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936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应用在试管溶液混合领域,解决了搅拌试管对象单一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上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上设有搅拌孔,所述搅拌孔包括固定孔与适应孔,所述适应孔上设有弹性环片,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搅拌孔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试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试管溶液混合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进行搅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液体。现有的公告号为CN10861386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试剂混合的试剂盒,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放置试管的通孔和凹槽内,试管放置并固定在通孔和凹槽内后,壳体一侧的Z字把手,旋转Z字把手使得Z字把手上的皮带带动底部的齿轮转动,齿轮上设有环形齿条,环形齿条上设有转动盘,齿轮通过环形齿条带动转动盘转动,在转动盘的转动下,转动盘上方的试管能够实现液体混合的效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液体在试管进行混合的过程中,采用手摇Z字把手的形式对试管中的液体进行搅拌,该方便式试剂混合试剂盒在对试管进行搅拌试管液体时,只能实现对一种直径大小的试管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其优点是实现多种不同直径试管内液体旋转混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两侧设有支撑体,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设有转轴,所述支撑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转轴的支撑孔;所述转轴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径向贯穿横向转轴,所述搅拌上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上设有多个搅拌孔,所述搅拌孔包括定型孔与适应孔,所述适应孔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弹性环片,所述支撑体内部设有电机,所述支撑体内部设有驱动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电机带动转轴的方式,使得转轴上的搅拌板跟随转动,搅拌板上设有定型孔与适应孔,定型孔只能放置固定直径大小的试管,适应孔可放置多种类型多种直径大小的试管,通过固定块上的弹性环片,由于弹性环片具有很好的弹性,使得适应孔能够适应多种试管,将试管放置在定型孔与适应孔中,驱动机构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搅拌板转动,放置在搅拌孔内的试管由于搅拌板的转动,试管的液体将会的得到搅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上设有凸棱,所述搅拌板上设有与凸棱相互卡合的环槽,所述环槽上设有条形口,所述凸棱上设有圆柱凸块,所述圆柱凸块放置在条形口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上的凸棱与搅拌板上环槽相对应,使得搅拌板能卡合在搅拌杆上,凸棱上设有的圆柱凸块能够卡在条形口内,搅拌板以搅拌杆为中心转动,但是由于圆柱凸块卡在条形口能,使得搅拌板只能在条形口内转动,采用条形口与圆柱凸块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两边搅拌板上的试管过长,在搅拌杆上转动时会使得两边的试管发生碰撞,采用条形口结构能够限定搅拌杆的转动角度不会超过90°也就避免了碰撞的反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橡皮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上设有凹槽内放有橡皮圈,橡皮圈能够增大搅拌杆与搅拌板的摩擦力,防止搅拌板在条形口转动时,由于试管内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加快在条形口内的转动速度,使得试管存在易脱落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型孔内设有定型环槽,所述定型环槽内设有固定皮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向孔内的定型环槽放有固定皮圈,增加试管与放置孔的摩擦力,防止转动搅拌滑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环片内壁上设有橡胶凸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种直径大小的试管放置在弹性环片内,由于弹性环片的大小一致,对多种直径大小的试管有着不同的摩擦力,采用橡胶凸点能够达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试管增加摩擦力,使得试管在多角度搅拌混合时能够防止滑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孔上设有轴承,所述转轴放置在轴承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放置在支撑孔内的转轴上,转轴能够增加搅拌板的灵活性,转轴在长久的转动中,会由于转轴与支撑孔的旋转摩擦导致支撑孔被磨损而变大,长久下来会导致转轴的轴心偏离,降低搅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板外周面上设有搅拌延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板外设有搅拌延边,由于搅拌孔内放有不同类型的试管,试管放置在搅拌孔内会对整个搅拌板有从搅拌板内向搅拌板外的张力,搅拌延边能够增强整个搅拌板强度,防止整个搅拌板应张力过大而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一侧在支撑体上设有固定圆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固定圆块将转轴的长度方向限定,增强整个转轴的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采用弹性环片的形式,使得整个搅拌孔能够适应更多直径大小的试管;2.通过采用电机电动转动轴的方式替代Z字把手,实现自动搅拌。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支撑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放大图。附图说明,1、架体;2、支撑体;3、转轴;4、支撑孔;5、搅拌杆;6、搅拌板;7、搅拌孔;8、定型孔;9、适应孔;10、固定块;11、弹性环片;12、上转轮;13、电机;17、凸棱;18、环槽;19、条形口;20、圆柱凸块;21、凹槽;22、橡皮圈;23、定型环槽;24、固定皮圈;25、橡胶凸点;26、轴承;27、搅拌延边;28、固定圆块;5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多角度多类型溶液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设有支撑体2与支撑架30,支撑体2与支撑架30上设有支撑孔4,两个支撑孔4之间放有可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上设有径向贯穿转轴3的搅拌杆5,搅拌杆5上设有用于放置和固定试管的搅拌板6。搅拌板6上设有搅拌孔7,搅拌孔7包括定型孔8与适应孔9,定型孔8对试管直径大小有一定要求,只能放置固定直径大小的试管,适应孔9可以用来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试管。支撑孔4上设有供转轴3放置的轴承26,转轴3在轴承26内转动,能够防止转轴3与支撑孔4长时间的摩擦导致支撑孔4变大,最终导致转轴3偏离原本的转动中心,使得试管内的液体搅拌不够均匀。参考图2,支撑体2内设有的电机13,电机13上设有电机转轴14,电机转轴14上设有跟随电机转轴14转动的电机转轮15,电机转轮15上方设有放置转轴3上的上转轮12,上转轮12与电机转轮15上设有皮带16。电机转轮15带动皮带16转动,皮带16带动上转轮12转动,上转轮12转动将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上的搅拌板6将会跟随转轴3同步转动,从而达到对搅拌板6上试管内液体的搅拌作用。参考图2和图3,定型孔8内设有定型环槽23,定型环槽23内设有固定皮圈24,固定皮圈24能够将增加与试管之间来的摩擦力,防止试管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不足导致试管滑落。搅拌板6外周面上设有搅拌延边27,由于试管放置在搅拌孔7内,所以试管会对搅拌板6产生自内而外的张力,易使得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两侧设有支撑体(2),两个所述支撑体(2)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支撑体(2)上设有用于放置转轴(3)的支撑孔(4);/n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设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径向贯穿横向转轴(3),所述搅拌上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板(6),所述搅拌板(6)上设有多个搅拌孔(7),所述搅拌孔(7)包括定型孔(8)与适应孔(9),所述适应孔(9)内设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上设有弹性环片(11),所述支撑体(2)内部设有电机(13),所述支撑体(2)内部设有驱动机构(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两侧设有支撑体(2),两个所述支撑体(2)之间设有转轴(3),所述支撑体(2)上设有用于放置转轴(3)的支撑孔(4);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设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径向贯穿横向转轴(3),所述搅拌上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板(6),所述搅拌板(6)上设有多个搅拌孔(7),所述搅拌孔(7)包括定型孔(8)与适应孔(9),所述适应孔(9)内设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上设有弹性环片(11),所述支撑体(2)内部设有电机(13),所述支撑体(2)内部设有驱动机构(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多类型自动溶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5)上设有凸棱(17),所述搅拌板(6)上设有与凸棱(17)相互卡合的环槽(18),所述环槽(18)上设有条形口(19),所述凸棱(17)上设有圆柱凸块(20),所述圆柱凸块(20)放置在条形口(19)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东贾慧珍张小康苗保刚李明彭年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