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29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包括横截面呈“凵”形的限位底座以及至少两个设于限位底座顶部的呈“冂”形的限位顶座,且限位底座的顶部开口与限位顶部的底部开口大小匹配且相对设置,限位底座的凹槽的两侧壁和限位顶座的凹槽两侧壁均覆盖有橡胶层,限位底座的凹槽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升降限位顶座的液压千斤顶,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中间部位设有双杆液压缸,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滑轨分别位于双杆液压缸的两侧,两条滑轨均沿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设置,滑轨上分别设有滑动夹块,动夹块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的侧面铺设橡胶层保障不针不直接接触对设备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增大其摩擦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
,具体是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在机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起重机端梁行走轮是起重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起重机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有的大多数起重机端梁行走轮安装时,存在以下缺陷:在安装固定行走轮的过程中,由于固定不牢固,导致出现行走轮发生偏移,进而影响到打孔准确度,同时,现有的钻孔夹紧装置在固定过程中,由于设备与夹持物之间存在一定磨损,造成夹持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发生,对固定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固定过程不能针对不同高度的重机端梁行走轮固定安装,对于高度要求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用钻孔夹紧装置。该钻孔夹紧装置具有夹紧力度强,降低磨损影响且适应不同高度的钻孔夹紧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包括横截面呈“凵”形的限位底座以及至少两个设于限位底座顶部的呈“冂”形的限位顶座,且所述限位底座的顶部开口与限位顶部的底部开口大小匹配且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的两侧壁和限位顶座的凹槽两侧壁均覆盖有橡胶层,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升降限位顶座的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中间部位设有双杆液压缸,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双杆液压缸的两侧,两条所述滑轨均沿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上分别设有滑动夹块,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活塞杆分别连接两滑动夹块相对的一侧面,两所述滑动夹块相背离的一侧面覆盖有橡胶层。上述结构中,安装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过程中,将限位底座安装在“H”形框架的小车端梁下方,再将限位顶座安装在“H”形框架的小车端梁上方,沿着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将双杆液压缸推入其中,启动双杆液压缸使其滑动夹块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侧壁,完成固定工作,同时增强固定的力度和减小设备磨损,当双杆液压缸带动双杆向小车端梁内壁两侧延伸,使其液压伸缩杆完全嵌在滑动夹块的凹槽中,保证不会脱落的同时,通过液压伸缩杆向外延伸,避免因磨损造成固定部件过短,造成固定不牢固的现象出现,而且滑动夹块上铺设的橡胶层,目的是增大连接处的摩擦力,还能避免液压伸缩杆与H型小车端梁直接接触而带来磨损。优选地,所述液压千斤顶至少设有四组,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其H型小车端梁向上一定,四组压千斤顶同时启动保证其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滑轨设有两条,且滑轨内槽宽度与双杆液压缸中的圆柱形杆的直径相等,使用者只需要将双杆液压缸的双杆贩贩放置在滑轨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将其滑动夹块牢牢的固定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上,并在滑动夹块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的侧面铺设橡胶层保障不针不直接接触对设备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增大其摩擦作用力。优选地,所述每组限位顶座的侧面均设有用于测量梁端横板高度的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上预设高度值,达到预设值时,由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将命令启动液压千斤顶的信号通过液压千斤顶的信号输入端输入,启动多组液压千斤顶同时工作,反之亦然,针对多组液压千斤顶同步工作,使用者只需要预先在红外测距传感器上设定好高度值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所述液压千斤顶至少设有四组,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其H型小车端梁向上提升,四组压千斤顶同时启动保证其稳定性。2、所述滑轨设有两条,使用者只需要将双杆液压缸的双杆贩贩放置在滑轨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移动,在配合双杆液压缸的工作将滑动夹块牢牢的固定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上,并在滑动夹块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的侧面铺设橡胶层4保障不针不直接接触对设备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增大其摩擦作用力。