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809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干燥腔、滤渣脱离腔、循环滤带及滤带驱动电机;过滤腔包括由循环滤带隔开的污液腔和净液腔;干燥腔包括由循环滤带隔开的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还设有滤液提升泵、抽吸泵、干燥装置;滤液提升泵用于将混合有切屑的冷却液提升至污液腔内;抽吸泵的入口设于净液腔内,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液储存装置;干燥装置包括由管道连接的真空泵及收集器,收集器底部设有释压阀;释压阀为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水平安装在收集器的底部,且阀瓣转轴位于阀瓣上方。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收集器的释压阀无需电控,可快速实现负压的建立,通径大,排液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机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冷却液进行持续的降温,同时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切屑,这些切屑自然会混入冷却液中,为了对冷却液和金属碎屑进行回收利用,需要用到各种过滤装置,分别将粗屑,细屑,粉尘屑进行分级过滤。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是用来过滤冷却液中粉尘性切屑的装置,其原理是将混有粉尘性切屑的冷却液(下称污液)引到过滤腔中,过滤腔的底部为循环滤带,循环滤带下方设有抽真空设备,以增加滤带上下方的压力差,提升冷却液通过滤带的速度,经过滤带的过滤,粉尘性切屑存留在循环滤带上,过滤后的冷却液被输送到净液箱。循环滤带上的滤渣堆积成滤饼后,下方真空设备暂停运作,将此段循环滤带移动到干燥区,干燥区使用抽真空方式进行干燥,抽真空的管路上设有收集器,用于收集真空抽取的液体。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因为收集器在真空泵工作时需要处于封闭状态,在真空泵结束工作时需要开启阀门释放积液,所以一般收集器底部设有电磁阀,有控制系统根据真空泵的工作状态,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实现对收集器的封闭和开启,但是电磁阀的通径很小,导致每次排液不彻底,时间久了又容易在电磁阀通径内板结,影响气密性,进而导致整个真空系统工作异常,大通径的电磁阀成本又往往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干燥腔、滤渣脱离腔和循环滤带及滤带驱动电机;所述过滤腔包括污液腔和净液腔,所述污液腔和净液腔上下分布,且由循环滤带隔开;所述干燥腔包括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上下分布且由循环滤带隔开;所述循环滤带由滤带驱动电机驱动,依次通过过滤腔、干燥腔和滤渣脱离腔,并循环运行;还设有滤液提升泵、抽吸泵、干燥装置;所述滤液提升泵用于将混合有切屑的冷却液提升至污液腔内;所述抽吸泵具有抽液和一定的抽真空的双重功能;所述抽吸泵的入口设于所述净液腔内,所述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液储存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括由管道连接的真空泵及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底部设有释压阀;所述释压阀为旋启式止回阀,所述旋启式止回阀水平安装在所述收集器的底部,且所述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转轴位于阀瓣的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优选地,所述滤渣脱离腔内还设有清理毛刷,用于清理粘附在循环滤带上的滤渣。优选地,还设有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设于循环滤带进入污液腔之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干燥区以循环滤带隔离为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并从第一干燥腔抽取空气,经收集器滤除空气中的冷却液后,将干燥的空气打回第二干燥腔,使得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以使滤带上滤渣更快的干燥;收集器底部的释压阀采用旋启式止回阀,真空泵启动工作时,收集器内的负压会迅速关闭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实现收集器的密封;在真空泵停止工作时,收集器内外的压力逐渐平衡,在收集器内积液自身重力作用下,阀瓣开启,实现了收集器内积液的快速排放,由于止回阀的通径比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磁阀大很多,所以可以将冷却液排放的更干净彻底,避免了冷却液在收集器内板结的情况。