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27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一种新型变压器,它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它包含变压器外壳、变压器主体、导热片、水冷机构、正向风扇、反向风扇、制冷器、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变压器主体、导热片、水冷机构、制冷器、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均设置在变压器外壳的内部,变压器主体固定设置在变压器外壳内部的中部,导热片固定设置在变压器主体的上方,水冷机构固定设置在导热片的外侧,控制单元分别与正向风扇、反向风扇、制冷器和报警单元电性连接,电源单元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散热性能好,结构简单,散热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变压器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变压器散热性能差,时间长了很容易被烧坏或者减少变压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变压器,该变压器散热性能好,结构简单,散热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均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上方,所述的水冷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3的外侧,所述的正向风箱5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下方,所述的反向风扇6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上方且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上方,所述的制冷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正向风扇5的右侧,所述的控制单元8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左端,所述的电源单元9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8的上方,所述的检测单元10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向风扇6的左侧端,所述的报警单元11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右端,所述的控制单元8分别与所述的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和报警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9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10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包含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22和变压器铁芯23,所述的初级线圈21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左端,所述的次级线圈22固定设置在所述初级线圈21的右端,所述的变压器铁芯23贯穿于所述初级线圈21及次级线圈22。所述的水冷机构4包含导热铜管41和冷水42,所述的导热铜管41为空心导热铜管,所述的空心导热铜管的内部设置有冷水42。所述的检测单元10包含温度传感器101。所述的报警单元11包含蜂鸣器111。所述的正向风扇5和所述反向风扇6靠近变压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的变压器外壳11的最外层设置有防水层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散热性能好,结构简单,散热成本低,实用性好,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报警单元11、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22、变压器铁芯23、导热铜管41、冷水42、温度传感器101、蜂鸣器111、通风口12、防水层011。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均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上方,所述的导热片3用于吸收变压器工作时所述变压器主体2散热出来的热量,所述的水冷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3的外侧,所述的水冷机构4可以冷却导热片3的一部分热量,所述的正向风箱5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下方,所述的正向风箱5能够把外界的空气排进变压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反向风扇6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上方且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上方,所述的反向风扇6能够把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热空气排到外界中,正向风扇5和反向风扇6的相互作用下,能够保证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实现散热的目的,所述的制冷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正向风扇5的右侧,所述的制冷器7可以冷却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空气,达到降温的作用,所述的控制单元8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左端,所述的电源单元9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8的上方,所述的检测单元10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向风扇6的左侧端,所述的报警单元11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右端,所述的控制单元8分别与所述的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和报警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9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10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包含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22和变压器铁芯23,所述的初级线圈21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左端,所述的次级线圈22固定设置在所述初级线圈21的右端,所述的变压器铁芯23贯穿于所述初级线圈21及次级线圈22。所述的水冷机构4包含导热铜管41和冷水42,所述的导热铜管41为空心导热铜管,所述的空心导热铜管的内部设置有冷水42,所述的冷水42未装满于所述导热铜管41内部,导热铜管41吸收变压器主体2工作时的热量并通过冷水冷却。所述的检测单元10包含温度传感器10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1可以检测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温度,当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变压器主体2产生的热量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当检测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单元8控制风冷或者水冷机构4散热。所述的报警单元11包含蜂鸣器111,所述的蜂鸣器111用于报警提醒,当工作中的变压器温度过高并超过设定范围时,蜂鸣器111报警。所述的正向风扇5和所述反向风扇6靠近变压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的通风口12用于连通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实现散热。所述的变压器外壳1的最外层设置有防水层011,所述的防水层011可以防止水进入变压器外壳1内部,造成变压器损坏或者减少了变压器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变压器主体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先被导热片导热吸收,导热片外侧的水冷机构中的导热铜管内部的冷水冷却一部分热量,正向风扇通过通风口把外界的空气排进变压器内部,反向风扇同样通过通风口把变压器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到外界中,实现外界空气与变压器内部的空气流通,检测单元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变压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均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上方,所述的水冷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3)的外侧,所述的正向风箱(5)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下方,所述的反向风扇(6)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上方且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上方,所述的制冷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正向风扇(5)的右侧,所述的控制单元(8)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左端,所述的电源单元(9)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8)的上方,所述的检测单元(10)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向风扇(6)的左侧端,所述的报警单元(11)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右端,所述的控制单元(8)分别与所述的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和报警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9)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检测单元(10)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变压器外壳(1)、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导热片(3)、水冷机构(4)、制冷器(7)、控制单元(8)、电源单元(9)、检测单元(10)和报警单元(11)均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的变压器主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2)的上方,所述的水冷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片(3)的外侧,所述的正向风箱(5)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下方,所述的反向风扇(6)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1)的上方且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上方,所述的制冷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正向风扇(5)的右侧,所述的控制单元(8)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左端,所述的电源单元(9)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8)的上方,所述的检测单元(10)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向风扇(6)的左侧端,所述的报警单元(11)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冷机构(4)的右端,所述的控制单元(8)分别与所述的正向风扇(5)、反向风扇(6)、制冷器(7)和报警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单元(9)与所述的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怀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