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61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头的尾端与吸引管的头端连接;连接头内设第一气道,吸引管内设第二气道,二者连通;吸引管尾端设若干吸痰孔;吸引管外部罩设柔性的保护套,其头端由固定件固定在连接头尾端处,其尾端固定支撑环;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抽吸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吸引管完全被保护在保护套内,使用时操作者无需戴无菌手套便能保证无菌隔离,并保护操作者不被痰液污染;支撑环可引导吸痰管快速定位至患者气管插管的接头处,并且可避免吸痰时保护套内负压导致的保护套和吸引管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
技术介绍
在临床治疗中,为辅助病人排痰需大量使用吸痰管。吸痰原理是通过负压吸引机连接吸痰管,将病人气管内的痰液经吸痰管吸出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目前常用的吸痰管多为开放型,吸痰操作前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以保证吸痰过程中吸痰管不被污染和避免患者痰液污染操作者。另外,吸痰管需要无菌包装,在使用时打开包装,操作者带无菌手套,取出吸痰管然后进行吸痰操作。这种吸痰管及使用方法的弊端是吸痰管开放易污染,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操作前准备时间长,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痰管开放易污染,操作者需戴无菌手套,操作前准备时间长,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需要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尾端与吸引管的头端连接;所述连接头内设有第一气道,所述吸引管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吸引管的尾端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的吸痰孔;所述吸引管的外部罩设有柔性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头端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的尾端处;所述保护套的尾端固定有支撑环;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抽吸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抽吸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配设有密封滑盖,所述密封滑盖滑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为圆柱形,所述密封滑盖为与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匹配的弧形滑盖,所述密封滑盖设置有滑动凸头,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所述滑动凸头滑设于所述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抽吸控制装置包括在径向上穿通所述连接头的穿通孔,所述穿通孔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穿通孔内穿设有滑动封堵,所述滑动封堵的一端设置有在径向上穿通所述滑动封堵的连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防滑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连接头和保护套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固定环槽,所述固定环卡合于所述固定环槽内。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吸痰孔沿所述吸引管的圆周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为靠近所述连接头侧的外径小于远离所述连接头侧的外径的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为塑料套;所述支撑环为塑料环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吸引管完全被保护在保护套内,使用时操作者无需戴无菌手套便能保证无菌隔离,并保护操作者不被痰液污染;支撑环可引导吸痰管快速定位至患者气管插管的接头处,并且可避免吸痰时保护套内负压导致的保护套和吸引管吸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抽吸控制装置处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抽吸控制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头;2、吸引管;3、吸痰孔;4、保护套;5、固定环;6、固定环槽;7、支撑环;8、泄压孔;9、密封滑盖;10、滑动凸头;11、滑槽;12、防滑环;13、第一气道;14、穿通孔;15、滑动封堵;16、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包括连接头1,所述连接头1的尾端与吸引管2的头端连接;所述连接头1内设有第一气道13,所述吸引管2内设有第二气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气道13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吸引管2的尾端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的吸痰孔3;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吸痰孔3沿所述吸引管2的圆周分布。所述吸引管2的外部罩设有柔性的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的头端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1的尾端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套设在所述连接头1和保护套4的外部,将保护套4固定在连接头1上。为了进一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上设置有固定环槽6,这里的固定环槽6为环绕所述连接头1一周的环形槽,所述固定环5卡合于所述固定环槽6内。所述保护套4的尾端固定有支撑环7,支撑环7通过胶粘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保护套4上;支撑环7可以为硬质环或者半硬质环,具有支撑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7为靠近所述连接头1侧的外径小于远离所述连接头1侧的外径的环状结构,即类似于圆台形。支撑环7位于保护套4的尾端,保护套4的长度可以刚好将吸引管2包裹起来,也可以稍微比吸引管2长一点,即支撑环7可以刚好位于吸引管2的尾端处,也可以位于吸引管2的尾端的外侧。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抽吸控制装置。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吸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头1的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气道13连通的泄压孔8,所述泄压孔8配设有密封滑盖9,所述密封滑盖9滑设于所述连接头1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为圆柱形,所述密封滑盖9为与所述连接头1的侧壁匹配的弧形滑盖,所述密封滑盖9设置有滑动凸头10,所述连接头1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11,所述滑动凸头10滑设于所述滑槽11内。密封滑盖9可以沿着滑槽11滑动,将泄压孔8遮挡或露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上设置有防滑环12。提高连接头1与吸引机的延长管的摩擦力,避免连接头1与吸引机的延长管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4为塑料套。所述支撑环7为塑料环体,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尼龙、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使用时,参见图2,保护套4可起到无菌外包装的功能,免除额外包装费用。使用时,操作者无需戴无菌手套;可将连接头1直接插入吸引机的延长管。参见图3,将密封滑盖9从泄压孔8上滑开,使泄压孔8露出,将吸引管2插入患者气管插管内,支撑环7可引导吸痰管快速定位至患者气管插管的接头处,在插入过程中,泄压孔8进行排气,为吸引管2内部降压;保护套4向固定环5处皱缩;参见图4,将密封滑盖9滑回至泄压孔8处,将泄压孔8封堵。最后,可以开始进行吸痰操作;如果需要暂时停止抽吸,只需将密封滑盖9滑开,则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尾端与吸引管的头端连接;所述连接头内设有第一气道,所述吸引管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n所述吸引管的尾端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的吸痰孔;/n所述吸引管的外部罩设有柔性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头端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的尾端处;所述保护套的尾端固定有支撑环;/n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抽吸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尾端与吸引管的头端连接;所述连接头内设有第一气道,所述吸引管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
所述吸引管的尾端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的吸痰孔;
所述吸引管的外部罩设有柔性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头端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头的尾端处;所述保护套的尾端固定有支撑环;
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抽吸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配设有密封滑盖,所述密封滑盖滑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圆柱形,所述密封滑盖为与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匹配的弧形滑盖,所述密封滑盖设置有滑动凸头,所述连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内凹的滑槽,所述滑动凸头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隔离式一次性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控制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晓明郑成福葛林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科万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