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989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包括吸风室和两条吸风输送带,吸风室包括吸风面板和吸风背板,吸风面板和吸风背板固定连接;吸风面板上开设有四个吸风槽,四个吸风槽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吸风面板的两侧,每一条吸风槽的背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风孔;吸风背板上与每一个第一通风孔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与负压相连;吸风输送带设置于吸风室的表面,与吸风面板相接触;每一条吸风输送带上设置有两排吸风孔,四排吸风孔的位置与四条吸风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确保只要吸风输送带处于吸风室的表面时,吸风输送带表面就可以产生连续吸力,能够有效控制内衬纸段,使内衬纸段能够被平稳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
本技术属于卷烟设备
,具体涉及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GD卷烟包装机中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为吸风室与两根吸风输送带组成。吸风室腔内联通负压,吸风输送带在吸风室表面滑行,被切割的内衬纸段吸附在吸附输送带表面随输送带向下输送。吸风室表面为分布于两侧的各一排的吸风孔,吸风输送带表面加工有一排交错的孔。在工作室需要吸风室表面的孔与吸风输送带的孔相对应才能对内衬纸段产生吸附力,因此,吸风输送带孔的使用有效性很低,对衬纸段吸风力较小,在输送衬纸段过程中一旦有阻力,极易造成衬纸段输送歪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加强了对衬纸段的吸风控制力,能使衬纸段输送平稳,不易歪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包括吸风室和两条吸风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吸风室包括吸风面板和吸风背板,吸风面板和吸风背板固定连接;吸风面板上开设有四个吸风槽,四个吸风槽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吸风面板的两侧,每一条吸风槽的背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风孔;吸风背板上与每一个第一通风孔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与负压相连;吸风输送带设置于吸风室的表面,与吸风面板相接触;每一条吸风输送带上设置有两排吸风孔,两排吸风孔之间的距离与每组吸风槽中两条吸风槽之间的距离相同,四排吸风孔的位置与四条吸风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吸风槽、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和吸风孔相连通。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通风孔的深度小于吸风槽的深度。进一步地,吸风面板和吸风背板的形状相同。进一步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进一步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为重合的圆孔。进一步地,吸风孔的直径与吸风槽的宽度相同。本技术的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安装在GD卷烟包装机的衬纸切割刀下方,内衬纸被切割成内衬纸段,内衬纸段吸附在具有吸风孔的吸风输送带的表面,随着吸风输送带一起被下下方输送,直至进入下方的加速辊组件中。吸风输送带上加工有吸风孔,吸风孔与吸风室连通,吸风室与负压相连,从而使吸风输送带的表面产生负压吸力。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中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中,吸风室表面开有两组共四个吸风槽,每根吸风输送带有两排吸风孔,吸风输送带吸风孔与吸风室吸风槽连通,进一步与负压相连,吸风输送带吸风孔中也形成负压而产生吸附力。这种结构可以确保只要吸风输送带处于吸风室的表面时,吸风输送带表面就可以产生连续吸力,吸风孔的使用有效性大幅增加,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内衬纸段,使内衬纸段能够被平稳输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吸风室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吸风面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吸风面板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吸风面板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吸风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吸风背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吸风输送带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吸风室2、吸风输送带3、吸风面板4、吸风背板5、吸风槽6、第一通风孔7、第二通风孔8、吸风孔9、内衬纸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包括吸风室1和两条吸风输送带2,吸风室1包括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固定连接;吸风面板3上开设有四个吸风槽5,四个吸风槽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吸风面板3的两侧,每一条吸风槽5的背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风孔6;吸风背板4上与每一个第一通风孔6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7,第二通风孔7与负压相连;吸风输送带2设置于吸风室1的表面,与吸风面板3相接触;每一条吸风输送带2上设置有两排吸风孔8,两排吸风孔8之间的距离与每组吸风槽5中两条吸风槽5之间的距离相同,四排吸风孔8的位置与四条吸风槽5的位置一一对应;吸风槽5、第一通风孔6、第二通风孔7和吸风孔8相连通。第一通风孔6的深度小于吸风槽5的深度。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的形状相同。第一通风孔6和第二通风孔7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第一通风孔6和第二通风孔7为重合的圆孔。吸风孔8的直径与吸风槽5的宽度相同。本实施例的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安装在GD卷烟包装机的衬纸切割刀下方,内衬纸被切割成内衬纸段9,内衬纸段9吸附在具有吸风孔8的吸风输送带2的表面,随着吸风输送带2一起被下下方输送,直至进入下方的加速辊组件中。吸风输送带2上加工有吸风孔8,吸风孔8与吸风室1连通,吸风室1与负压相连,从而使吸风输送带2的表面产生负压吸力。本实施例中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中,吸风室1表面开有两组共四个吸风槽5,每根吸风输送带2有两排吸风孔8,吸风输送带2吸风孔8与吸风室1吸风槽5连通,进一步与负压相连,吸风输送带2吸风孔8中也形成负压而产生吸附力。这种结构可以确保只要吸风输送带2处于吸风室1的表面时,吸风输送带2表面就可以产生连续吸力,吸风孔8的使用有效性大幅增加,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内衬纸段9,使内衬纸段9能够被平稳输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包括吸风室(1)和两条吸风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吸风室(1)包括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所述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固定连接;所述吸风面板(3)上开设有四个吸风槽(5),四个吸风槽(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吸风面板(3)的两侧,每一条吸风槽(5)的背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风孔(6);所述吸风背板(4)上与每一个第一通风孔(6)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7),所述第二通风孔(7)与负压相连;所述吸风输送带(2)设置于吸风室(1)的表面,与吸风面板(3)相接触;每一条所述吸风输送带(2)上设置有两排吸风孔(8),两排吸风孔(8)之间的距离与每组吸风槽(5)中两条吸风槽(5)之间的距离相同,四排吸风孔(8)的位置与四条吸风槽(5)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吸风槽(5)、第一通风孔(6)、第二通风孔(7)和吸风孔(8)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卷烟包装机内衬纸吸风输送结构,包括吸风室(1)和两条吸风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吸风室(1)包括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所述吸风面板(3)和吸风背板(4)固定连接;所述吸风面板(3)上开设有四个吸风槽(5),四个吸风槽(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吸风面板(3)的两侧,每一条吸风槽(5)的背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通风孔(6);所述吸风背板(4)上与每一个第一通风孔(6)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7),所述第二通风孔(7)与负压相连;所述吸风输送带(2)设置于吸风室(1)的表面,与吸风面板(3)相接触;每一条所述吸风输送带(2)上设置有两排吸风孔(8),两排吸风孔(8)之间的距离与每组吸风槽(5)中两条吸风槽(5)之间的距离相同,四排吸风孔(8)的位置与四条吸风槽(5)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吸风槽(5)、第一通风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贵孔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