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10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4
本公开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输送带,包括支撑架、皮带以及支撑组件,支撑架包括多个拼接段和过渡段,相邻两个拼接段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带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上;支撑组件与过渡段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包括补偿辊筒组;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上,第三补偿辊筒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之间,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外侧,第三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带
本公开涉及输送带
,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输送带传输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货物输送结构,其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货物输送,但由于输送带本身长度限制,在运输过程中输送带尺寸过大,往往不方便运输。此外,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短距离输送时,现有的长距离输送带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及时更换短距离的输送带,在此过程中,不仅占用大量更换时间,且需要准备多套不同距离的输送带,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输送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多个拼接段和过渡段,相邻两个拼接段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皮带,皮带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上;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过渡段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与皮带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补偿辊筒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上,第三补偿辊筒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之间,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第二补偿辊筒以及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外侧,第三补偿辊筒位于皮带的内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补偿辊筒的两端与各连杆具有多个转动连接点,多个转动连接点的连线与第三补偿辊筒的轴线平行。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补偿辊筒和第二补偿辊筒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靠近过渡段的一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带还包括:支撑辊筒,支撑辊筒为多个,多个支撑辊筒间隔地设置在过渡段上,多个支撑辊筒均与皮带相接触;其中,多个支撑辊筒均位于皮带的内侧,且与第三补偿辊筒分别与皮带的相对的两侧相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在过渡段上,以在过渡段上形成两个铰接点;其中,支撑辊筒为两个,两个支撑辊筒分别与过渡段上的两个铰接点同轴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辊筒为两个,第三补偿辊筒的中心点以及两个支撑辊筒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上设置有连接孔,输送带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置在过渡段上,定位部包括定位销,定位销用于插设在连接孔内,以限制等长的两个连杆相互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还包括:连接段,定位销设置在连接段上,连接段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段上,以使定位销具有插设在连接孔内的第一位置和与连接孔相分离的第二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带还包括驱动单元,多个拼接段包括:主动段,主动段包括主动辊筒;从动段,主动段与从动段之间设置有过渡段,从动段包括从动辊筒,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相接触;其中,驱动单元与主动辊筒驱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拼接段还包括:中间段,中间段位于主动段和从动段之间,中间段均通过过渡段与相邻的主动段和从动段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中间段为多个,多个中间段均位于主动段和从动段之间,相邻两个中间段通过过渡段相连接。本技术的输送带,支撑架由多个拼接段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拼接段的过渡段组成,由于过渡段与相邻两个拼接段均铰接,即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支撑架可以根据运输距离进行折叠,通过过渡段将相邻两个拼接段对折以缩短支撑架的长度。而用于传送的皮带始终位于支撑架上,在支撑架进行折叠时,皮带也随之折叠。为了保证折叠后的皮带依然处于张紧状态,以满足使用需求,其中,补偿辊筒组用于对皮带进行有效支撑以及向皮带提供张紧力。本技术的输送带不仅可以实现输送带的折叠,而且折叠后的输送带依然可以实现输送功能。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输送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支撑架;11、拼接段;12、过渡段;13、主动段;131、主动辊筒;14、从动段;141、从动辊筒;15、中间段;20、皮带;30、支撑组件;31、补偿辊筒组;311、第一补偿辊筒;312、第二补偿辊筒;313、第三补偿辊筒;32、第一支撑杆;33、第二支撑杆;34、连接孔;40、支撑辊筒;41、铰链;50、定位部;51、定位销;52、连接段;60、驱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请参考图1至图5,输送带包括:支撑架10,支撑架10包括多个拼接段11和过渡段12,相邻两个拼接段11之间均设置有过渡段12,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拼接段11均铰接;皮带20,皮带20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架10上;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与过渡段12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支撑组件30包括用于与皮带20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31;补偿辊筒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拼接段11上,第三补偿辊筒313设置于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连杆与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补偿辊筒311和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皮带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包括多个拼接段(11)和过渡段(12),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过渡段(12),所述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均铰接;/n皮带(20),所述皮带(20)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架(10)上;/n支撑组件(30),所述支撑组件(30)与所述过渡段(12)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用于与所述皮带(20)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31);所述补偿辊筒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上,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所述皮带(20)的外侧,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位于所述皮带(20)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包括多个拼接段(11)和过渡段(12),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过渡段(12),所述过渡段(12)与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均铰接;
皮带(20),所述皮带(20)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架(10)上;
支撑组件(30),所述支撑组件(30)与所述过渡段(12)一一相对应地设置,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用于与所述皮带(20)相接触的补偿辊筒组(31);所述补偿辊筒组(3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上,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之间,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的两端通过等长的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第二补偿辊筒(312)以及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位于所述皮带(20)的外侧,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位于所述皮带(2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的两端与各所述连杆具有多个转动连接点,所述多个转动连接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辊筒(311)和所述第二补偿辊筒(31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靠近所述过渡段(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还包括:
支撑辊筒(40),所述支撑辊筒(40)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段(12)上,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均与所述皮带(20)相接触;
其中,多个所述支撑辊筒(40)均位于所述皮带(20)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三补偿辊筒(313)分别与所述皮带(20)的相对的两侧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拼接段(11)均铰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显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