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32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池、提升泵、排污管、反应池、沉淀池、风机房、排放池、循环组件、鼓风机和通气管,调节池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泵和排污管,且排污管的一端与提升泵连接,排污管的另一端伸出调节池,反应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排污管排出的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反应池内,反应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远离反应池的一侧设置有排放池,循环组件设置于反应池中,循环组件可以将反应池内的污水循环处理,鼓风机设于风机房内,通气管的一端连通于鼓风机,通气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反应池内,鼓风机通过通气管向反应池内输送氧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污水处理效果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者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尘世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其中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就是其中之一,科学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水资源。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0794396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罐以及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设置于污水收集罐的内部,污水收集罐的外表面设置有污水集中口、污泥输送管以及中水输送管,该污水集中口呈“漏斗”状固定于污水收集罐的上端中段,污泥输送管对称固定于污水收集罐左右两端,且中水输送管贯穿污水收集罐的下端侧壁与污水处理池相连通,污水收集罐的内部还设置有过滤板、活动板以及弹簧转杆,该活动板对称设置于过滤板的左右两端,且过滤板以及弹簧转杆两者固定于污水收集罐的内壁上,活动板与弹簧转杆活动连接,污水处理池设置于过滤板的下端,其包括有砂砾处理层、连接框架、活性炭吸附层、阳离子吸附层以及灭菌处理层,该砂砾处理层、活性炭吸附层、阳离子吸附层以及灭菌处理层,四者沿污水收集罐纵向依次排列,且四者中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连接框架固定设置。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是直接从污水集中口进入污水收集罐中,而没有经过前期的预处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且污水在经过污水处理池中时,没有进行氧化处理,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不容易生物降解,对污水的处理不够彻底,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污水处理效果较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提升泵、排污管、反应池、沉淀池、风机房、排放池、循环组件、鼓风机和通气管,所述调节池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调节池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提升泵和所述排污管,且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连接,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污管排出,所述反应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反应池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污管排出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池内,所述反应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反应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放池,所述排放池的外侧设置有污水出口,所述循环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中,所述循环组件可以将所述反应池内的污水循环处理,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风机房内,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鼓风机,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反应池内,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通气管向所述反应池内输送氧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污水进口进入调节池后,由于在污水中有许多悬浮固体密度比水大,所以污水进入调节池后,固体杂质可以自然下沉,使污水先固液分离,再进行后期的处理流程,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调节池内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后,再通过提升泵和排污管将污水排入反应池内,反应池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后,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逐步降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也能把溶解于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出来,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而风机房内的鼓风机可以通过通气管向反应池中输送氧气,使反应池中的污水进行较为彻底的氧化处理,同时,当反应池内的污水没有彻底进行氧化分解时,可以通过循环组件将污水反复多次地进行氧化处理,进一步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污水经过反应池进行氧化反应后,溶解于污水中的污染物被氧化为不溶于污水的物质,而通入沉淀池中的污水可以将这些被分解出来的物质沉淀,污水经过沉淀池后再通过排放池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再将达标的清水排放到指定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池包括:缺氧池、第一接触氧化池、第二接触氧化池、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缺氧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之间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管上,所述第一水管将所述缺氧池内的污水排入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内,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之间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管上,所述第二水管将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水排入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后,再通过进水口进入缺氧池内,当污水在缺氧池内反应完后,打开第一阀门,污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第一接触氧化池内,当污水在第一接触氧化池内反应完后,打开第二阀门,污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第二接触氧化池内,使污水能进行逐级的氧化反应,结构比较简单,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回流泵和第三阀门,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内,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缺氧池内,所述回流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当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内污水依旧没有氧化彻底时,所述回流泵能将污水重新输送至所述缺氧池中进行循环氧化