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监控系统以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监控系统以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特别涉及一种以最少摄影机实现最佳覆盖率以及可实时地调派摄影机以进行动态追踪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以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者对于环境监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于现有的摄影机监控系统中,通常是采用固定式的摄影机,而随着监控目标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固定式摄影机的布建成本将大幅地提高。此外,于现有的监控技术中,通常仅将目标物体视为一个质点,如此将可能产生对应于该目标物体的可视范围过小或者可视角偏差过大的问题,使得显示画面可能无法清楚地呈现对应于该目标物体的状况。以及,现有的监控技术并未考虑不同目标物体的重要性以及时效性,如此将可能造成监控效率不佳的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率且低复杂度的摄影机布建及循环排程技术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步骤包括:取得对应于一监控场所的三维空间信息;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包括:/n(A)取得对应于一监控场所的三维空间信息;/n(B)根据上述三维空间信息于上述监控场所中定义多个预设设置位置;以及/n(C)根据多个摄影机的每一者所对应的摄影机信息、多个目标物体的每一者所对应的物体信息以及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产生一设置结果;/n其中,上述设置结果包括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对应于上述预设设置位置的一设置位置以及于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所监控的上述目标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包括:
(A)取得对应于一监控场所的三维空间信息;
(B)根据上述三维空间信息于上述监控场所中定义多个预设设置位置;以及
(C)根据多个摄影机的每一者所对应的摄影机信息、多个目标物体的每一者所对应的物体信息以及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产生一设置结果;
其中,上述设置结果包括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对应于上述预设设置位置的一设置位置以及于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所监控的上述目标物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步骤(C)还包括:
(C1)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一最大景深定义所对应的一覆盖范围;
(C2)根据上述覆盖范围于上述预设设置位置的每一者中取得可覆盖的目标物体数量;
(C3)取上述可覆盖的目标物体数量的最大者所对应的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作为一第一设置位置;
(C4)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一转动角度以及上述物体信息取得上述设置结果中对应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的一第一布建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步骤(C)还包括:
(C5)根据上述第一布建结果判断是否仍有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
(C6)当仍具有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时,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上述物体信息重复地于剩余的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上取得至少一其它布建结果,直到已无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为止;以及
(C7)根据上述第一布建结果以及上述其它布建结果产生上述设置结果。
4.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一者的一时域覆盖需求,上述时域覆盖需求包括一停留时间以及一间隔时间,以及步骤(C4)还包括:
(C411)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取覆盖最多上述目标物体的一视野作为一起始视野;
(C412)根据上述起始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所有停留时间取最长的一者作为上述起始视野所对应的一起始停留时间;
(C413)根据上述起始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所有间隔时间取最短的一者作为上述起始视野所对应的一起始间隔时间;
(C414)取上述起始间隔时间作为一剩余时间;
(C415)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转动角度取得多个其它视野;
(C416)根据上述剩余时间以及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所有停留时间以及所有间隔时间对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进行排程以取得一监控排程,直到上述剩余时间小于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一者的上述停留时间为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一者的一尺寸以及一位置,其中步骤(C4)包括:
(C421)根据上述第一设置位置以及上述物体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位置计算上述第一设置位置与每个上述目标物体之间的一距离;
(C422)根据上述物体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尺寸以及上述距离计算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一影像分辨率;
其中,于上述第一布建结果中,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上述影像分辨率大于一第一既定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一者的一面向,其中步骤(C4)包括:
(C431)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转动角度以及上述物体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面向所对应的一法线向量计算上述摄影机与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一可视角度;
其中,于上述第一布建结果中,上述可视角度小于一第二既定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一者的一面向,其中步骤(C4)包括:
(C441)将上述物体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面向所对应的一表面切割为多个视点;以及
(C442)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转动角度与上述视点的每一者的连线判断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一视线遮蔽状况;
其中,于上述第一布建结果中,上述摄影机与每个上述目标物体之间并未被其它物体所遮蔽。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还包括:
(C8)选取上述目标物体的至少一者作为一监控目标;
(C9)根据上述监控目标的位置自上述设置结果中选择覆盖上述监控目标的上述摄影机;以及
(C10)根据对应于上述监控目标的一时域覆盖需求更新被选择的上述摄影机所对应的一监控排程,其中上述时域覆盖需求包括一停留时间以及一间隔时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机布建与排程方法,还包括:
(C1’)根据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的上述摄影机信息所包含的一最大景深与一转动角度、以及每个上述目标物体的上述物体信息所包含的一尺寸、一面向、一位置与一时域覆盖需求求得对应于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一影像分辨率、一可视角度以及一视线遮蔽状况;
(C2’)根据上述影像分辨率、上述可视角度以及上述视线遮蔽状况取得多个第二布建结果;以及
(C3’)选择上述第二布建结果中上述摄影机数量最小的一者作为上述设置结果;
其中,于上述第二布建结果中,每个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上述影像分辨率大于一第一既定值、上述可视角度小于一第二既定值、上述摄影机与每个上述目标物体之间并未被其它物体所遮蔽以及每个上述目标物体皆被上述摄影机所监控。
10.一种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具有多个指令存储于其中,当上述指令通过一电子装置的一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上述电子装置所执行的操作包括:
(A)取得对应于一监控场所的三维空间信息;
(B)根据上述三维空间信息于上述监控场所中定义多个预设设置位置;以及
(C)根据多个摄影机的每一者所对应的摄影机信息、多个目标物体的每一者所对应的物体信息以及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产生一设置结果;
其中,上述设置结果包括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对应于上述预设设置位置的一设置位置以及于上述摄影机的每一者所监控的上述目标物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上述电子装置所执行的操作(C)还包括:
(C1)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一最大景深定义所对应的一覆盖范围;
(C2)根据上述覆盖范围于上述预设设置位置的每一者中取得可覆盖的目标物体数量;
(C3)取上述可覆盖的目标物体数量的最大者所对应的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作为一第一设置位置;
(C4)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一转动角度以及上述物体信息取得上述设置结果中对应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的一第一布建结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上述电子装置所执行的操作(C)还包括:
(C5)根据上述第一布建结果判断是否仍有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
(C6)当仍具有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时,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所对应的上述物体信息重复地于剩余的上述预设设置位置上取得至少一其它布建结果,直到已无上述未被覆盖的目标物体为止;以及
(C7)根据上述第一布建结果以及上述其它布建结果产生上述设置结果。
13.如权利要求11项所述的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一者的一时域覆盖需求,上述时域覆盖需求包括一停留时间以及一间隔时间,以及上述电子装置所执行的操作(C4)还包括:
于上述第一设置位置取覆盖最多上述目标物体的一视野作为一起始视野;
根据上述起始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所有停留时间取最长的一者作为上述起始视野所对应的一起始停留时间;
根据上述起始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所有间隔时间取最短的一者作为上述起始视野所对应的一起始间隔时间;
取上述起始间隔时间作为一剩余时间;
根据上述摄影机信息中所包含的上述转动角度取得多个其它视野;
根据上述剩余时间以及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所对应的所有停留时间以及所有间隔时间对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进行排程以取得一监控排程,直到上述剩余时间小于上述其它视野中所包含的上述目标物体的一者的上述停留时间为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暂态电脑可读取媒体,其中上述物体信息包含对应于上述目标物体的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达,李冠毅,梁家铭,吴昆儒,曾煜棋,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