另外本方案中旋启式止回阀的启闭,无需控制系统的电控,简化了设备的控制,节省了控制线路的铺设,工作也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旋启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过滤腔;1-1、污液腔;1-2、净液腔;2、干燥腔;2-1、第一干燥腔;2-2、第二干燥腔;3、滤渣脱离腔;4、循环滤带;5、滤带驱动电机;6、抽吸泵;6-1、抽吸泵入口;6-2、抽吸泵出口;7、干燥装置;7-1、真空泵;7-2、管道;7-3、收集器;7-4、释压阀;7-4-1、阀瓣;7-4-2、阀瓣转轴;8、清理毛刷;9、反冲洗装置;10、滤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腔1、干燥腔2、滤渣脱离腔3和循环滤带4及滤带驱动电机5;所述过滤腔1包括污液腔1-1和净液腔1-2,所述污液腔1-1和净液腔1-2由循环滤带4隔开;所述干燥腔2包括第一干燥腔2-1和第二干燥腔2-2,所述第一干燥腔2-1和第二干燥腔2-2由循环滤带4隔开;所述循环滤带4由滤带驱动电机5驱动,依次通过过滤腔1、干燥腔2和滤渣脱离腔3,并循环运行;还设有滤液提升泵(图中未画出)、抽吸泵6、干燥装置7;所述滤液提升泵用于将混合有切屑的冷却液提升至污液腔1-1内;所述抽吸泵6采取意大利科沛达公司的A50-125AE型号泵,具有抽液和一定的抽真空的双重功能;所述抽吸泵入口6-1设于所述净液腔1-2内,所述抽吸泵出口6-2通过管道连接净液储存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干燥装置7包括由管道7-2连接的真空泵7-1及收集器7-3,所述收集器7-3底部设有释压阀7-4;所述释压阀7-4为旋启式止回阀,所述旋启式止回阀水平安装在所述收集器7-3的底部;且如图4所示,保证安装好后的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转轴7-4-2位于阀瓣7-4-1的上方;所述旋启式止回阀在真空泵7-1启动时,收集器内形成负压,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7-4-在负压的作用下关闭,使得收集器内迅速形成更大的负压。当真空泵7-1停止运行时,使得收集器内外压力逐渐平衡,当收集器内存有积液时,在积液的重力下,会将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7-4-1推开,实现收集器内积液的迅速排放。优选地,所述滤渣脱离腔内3还设有清理毛刷8,用于清理粘附在循环滤带上的滤渣。优选地,还设有反冲洗装置9,所述反冲洗装置9设于循环滤带4进入污液腔1-1之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干燥腔、滤渣脱离腔和循环滤带及滤带驱动电机;/n所述过滤腔包括污液腔和净液腔,所述污液腔和净液腔由循环滤带隔开;/n所述干燥腔包括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由循环滤带隔开;/n所述循环滤带由滤带驱动电机驱动,依次通过过滤腔、干燥腔和滤渣脱离腔,并循环运行;/n还设有滤液提升泵、抽吸泵、干燥装置;/n所述滤液提升泵用于将混合有切屑的冷却液提升至污液腔内;/n所述抽吸泵具有抽液和抽真空的双重功能;所述抽吸泵的入口设于所述净液腔内,所述抽吸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净液储存装置;/n所述干燥装置包括由管道连接的真空泵及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底部设有释压阀;所述释压阀为旋启式止回阀,所述旋启式止回阀水平安装在所述收集器的底部,且所述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转轴位于阀瓣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吸循环带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干燥腔、滤渣脱离腔和循环滤带及滤带驱动电机;
所述过滤腔包括污液腔和净液腔,所述污液腔和净液腔由循环滤带隔开;
所述干燥腔包括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所述第一干燥腔和第二干燥腔由循环滤带隔开;
所述循环滤带由滤带驱动电机驱动,依次通过过滤腔、干燥腔和滤渣脱离腔,并循环运行;
还设有滤液提升泵、抽吸泵、干燥装置;
所述滤液提升泵用于将混合有切屑的冷却液提升至污液腔内;
所述抽吸泵具有抽液和抽真空的双重功能;所述抽吸泵的入口设于所述净液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博张海娟纪艳青单发东刘贤伟周庆学王文彦张雪丹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