3、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使用者只需要预先在红外测距上设定好高度值即可,由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控制多组液压千斤顶工作,在其平稳度上在以此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双杆液压缸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限位装置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限位顶座与滑动夹块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限位底座;2、限位顶座;3、滑轨;4、橡胶层;5、双杆液压缸;6、滑轨;8、液压千斤顶;9、滑动夹块;10、红外测距传感器;11、梁端横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该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凵”形的限位底座1以及至少两个设于限位底座1顶部的呈“冂”形的限位顶座2,且所述限位底座1的顶部开口与限位顶座2的底部开口大小匹配且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底座1的凹槽的两侧壁和限位顶座2的凹槽两侧壁均覆盖有橡胶层4,所述限位底座1的凹槽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升降限位顶座2的液压千斤顶8,所述限位顶座2的凹槽底面中间部位设有双杆液压缸5,所述限位顶座2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分别位于双杆液压缸5的两侧,两条所述滑轨6均沿限位顶座2的顶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6上分别设有滑动夹块9,所述双杆液压缸5的两活塞杆分别连接两滑动夹块9相对的一侧面,两所述滑动夹块9相背离的一侧面覆盖有橡胶层4。上述结构中:将限位底座1安装在“H”形框架的小车端梁下方,再将限位顶座2安装在“H”形框架的小车端梁上方,再沿着限位顶座2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6将双杆液压缸5推入其中,启动双杆液压缸5使其滑动夹块9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侧壁,完成固定工作,同时增强固定的力度和减小设备磨损,当双杆液压缸5带动双杆向小车端梁内壁两侧延伸,使其液压伸缩杆7完全嵌在滑动夹块9的凹槽中,保证不会脱落的同时,通过双杆液压缸5向外延伸,避免因磨损造成固定部件过短,造成固定不牢固的现象出现,而且滑动夹块99上铺设的橡胶层4,目的是增大连接处的摩擦力,还能避免双杆液压缸5和H型小车端梁壁直接接触而带来磨损。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滑轨设有两条,且滑轨内槽宽度与双杆液压缸中的圆柱形杆的直径相等,使用者只需要将双杆液压缸的双杆贩贩放置在滑轨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将其滑动夹块9牢牢的固定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上,并在滑动夹块抵靠在H型小车端梁内壁的侧面铺设橡胶层4保障不直接接触对设备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增大其摩擦作用力。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4所示,所述每组限位顶座2的外侧面都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0,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10上预设的高度值,并通过该红外测距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将启动液压千斤顶8的信号通过液压千斤顶8的信号输入端,此时,启动多组液压千斤顶8同时工作,当红外测距传感器10检测到到达高度值时,则会再次由红外测距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将停止液压千斤顶8的信号通过液压千斤顶8的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凵”形的限位底座以及至少两个设于限位底座顶部的呈“冂”形的限位顶座,且所述限位底座的顶部开口与限位顶部的底部开口大小匹配且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的两侧壁和限位顶座的凹槽两侧壁均覆盖有橡胶层,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升降限位顶座的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中间部位设有双杆液压缸,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双杆液压缸的两侧,两条所述滑轨均沿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上分别设有滑动夹块,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活塞杆分别连接两滑动夹块相对的一侧面,两所述滑动夹块相背离的一侧面覆盖有橡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H型小车端梁加工用钻孔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凵”形的限位底座以及至少两个设于限位底座顶部的呈“冂”形的限位顶座,且所述限位底座的顶部开口与限位顶部的底部开口大小匹配且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的两侧壁和限位顶座的凹槽两侧壁均覆盖有橡胶层,所述限位底座的凹槽内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升降限位顶座的液压千斤顶,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中间部位设有双杆液压缸,所述限位顶座的凹槽底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双杆液压缸的两侧,两条所述滑轨均沿限位顶座的顶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上分别设有滑动夹块,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开燕林攀杨朝星岳映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庞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