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413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桁架梁;两个第二桁架梁,设于两个第一桁架梁之间;支撑横梁,设于两个第二桁架梁之间;第一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横梁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第一驱动器的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一联动杆,两个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第二桁架梁;第一联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一桁架梁;第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杆及两个第二联动杆。上述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当天线振子层需要维修或不使用时,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折叠,以使天线振子层折叠,便于维护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远程通信领域应用的大型短波天线,基本上都是由多层使用桁架梁支撑的振子再加上支撑铁塔组成,每层振子按一定规律排列,频带范围宽,可用功率大,可以提供超远程通信功能,但是传统天线体型较大,配件较多,安装时需要搭建大型的脚手架,安装完后又需要拆除,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且安装工期很长,后期维护也很不方便,天线高度较高,安装和维护需要专业的高空作业人员,且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桁架梁;两个第二桁架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梁之间;支撑横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梁之间;第一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一联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第一桁架梁;/n两个第二桁架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梁之间;/n支撑横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梁之间;/n第一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伸缩杆;/n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一联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桁架梁;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桁架梁;/n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相对间隔设置,包括两个第二连杆及两个第二联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桁架梁;
两个第二桁架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梁之间;
支撑横梁,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梁之间;
第一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伸缩杆;
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一联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桁架梁;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桁架梁;
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相对间隔设置,包括两个第二连杆及两个第二联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外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桁架梁;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桁架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梁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桁架梁与所述第二桁架梁平行,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梁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器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安装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振子层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铰接点滑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林刘立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