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接触氧化池内污水依旧没有氧化彻底时,启动回流泵,打开第三阀门,污水通过循环管被重新输送至缺氧池中,进行循环的氧化反应,直到污水氧化反应彻底后,再对污水进行后续的处理,上述设计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且污水的反应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排泥泵、排泥管和第四阀门,所述排泥泵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中心位置,所述排泥泵通过所述排泥管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泥水排出,所述第四阀门设于所述排泥管上且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行氧化反应后排入沉淀池中,而污水中的沉淀物会在沉淀池内沉降,当需要排出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时,打开第四阀门,启动排泥泵,沉淀物通过排泥管被排出沉淀池外,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且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格栅井,所述调节池的一侧顶部设置有所述格栅井,所述污水进口设于所述格栅井的一侧,所述格栅井的外侧竖向设置有凹槽,所述污水进口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内可拆式插接有格栅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井为格栅网提供了较佳的安装位置,当污水从污水进口进入调节池内时,格栅网可以对污水中的部分固体进行隔挡,对污水进入调节池之前进行了第一步过滤,结构比较简单,方便,且格栅网和格栅井使可拆式插接的,当格栅网上吸附有较多杂质时,可以将格栅网直接从格栅井内取出以清理格栅网,拆卸和安装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后期格栅网的维护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自动升降组件,所述自动升降组件竖向设置于所述调节池内,且所述自动升降组件控制所述提升泵的升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泵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且提升泵设置在调节池的内部,当需要更换或者修理提升泵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调节池内将提升泵搬运出来,费时费力,通过在调节池内设置自动升降组件,由自动升降组件控制运输提升泵,上述设计结构比较简单、方便,节省了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提升泵(2)、排污管(3)、反应池(4)、沉淀池(5)、风机房(6)、排放池(7)、循环组件(8)、鼓风机(9)和通气管(101),/n所述调节池(1)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进口(11),所述调节池(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提升泵(2)和所述排污管(3),且所述排污管(3)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2)连接,所述排污管(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池(1),所述调节池(1)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污管(3)排出,/n所述反应池(4)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反应池(4)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11),所述排污管(3)排出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411)进入所述反应池(4)内,所述反应池(4)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远离所述反应池(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放池(7),所述排放池(7)的外侧设置有污水出口(71),所述循环组件(8)设置于所述反应池(4)中,所述循环组件(8)可以将所述反应池(4)内的污水循环处理,/n所述鼓风机(9)设于所述风机房(6)内,所述通气管(10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鼓风机(9),所述通气管(101)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反应池(4)内,所述鼓风机(9)通过所述通气管(101)向所述反应池(4)内输送氧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提升泵(2)、排污管(3)、反应池(4)、沉淀池(5)、风机房(6)、排放池(7)、循环组件(8)、鼓风机(9)和通气管(101),
所述调节池(1)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进口(11),所述调节池(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提升泵(2)和所述排污管(3),且所述排污管(3)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泵(2)连接,所述排污管(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调节池(1),所述调节池(1)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排污管(3)排出,
所述反应池(4)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反应池(4)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11),所述排污管(3)排出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411)进入所述反应池(4)内,所述反应池(4)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远离所述反应池(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放池(7),所述排放池(7)的外侧设置有污水出口(71),所述循环组件(8)设置于所述反应池(4)中,所述循环组件(8)可以将所述反应池(4)内的污水循环处理,
所述鼓风机(9)设于所述风机房(6)内,所述通气管(10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鼓风机(9),所述通气管(101)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反应池(4)内,所述鼓风机(9)通过所述通气管(101)向所述反应池(4)内输送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4)包括:缺氧池(41)、第一接触氧化池(42)、第二接触氧化池(43)、第一阀门(44)和第二阀门(45),
所述缺氧池(4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411),所述缺氧池(41)和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42)之间连通有第一水管(46),所述第一阀门(44)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管(46)上,所述第一水管(46)将所述缺氧池(41)内的污水排入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42)内,
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42)和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43)之间连通有第二水管(47),所述第二阀门(45)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管(47)上,所述第二水管(47)将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42)内的污水排入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4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工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8)包括:循环管(81)、回流泵(82)和第三阀门(83),
所述循环管(8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氧化池(43)的内,所述循环管(81)的另一端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兢吴宇红尹嫦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