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315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该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在池体内设置砂滤层,在砂滤层的下方设置压缩空气进气口,该沉淀池在使用时,废水碰到挡板后向上流,使大块混凝絮体沉降至池底,废水经过砂滤层进一步截留水体中的细小悬浮物,相当于再一次进入砂滤系统,砂滤层还可以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耐冲击负荷能力。采用该沉淀池悬浮物较多的被截留在砂滤层底部,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向池体内通入压缩空气,采用气擦洗、水反洗方式来松动砂滤层上的沉积物对砂滤层进行反洗,然后将池体反洗废水排空,砂滤层上悬浮物会在重力作用下从率砂层上脱离,砂滤层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该竖流式沉淀池除了能能够满足出水指标外还具有造价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水处理工艺大多会采用到沉淀工艺,其中沉淀部分对去除悬浮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沉淀池的主要作用在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在水处理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纵观沉淀池的发展,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近几年,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复合型沉淀池,沉淀池的改进提高了沉淀分离的效率。而时兴最热门的是高密度沉淀池、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这两种沉淀池存在造价较高的缺点。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³/d的污水处理厂。但现有竖流式沉淀池存在一个普遍的缺陷,就是其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而且对于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净化能力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竖流式沉淀池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负载能力强,且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具有较好净化效果的竖流式沉淀池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中心导流管,所述中心导流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所述池体内壁的上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池体内还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下方,所述中心导流管穿过所述砂滤层,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砂滤层下方,所述池体的底部排空管路,所述排空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与污泥提升泵及污水排空阀连接,所述污水排空阀用于排空所述池体内的污水。优选的,所述砂滤层内填料颗粒大小为2-4mm。优选的,所述污泥提升泵与污泥浓缩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污水排空阀通过管路与废水池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与空压机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心导流管下方设有伞型挡板。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该竖流式沉淀池在对率砂滤层上的悬浮物沉积进行清理时,可先通过空压机向池体内通入高压气流,这样就能够对砂滤层进行反洗,可同时实现气擦洗和水反洗两种方式对砂滤层进行清洗,通过气擦洗、水反洗松动砂滤层对砂滤层进行反洗,然后在通过污水排空阀将池体反洗废水排空,这样沉积在砂滤层上的悬浮物随着水体的重力排空而脱落至池体底部,采用这种方式对砂滤层的清洗效果更好,而且能达到砂滤层循环使用的效果。污水排空阀的出水管与废水池连接,通过污水排空泵排出的废水可排回废水池,进行循环处理。该竖流式沉淀池除了能够满足出水指标外还具有造价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池体;2、中心导流管;3、溢流堰;4、砂滤层;5、压缩空气进气口;6、伞形挡板;7、截至阀;8、污泥提升电机;9、污水排空阀;10、混凝剂加料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其包括池体1、中心导流管2,中心导流管2设置在池体1的中心,中心导流管2的下方设有伞形挡板6。要净化的废水首先用过混凝剂加料装置10加入混凝剂后从中心导流管2今天到池体1内。在池体1的上部设有环形的溢流堰3,进入该沉淀池后的废水经沉积后的清水从还溢流堰3流出至水箱。池体1内还设有砂滤层4,砂滤层4设置在溢流堰3的下方,在砂滤层4的下方还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5,压缩空气进口5设置在池体1的侧壁上,压缩空气进口5通过气管与空压机连接,这样可直接向池体1内通入压缩空气。该沉淀池在使用时,混凝反应后的废水通过中心导流筒流入竖流式沉淀池,污水是从上向下以流速v做竖向流动,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颗粒处于随机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v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被上升水流带走。废水碰到伞形挡板后6向上流,大块混凝絮体沉降至池底,废水经过砂滤层4,砂滤层4内填料颗粒大小为2-4mm,这样进一步截留水体中的细小悬浮物(SS),相当于再一次进入砂滤系统,砂滤层4可以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池体1的底部设有排空管路,排空管路用于将池体1内的污泥及污水向外排出。排空管路上设有一截止阀7,截止阀7通过管路与污泥提升泵8及污水排空阀9连接。污泥提升泵8与污泥浓缩系统连接。沉积在池体1的污泥可通过污泥提升泵8输送至污泥浓缩系统进行浓缩处理。污水排空阀9用于将池体1内的污水向外排空,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对率砂滤层上沉积的悬浮物进行清理。砂滤层底部截留的悬浮物较多,在对率砂滤层4上的悬浮物沉积进行清理时,可先通过空压机向池体1内通入高压气流,这样就能够对砂滤层4进行反洗,可同时实现气擦洗和水反洗两种方式对砂滤层进行清洗,通过气擦洗、水反洗松动砂滤层对砂滤层进行反洗,然后在通过污水排空阀9将池体1反洗废水排空,这样沉积在砂滤层上的悬浮物随着水体的重力排空而脱落至池体1底部,采用这种方式对砂滤层的清洗效果更好,而且能达到砂滤层循环使用的效果。污水排空阀9的出水管与废水池连接,通过污水排空泵8排出的废水可排回废水池,进行循环处理。采用该竖流式沉淀池在对率砂滤层上的悬浮物沉积进行清理时,可先通过空压机向池体内通入高压气流,这样就能够对砂滤层进行反洗,可同时实现气擦洗和水反洗两种方式对砂滤层进行清洗,通过气擦洗、水反洗松动砂滤层对砂滤层进行反洗,然后在通过污水排空阀将池体反洗废水排空,这样沉积在砂滤层上的悬浮物随着水体的重力排空而脱落至池体底部,采用这种方式对砂滤层的清洗效果更好,而且能达到砂滤层循环使用的效果。污水排空阀的出水管与废水池连接,通过污水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中心导流管,所述中心导流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所述池体内壁的上部设有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还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下方,所述中心导流管穿过所述砂滤层,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砂滤层下方,所述池体的底部排空管路,所述排空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与污泥提升泵及污水排空阀连接,所述污水排空阀用于排空所述池体内的污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池体、中心导流管,所述中心导流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所述池体内壁的上部设有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还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下方,所述中心导流管穿过所述砂滤层,所述池体的侧壁上设有压缩空气进气口,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砂滤层下方,所述池体的底部排空管路,所述排空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与污泥提升泵及污水排空阀连接,所述污水排空阀用于排空所述池体内的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一体化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叶红杨小梅刘景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承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