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97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三托板,三者同侧的长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三个沟槽,通过三根升降杆的转动使插片可旋入沟槽,完成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三托板的上下移动,实现反应釜在加热炉内的连续传递,可由人工操作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可以处理各种浓度的混合或单独的生物质,分反应釜装填原料,可以做到近似连续进料和出料,本装置将大反应釜体积减小,解决了大型反应釜对于原料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属于亚/超临界转化

技术介绍
亚/超临界转化生物质根据反应的条件不同可分为气化、液化和炭化,可对湿生物质的转化。一般需要高温高压反应条件。在温度压力相对低(350℃以下)的情况下,常用于制作生物炭和生物油,被称为水热炭化和水热液化,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则用于超临界水气化。目前的亚/超临界反应器主要分为两种:连续式反应器和批式反应器。连续式常会发生堵塞,特别是对于高浓度的生物质,而一般高浓度生物质的产炭率较高,不适合用连续式的反应器。批式反应器效率相对低,主要用于实验室。由于高压对于反应器的要求,目前的反应装置不能做到很大,降低了反应器的适应性。因此,本领域中急需一种能够连续进行高温反应的设备,来实现可进行批量生产,将亚/超临界转化转化应用于实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空的炉体(1),炉体(1)内空结构为长方体,炉体(1)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n所述炉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所述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均为长方形结构;/n所述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的同侧的一个长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三个沟槽(7),三个沟槽(7)均处于靠长边中心位置,该侧也设有三根升降杆(8),一个升降杆(8)对应一个沟槽(7),升降杆(8)底部具有插片(9),三根升降杆(8)的上部均贯穿炉体(1)顶部,升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空的炉体(1),炉体(1)内空结构为长方体,炉体(1)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
所述炉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所述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均为长方形结构;
所述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第三托板(6)的同侧的一个长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三个沟槽(7),三个沟槽(7)均处于靠长边中心位置,该侧也设有三根升降杆(8),一个升降杆(8)对应一个沟槽(7),升降杆(8)底部具有插片(9),三根升降杆(8)的上部均贯穿炉体(1)顶部,升降杆(8)转动后插片(9)可旋入沟槽(7);
所述炉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升降杆(8)的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外设有封闭的前舱(10),前舱(10)上具有开闭门,所述出料口(3)外设有封闭的后舱(11),后舱(11)上也具有开闭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连续防堵塞的亚/超临界反应加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瑛廖钰冰甄树聪刘德斌余亚琴周友新乔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