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99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16
一种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样单元和导流孔。进样单元包括底板和侧壁,底板和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导流孔沿垂直于底板的主板面的方向贯穿进样单元的底板。底板面向开口的一侧包括延伸至导流孔的导流槽,导流槽的深度为0.1~2毫米,且导流槽的宽度为0.1~2毫米。微流控芯片中采用可以形成毛细力的导流槽,以对进样单元内的样本起到持续引流作用,使得样本收集更容易,且收集的样本量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
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指的是把生物或化学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分离、反应、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以构建生物或化学分析平台,进而实现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由于微流控技术具有进样量小、集成度高、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和高通量分析的特点,使得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生化检测比常规生化检测更方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微流控芯片一般通过配套仪器自动化完成反应,实现内部反应过程完全可控,减少对使用人员的技术要求,降低检测的人为误差,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数据。上述生化检测是指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对血液或其它体液进行分析,测定体内酶类、糖类、脂类、蛋白等指标的含量,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生化检测作为医院的常规检测,主要通过大型生化分析仪来完成。虽然全自动的大型生化分析仪已经实现了整个检测流程的全集成和完全自动化,但是该生化分析仪的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操作和日常维护,而且检测时间周期长,无法开展实时、快速的现场及时检测。此外,配套的生化反应试剂盒也较为昂贵。因此,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以及快速直观的检测器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采用可以形成毛细力的导流槽,对进样单元中的样本起到持续引流作用,使得样本收集更容易,且收集的样本量较大。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样单元和导流孔。进样单元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导流孔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主板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进样单元的底板。所述底板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包括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0.1~2毫米,且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0.1~2毫米。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央,且多个所述导流槽围绕所述导流孔。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导流槽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孔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条形导流槽,各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导流孔。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靠近所述导流孔的位置处的深度大于其远离所述导流孔的端部的深度,且沿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深度逐渐变化。在一些示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伸入所述导流孔的边缘内。在一些示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边缘。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孔被平行于所述底板的主板面的平面所截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0.2~2毫米。在一些示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边缘以外的位置,且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流孔的端部与所述导流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导流孔直径的5倍。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宽度为0.3~0.5毫米,且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数量为15~18个。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长度为1.5~15毫米。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远离所述导流孔的端部被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平面所截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导流槽还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孔的至少一圈环状导流槽,且所述至少一圈环状导流槽与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连通。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导流槽还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孔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二条形导流槽,所述第二条形导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长度,且与所述至少一圈环状导流槽连通。在一些示例中,各所述第二条形导流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之间,且从所述至少一圈环状导流槽中的任一个远离所述导流孔的位置延伸至该环状导流槽且与其连通。在一些示例中,微流控芯片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样单元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微流道;以及与所述微流道远离所述导流孔的端部连接的至少一个反应池。本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上述微流控芯片以及覆盖所述进样单元的开口的压盖,所述压盖面向所述进样单元的底板的至少部分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组件通过采用具有弹性材料的压盖,可以通过给位于进样单元的样本施加压力以使样本快速过滤。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槽面向所述压盖的一侧设置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与所述导流槽的至少部分贴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图;图2A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截面示意图;图2B为根据图2A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的导流槽的平面示意图;图2C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截面示意图;图2D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截面示意图;图3A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导流槽的平面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导流槽的平面示意图;图4A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示意图;以及图4B为图4A所示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样单元和导流孔。进样单元包括底板和侧壁,底板和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导流孔贯穿底板。底板面向开口的一侧包括延伸至导流孔的导流槽,导流槽的深度为0.1~2毫米,且导流槽的宽度为0.1~2毫米。微流控芯片采用可以形成毛细力的导流槽,以对进样单元内的样本起到持续引流作用,使得样本收集更容易,且收集的样本量较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进行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样单元100和导流孔200。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样单元,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n导流孔,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主板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进样单元的底板;/n其中,所述底板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包括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0.1~2毫米,且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0.1~2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样单元,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
导流孔,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主板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进样单元的底板;
其中,所述底板面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包括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为0.1~2毫米,且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0.1~2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央,且多个所述导流槽围绕所述导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槽包括围绕所述导流孔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条形导流槽,各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延伸至所述导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靠近所述导流孔的位置处的深度大于其远离所述导流孔的端部的深度,且沿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深度逐渐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伸入所述导流孔的边缘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被平行于所述底板的主板面的平面所截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0.2~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条形导流槽的两个侧壁延伸至所述导流孔的边缘以外的位置,且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导流孔的端部与所述导流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导流孔直径的5倍。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根申晓贺张湛崔皓辰胡立教胡涛李婧甘伟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