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君丽专利>正文

PICC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8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ICC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底表面设置有粘胶层;固定部为环状结构,固定部上开设有进管开口;固定部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管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管固定槽连通、用于将导管远肤端引出固定部的引出部,引出部自导管固定槽向外延伸至固定部的外边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巧妙,简化了操作步骤,导管呈螺旋状盘固在导管固定槽内,实现了导管外露段的规整和固定,固定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拉扯导管,进而降低发生脱管的概率,安全性高;导管固定槽上连通有多个引出部,适用于固定不同外露长度的导管,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ICC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PICC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PICC(即外周中心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入且内开口端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用于中长期、长期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尤其是刺激性药物的长期注射治疗)。传统的导管固定敷贴是利用无张力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差,特别容易脱管。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导管固定装置是利用思乐扣固定导管与其延长管的连接部,思乐扣是在胶布上表面设置两个容腔以固定连接部,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由于连接部明显高于皮肤表面,强压固定连接部容易造成穿刺部位红肿或出现淤血;思乐扣由于仅能固定导管远肤端竖直段而不能直接固定导管近肤端,因而一旦拉扯导管将会使导管近肤端窜动而导致部分脱出,使导管的体外部分越来越长,同时由于很多患者PICC治疗周期长达一年以上,因而治疗期间需要多次穿刺置管,增加疼痛,影响患者健康心理,同时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另外,导管外露部分长度因患者个人差异而不同,若导管体外长度过长则不利于规整和固定。因而,如何设计一种固定效果好、不易脱管且适用于不同外露长度的导管固定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能够避免脱管且适用范围广的PICC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PICC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底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其粘贴在胳膊上的粘胶层,所述固定部为环状结构,固定部上开设有进管开口;固定部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管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管固定槽连通、用于将导管远肤端引出固定部的引出部,所述引出部自导管固定槽向外延伸至固定部的外边沿。所述引出部和所述导管固定槽的断面均为与导管配合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引出部外边沿处和所述导管固定槽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PICC的上压片。所述上压片底表面开设有与导管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均为1.0mm~2.5mm,导管固定槽和引出部的深度均为0.5mm~2.0mm。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巧妙,简化了操作步骤,固定效果好,有效避免脱管,适用于固定不同外露长度的导管。具体地,固定时导管的近肤端经进管开口可顺利穿过固定部,能够快速将固定部粘贴在患者胳膊上;导管呈螺旋状盘固在导管固定槽内,实现了导管外露段的规整和固定,固定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拉扯导管,进而降低发生脱管的概率,安全性高;导管固定槽上连通有多个引出部,适用于固定不同外露长度的导管,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上压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PICC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导管1、呈环状结构的固定部2(固定部2由柔性材质制成),固定部2的底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其粘贴在胳膊上的粘胶层3(出厂时粘胶层3上粘贴有光滑覆膜);固定部2上开设有呈直线结构的进管开口4,固定时导管1的近肤端穿过进管开口4,使穿刺点位于固定部2的中部位置;固定部2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1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管固定槽5和多个与导管固定槽5连通的引出部6,引出部6自导管固定槽5向外延伸至固定部2的外边沿,引出部6可将导管1的远肤端引出固定部2;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断面均为与导管1配合的圆弧形结构,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半径与导管1的半径一致,导管固定槽5的深度和引出部6的深度大于导管1的半径;引出部6外边沿处和导管固定槽5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导管的上压片7,上压片7通过卡扣8插装在固定部的插孔内,固定部与上压片7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上压片7底表面开设有与导管1相配合的弧形槽9,上压片7可对导管的近肤端、远肤端进行固定,避免因导管1端部受力而出现导管1脱槽现象。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导管1的规格(PICC常用规格为3F、4F、5F和6F)对应将本技术所述的PICC固定装置制成多种不同规格:如当PICC规格为3F(管径d=1.0mm)时,固定部2的厚度可制成1.0mm,对应地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深度制成0.7mm;当PICC规格为4F(管径d=1.33mm)时,固定部2的厚度可制成1.5mm,对应地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深度制成1.0mm;当PICC规格为5F(管径d=1.67mm)时,固定部2的厚度可制成1.8mm,对应地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深度制成1.3mm;当PICC规格为6F(管径d=2mm)时,固定部2的厚度可制成2mm,对应地导管固定槽5和引出部6的深度制成1.6mm。使用时,打开进管开口4使导管1的近肤端由固定部2外侧进入固定部2的中部位置,即确保穿刺点位于固定部2的中部位置处,然后将固定部2通过粘胶层3固定在患者的胳膊上,再将导管1自其近肤端按压进入导管固定槽5内,最后利用上压片7将导管1的引出端按压固定,即完成导管1的固定。本技术简化了操作步骤,固定效果好,能够固定不同外露长度的导管1,如图4-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ICC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底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其粘贴在胳膊上的粘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环状结构,固定部上开设有进管开口;固定部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管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管固定槽连通、用于将导管远肤端引出固定部的引出部,所述引出部自导管固定槽向外延伸至固定部的外边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ICC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底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其粘贴在胳膊上的粘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环状结构,固定部上开设有进管开口;固定部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呈螺旋状结构的导管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导管固定槽连通、用于将导管远肤端引出固定部的引出部,所述引出部自导管固定槽向外延伸至固定部的外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CC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和所述导管固定槽的断面均为与导管配合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丽李祎金唤然
申请(专利权)人:赵君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