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364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它包括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外移动机构抵顶于筒体的外表面;内移动机构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内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背气盒,内移动机构利用弹力将背气盒压合于筒体的内表面,背气盒上开设有出气口,背气盒的出气口的一侧朝向筒体的内表面;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利用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以及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使得背气盒随外移动机构自动移动到待焊接处,不需要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同时便于背气保护装置在筒体上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吸背气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等离子焊接为单面焊双面成型,焊缝的背面必须配有气体保护装置以阻隔空气中的氧对焊缝的氧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惰性气体被认为是较好的保护介质,一般采用氩气作为保护介质。能用来实施焊缝背面气体保护的装置被称为“背气保护装置”。在焊接大型筒体的环形焊缝时候,在筒体内需设置背气保护装置,用以防止环形焊缝的氧化。大型筒体的焊接位置较长,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背气保护装置和焊接接头始终对位。而且在大型筒体焊接时,需要筒体的转动来实现焊接接头对筒体圆周的焊接,为了保持背气保护装置和焊接接头位置的对应,现有技术中背气装置的移动一般是通过人为的手工控制,或通过电机控制。但是,筒体内的惰性气体浓度较高,对工作人员有较大的伤害;而且人为操作背气保护装置的旋转角度,一旦工作人员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气保护罩跑偏或间歇过大,导致环缝成型差;通过电机控制需要再筒体内安装比较复杂的支撑结构,以保持背气保护装置的筒体内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不需要人工看护,且便于在筒体上固定和拆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用于筒体焊接的背气保护,包括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外移动机构抵顶于筒体的外表面;内移动机构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内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背气盒,所述内移动机构利用弹力将背气盒压合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背气盒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背气盒的出气口的一侧朝向筒体的内表面;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可选地,所述外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于固定支架底部的外磁座,所述外磁座贴合于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外磁座和内移动机构磁性相吸。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对位外磁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磁座包括设置于固定杆底部的安装座、固定于安装座上的第一磁性件以及设置安装座上的万向球。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球头轴,所述球头轴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杆,且另一端设置为球形,所述球头轴的设置有球头的一端被包络于安装座内、使安装座可相对球头轴万向转动。可选地,所述球头轴沿自身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杆。可选地,所述球头轴套装于所述固定杆内,所述固定杆的周壁上对位球头轴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穿固定杆的壁厚,所述球头轴对位定位槽开设有定位孔。可选地,所述内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背气盒上的内磁座,所述内磁座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且可在筒体的内表面移动,所述内磁座和外移动机构磁性相吸。可选地,所述内磁座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内磁座相对设置于背气盒的两侧,所述内磁座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位移槽,所述背气盒滑动连接于位移槽内,使背气盒可远离或靠近筒体,所述背气盒可相对位移槽转动,所述固定板和背气盒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动背气盒向着筒体移动的拉簧。可选地,所述内磁座包括固定于背气盒上的固定座、固定于固定座上的第二磁性件以及固定于固定座上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可选地,所述背气盒的出气口一侧的边缘的形状为与筒体内表面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可选地,所述背气盒的四角各安装有一滑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具有磁性吸引力,且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当外移动机构移动时,内移动机构会随着转动,使得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背气盒固定于内移动机构上,将焊接接头的位置和外移动机构的位置相对固定,当焊接接头和筒体发生相对移动时,外移动机构也随着移动,使得背气盒随内移动机构一起移动,从而保证焊接接头在移动的过程中,焊接接头和背气盒的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不需要人工固定和操作。在将背气保护装置固定到筒体上时,只需将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分别放置于筒体外部和内部的相对位置,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的吸引力保证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的自动固定和对位。背气保护装置从筒体上拆卸时,只需将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分离即可。即利用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以及外移动机构和内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使得背气盒随外移动机构自动移动到待焊接处,不需要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同时便于背气保护装置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E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F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H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a、筒体;1、外移动机构;11、固定支架;11a、固定杆;11b、球头轴;11c、定位槽;11d、定位孔;12、外磁座;121、安装座;122、第一磁性件;123、万向球;2、内移动机构;21、内磁座;211、固定座;212、第二磁性件;22、固定板;221、位移槽;23、拉簧;3、背气盒;31、导气管;32、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用于筒体a焊接的背气保护,它包括外移动机构1和内移动机构2。外移动机构1抵顶于筒体a的外表面,在大型筒体焊接时,外移动机构1和焊接接头的位置固定,通过筒体a的转动,实现外移动机构1和筒体a的相对转动,同时实现对筒体1圆周的焊接。内移动机构2抵顶于筒体a的内表面,内移动机构2上设置有背气盒3,内移动机构2利用弹力将背气盒3压合于筒体a的内表面,背气盒3上开设有出气口,背气盒3的出气口的一侧朝向筒体a的内表面;内移动机构2和外移动机构1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内移动机构2和外移动机构1均可在筒体a的表面移动。通过背气盒3的出气口向待焊接处充入惰性气体,在背气盒3上连接有用于向背气盒3内导入惰性气体的导气管31。参阅图5,背气盒3的出气口一侧的边缘的形状为与筒体a内表面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形。背气盒3的出气口的形状,可以有效的控制背气盒3和筒体a之间的间隙,避免过多的惰性气体从背气盒3的出气口排出,导致焊接处背面的惰性气体不足,影响焊接效果,避免造成惰性气体的浪费。背气盒3的四角各安装有一滑轮32,用于减小背气盒3与筒体a的之间摩擦力,使背气盒3在筒体上的移动更加的平稳。在焊接时,将焊接接头和外移动机构1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外移动机构1和筒体a的位置发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用于筒体焊接的背气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移动机构,其抵顶于筒体的外表面;及/n内移动机构,其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内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背气盒,所述内移动机构利用弹力将背气盒压合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背气盒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背气盒的出气口的一侧朝向筒体的内表面;/n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背气保护装置,用于筒体焊接的背气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移动机构,其抵顶于筒体的外表面;及
内移动机构,其抵顶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内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背气盒,所述内移动机构利用弹力将背气盒压合于筒体的内表面,所述背气盒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背气盒的出气口的一侧朝向筒体的内表面;
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所述内移动机构和外移动机构均可在筒体的表面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于固定支架底部的外磁座,所述外磁座贴合于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外磁座和内移动机构磁性相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对位外磁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磁座包括设置于固定杆底部的安装座、固定于安装座上的第一磁性件以及设置安装座上的万向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球头轴,所述球头轴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杆,且另一端设置为球形,所述球头轴的设置有球头的一端被包络于安装座内、使安装座可相对球头轴万向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背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轴沿自身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杆。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明陈明春崔洪鹏王建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