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17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包括管井装置以及吊装输注装置;管井装置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在两者的上端设有环形的井口盖板、下端设有环形的底部封板;在两套管之间设有多个导向管,竖直段的上端由开设在井口盖板上的管孔穿出、弧形段的下端口位于开设在外套管侧壁上的管孔内;吊装输注装置包括吊装输注盒,在吊装输注盒内设有多个环形管,在各环形管上各设有高压水接头、修复液接头以及多个底部接头,在各高压水接头上连接有高压水管,在各修复液接头上均连接有修复液管,在各底部接头上连接有输注管,在各输注管的外端均设有输注喷嘴,各输注管分位于各导向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对修复液的输注扩散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
技术介绍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则是指采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固定土壤污染物、将土壤污染物转化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阻断土壤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途径的技术总称。目前,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综合修复技术等几大类。部分修复技术,如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等方面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掺进土壤中的化学氧化剂与污染物所产生的氧化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产物的一项修复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不需要将污染土壤全部挖掘出来,而只是在污染区的不同深度钻井,将氧化剂注入土壤中通过氧化剂与污染物的混合、反应使污染物降解或导致形态的变化。成功的原位氧化修复技术离不开向注射井中加入氧化剂的分散手段,对于低渗土壤可以采取创新的技术方法,如土壤深度混合、液压破裂等方式对氧化剂进行分散。常用的氧化剂包括KMnO4、H2O2和臭氧气体等。KMnO4与有机物反应产生MnO2、CO2和中问有机产物,没有环境风险,MnO2比较稳定,容易控制;不利因素在于对土壤渗透性有负而影响。H2O2可以利用Fenton反应开展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产生的自由基(HO-)能无选择性地攻击有机物分子中的C-H键,对有机溶剂如酯、芳香烃以及农药等有害有机物的破坏能力高于H2O2本身。但由于H2O2进入土壤后立即分解成水蒸气和氧气,所以要采取特别的分散技术避免氧化剂的失效。执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主要操作是通过管井结构向地下输注土壤修复液,通过土壤修复液与土壤内的有害成分进行上述氧化反应,实现将有害成为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阻断土壤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存量。通过在待修复的土壤内设置管井结构,令土壤修复液具备向土壤中渗透的通道。可以想到的是,土壤修复液渗透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修复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扩大修复液在土壤内渗透的范围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土壤修复效果。现有的管井结构只是单纯地提供了修复液的通道,而没有对修复液渗透的范围进行主动控制,这导致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对修复液的输注扩散效果好的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提升土壤修复的效果。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管井装置以及位于地上的吊装输注装置;管井装置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平齐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两者的上端设有环形的井口盖板且井口盖板与两者的上部边缘均焊接固定、下端设有环形的底部封板且底部封板与两者的下部边缘均焊接固定;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多个导向管,导向管包括竖直段以及位于竖直段底部的弧形段,竖直段的上端由开设在井口盖板上的管孔穿出并焊接固定、弧形段的下端口位于开设在外套管侧壁上的管孔内并焊接固定;在导向管的弧形段的侧壁上设有泥浆孔,在内套管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泄放底孔;吊装输注装置包括吊装输注盒,在吊装输注盒内设有多个环形管,在各环形管上各设有一个高压水接头、一个修复液接头以及多个底部接头,在各高压水接头上均连接有高压水管,在各修复液接头上均连接有修复液管,在各底部接头上均连接有硬质胶管材质的输注管,在各输注管的外端均设有输注喷嘴,各输注管分位于各导向管内。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与现有的管井结构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管井结构分为位于地下的管井装置和位于地上的吊装输注装置,令修复液实现了向地下的主动输注效果,通过对修复液施加主动干预措施,令修复液更快更均匀地向土壤内渗透,提升了土壤修复的效果。通过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置多个导向管,令各带有输注喷嘴的输注管在经历竖直导向和弧形导向后以近似水平的姿态向土壤内的各各方向延伸,在需要进行修复处理的土壤内形成类似树根状的输注管网络,这样经输注管进入土壤内的修复液从多个方向以多个点位为基础进行扩散渗透,这提升了土壤修复的速度以及修复液扩散渗透的均匀度,进一步提升了土壤修复的效果。施工方面,本管井结构施加到待修复的土壤中分为钻井并下管的步骤、输注管辐射延伸的步骤以及修复液输注的步骤,施工工艺便捷可控。