池处,渗滤液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反应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从而完成回收处理,不易对周围土壤产生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网上设置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砂石铺设在隔离网上所形成,砂石的直径大于隔离网上孔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经过隔离网之前,渗滤液先通过过滤层进行初次的过滤,然后再通过隔离网进行二次过滤,从而滤除渗滤液中的固体杂质,同时也使垃圾难以进入到承接盒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远离承接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伸入到填埋坑的收集片,所述收集管内固定连接有阻挡网,所述阻挡网靠近收集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片伸出收集管,从而与垃圾发生直接的接触,当渗滤液流经收集片时,收集片将渗滤液引导至收集管内,提高渗滤液的收集效率,缩短渗滤液在填埋坑侧壁上的停留时间,阻挡网对垃圾进行阻挡,使得垃圾不易进入到收集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上安装有截止阀,所述抽水泵位于截止阀与调节池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滤液产生量较少时,通过截止阀对渗滤液进行阻挡,在积累较多的渗滤液后再打开,从而提高了渗滤液的处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包括进水管、可拆卸连接在进水管上的中间管、可拆卸连接在中间管上的出水管,所述截止阀位于进水管上,所述抽水泵位于出水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时间较长后,将截止阀关闭,将中间管从进水管和出水管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从而减少中间管的堵塞,同时也方便对中间管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导入的渗滤液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反应池、生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二沉池与混凝沉淀池固定连接,所述二沉池的高于混凝沉淀池,所述二沉池包括池体和开设在池体上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靠近混凝沉淀池,所述溢流槽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二沉池内的液面超过溢流槽时,渗滤液从溢流槽内流出,经过滤网后流入到混凝沉淀池,从而对渗滤液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承接网,所述承接网上固定连接有拉升杆,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环,所述拉升杆穿设在引导环内,所述引导环上开设有供拉升杆通过的拿取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较多时,工人通过拉升杆将承接网从混凝沉淀池内取出,然后通过拿取口将拉升杆从引导环内取出,从而完成对沉淀物的收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盒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引导条,所述引导条同时与承接盒的底面和侧壁抵触,所述引导条互相朝向的一侧开设有引导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弧面将渗滤液朝承接盒的中部进行汇聚,使得承接盒内不易残留较多的渗滤液,提高了渗滤液的回收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承接盒、收集管和处理装置,承接盒和收集管较为全面的对填埋坑内的渗滤液进行收集并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处理装置再进行较为深层次的处理,从而提高渗滤液的回收和处理效率,使渗滤液不易外渗对周围的土壤产生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收集管与承接盒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体现收集管与收集片的连接结构;图3为体现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体现进水管与中间管的连接结构;图5为图3的C处放大图,体现拉升杆与承接网的连接结构。附图标记:1、收集管;11、收集片;12、阻挡网;2、承接盒;21、隔离网;22、过滤层;23、引导条;24、引导弧面;3、处理装置;31、调节池;32、厌氧反应池;33、生化反应池;34、二沉池;341、池体;342、溢流槽;343、过滤网;35、混凝沉淀池;4、输送管;41、进水管;42、中间管;43、出水管;44、截止阀;45、抽水泵;5、承接网;51、拉升杆;52、引导环;53、拿取口;7、填埋坑;8、防水卷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填埋坑7侧壁上的收集管1和设置在填埋坑7底部的承接盒2。填埋坑7的侧壁和底部上铺均设有防水卷材8,收集管1贯穿防水卷材8且收集管1与防水卷材8的连接处做防水处理,承接盒2放置在防水卷材8上方且压实防水卷材8,收集管1与承接盒2连通,收集管1位于承接盒2的两侧。收集管1远离承接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片11,收集片11呈半圆形且弯曲设置,收集片11位于收集管1端部的下侧,收集管1内固定连接有阻挡网12,阻挡网12位于收集管1远离承接盒2的一端。承接盒2上固定连接有隔离网21,隔离网21上设置有过滤层22,过滤层22为砂石铺设在隔离网21上所形成,砂石的直径大于隔离网21上孔的直径。承接盒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条23,引导条23同时与承接盒2的底面和侧壁固定连接,引导条23互相朝向的一侧开设有引导弧面24。参照图3和图4,承接盒2上通过输送管4连接有处理装置3,处理装置3包括调节池31、厌氧反应池32、生化反应池33、二沉池34和混凝沉淀池35。输送管4包括进水管41、中间管42和出水管43,进水管41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填埋坑侧壁上的收集管(1)和设置在填埋坑底部的承接盒(2),所述收集管(1)与承接盒(2)连通,所述承接盒(2)上设置有隔离网(21),所述承接盒(2)通过输送管(4)连接有处理装置(3),所述处理装置(3)依次包括调节池(31)、厌氧反应池(32)、生化反应池(33)、二沉池(34)和混凝沉淀池(35),所述输送管(4)与调节池(31)连接,所述输送管(4)上安装有抽水泵(45),使填埋坑产生的渗滤液由所述承接盒(2)经过所述输送管(4)导入至所述处理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填埋坑侧壁上的收集管(1)和设置在填埋坑底部的承接盒(2),所述收集管(1)与承接盒(2)连通,所述承接盒(2)上设置有隔离网(21),所述承接盒(2)通过输送管(4)连接有处理装置(3),所述处理装置(3)依次包括调节池(31)、厌氧反应池(32)、生化反应池(33)、二沉池(34)和混凝沉淀池(35),所述输送管(4)与调节池(31)连接,所述输送管(4)上安装有抽水泵(45),使填埋坑产生的渗滤液由所述承接盒(2)经过所述输送管(4)导入至所述处理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21)上设置有过滤层(22),所述过滤层(22)为砂石铺设在隔离网(21)上所形成,砂石的直径大于隔离网(21)上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1)远离承接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伸入到填埋坑的收集片(11),所述收集管(1)内固定连接有阻挡网(12),所述阻挡网(12)靠近收集片(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4)上安装有截止阀(44),所述抽水泵(45)位于截止阀(44)与调节池(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政通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