在土壤修复完成后,整个管井结构能够快速地进行移机,便于向下一个位置的施工。优选地:各导向管的各弧形段在外套管的中下部成上中下三层布置;吊装输注盒内的环形管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环形管、位于中部的第二环形管以及位于外侧的第三环形管,在第一环形管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底部接头、在第二环形管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底部接头、在第三环形管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三底部接头;连接在各第一底部接头上的各输注管分位于上层的各导向管内,连接在各第二底部接头上的各输注管分位于中层的各导向管内,连接在各第三底部接头上的各输注管分位于下层的各导向管内。优选地:导向管的数量为18个,各导向管的竖直段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布置;其中6个等角度间隔的导向管的弧形段位于上层,另外6个等角度间隔的导向管的弧形段位于中层,另外6个等角度间隔的导向管的弧形段位于下层。优选地: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还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固定环,固定环的外侧边缘与外套管焊接固定,在固定环的内侧边缘沿周向方向设有多个槽口,在相邻的槽口之间形成凸起,各凸起的内缘与内套管的外壁焊接固定,各导向管的竖直段分位于各槽口内并焊接固定。优选地:在井口盖板上设有多个井口吊环,在吊装输注盒上设有多个输注盒吊环。优选地:还包括三个高压水供应组件和一个修复液供应组件,各高压水管分别连接至各高压水供应组件,各修复液管同时连接至修复液供应组件。优选地:还包括泥浆泵,泥浆泵设置在内套管内腔的底部,泥浆泵出口的泥浆管路向上延伸至内套管的外部。优选地:在井口盖板的板体表面还设有用于区分三组导向管的标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井口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吊装输注装置部分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固定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口盖板;2、井口吊环;3、导向管;3-1、泥浆孔;4、标记;5、内套管;5-1、泄放底孔;6、固定环;6-1、槽口;6-2、凸起;7、外套管;8、底部封板;9、泥浆泵;10、输注管;11、输注喷嘴;12、泥浆管路;13、修复液供应组件;14、吊装输注盒;14-1、第一环形管;14-2、第二环形管;14-3、第三环形管;15、第一底部接头;16、第二底部接头;17、第三底部接头;18、高压水供应组件;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位于地下的管井装置以及位于地上的吊装输注装置;管井装置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平齐的内套管(5)和外套管(7),在内套管(5)和外套管(7)两者的上端设有环形的井口盖板(1)且井口盖板(1)与两者的上部边缘均焊接固定、下端设有环形的底部封板(8)且底部封板(8)与两者的下部边缘均焊接固定;在内套管(5)与外套管(7)之间设有多个导向管(3),导向管(3)包括竖直段以及位于竖直段底部的弧形段,竖直段的上端由开设在井口盖板(1)上的管孔穿出并焊接固定、弧形段的下端口位于开设在外套管(7)侧壁上的管孔内并焊接固定;在导向管(3)的弧形段的侧壁上设有泥浆孔(3-1),在内套管(5)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泄放底孔(5-1);吊装输注装置包括吊装输注盒(14),在吊装输注盒(14)内设有多个环形管,在各环形管上各设有一个高压水接头(20)、一个修复液接头(22)以及多个底部接头,在各高压水接头(20)上均连接有高压水管(19),在各修复液接头(22)上均连接有修复液管(23),在各底部接头上均连接有硬质胶管材质的输注管(10),在各输注管(10)的外端均设有输注喷嘴(11),各输注管(10)分位于各导向管(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位于地下的管井装置以及位于地上的吊装输注装置;管井装置包括上端和下端均平齐的内套管(5)和外套管(7),在内套管(5)和外套管(7)两者的上端设有环形的井口盖板(1)且井口盖板(1)与两者的上部边缘均焊接固定、下端设有环形的底部封板(8)且底部封板(8)与两者的下部边缘均焊接固定;在内套管(5)与外套管(7)之间设有多个导向管(3),导向管(3)包括竖直段以及位于竖直段底部的弧形段,竖直段的上端由开设在井口盖板(1)上的管孔穿出并焊接固定、弧形段的下端口位于开设在外套管(7)侧壁上的管孔内并焊接固定;在导向管(3)的弧形段的侧壁上设有泥浆孔(3-1),在内套管(5)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泄放底孔(5-1);吊装输注装置包括吊装输注盒(14),在吊装输注盒(14)内设有多个环形管,在各环形管上各设有一个高压水接头(20)、一个修复液接头(22)以及多个底部接头,在各高压水接头(20)上均连接有高压水管(19),在各修复液接头(22)上均连接有修复液管(23),在各底部接头上均连接有硬质胶管材质的输注管(10),在各输注管(10)的外端均设有输注喷嘴(11),各输注管(10)分位于各导向管(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土壤修复的管井结构,其特征是:各导向管(3)的各弧形段在外套管(7)的中下部成上中下三层布置;吊装输注盒(14)内的环形管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环形管(14-1)、位于中部的第二环形管(14-2)以及位于外侧的第三环形管(14-3),在第一环形管(14-1)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底部接头(15)、在第二环形管(14-2)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底部接头(16)、在第三环形管(14-3)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三底部接头(17);连接在各第一底部接头(15)上的各输注管(10)分位于上层的各导向管(3)内,连接在各第二底部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征王延让何川孙建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