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烟艾灸器
本技术涉及艾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烟艾灸器。
技术介绍
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传统的艾灸技术需要将艾绒点燃,因而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同时还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灰烬烫伤皮肤等风险,此外,还需要定期清除灰烬,操作较麻烦。经过实验发现,传统艾灸材料在加热后发出波长为1.6~25微米的红外线,红外光谱峰值在7~10微米之间,燃烧后红外光谱峰值在4~6微米之间。石墨烯发热膜在发热时,能够发出2~25微米的红外光波,而且与人体的红外光谱波形高度重合,因而被称为“生命之光”。在石墨烯发热材料两端电极通电的情况下,其中的碳分子在电阻中产生声子、离子和电子,由产生的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也称布朗运动)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控制波长在2~25微米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烟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顶盖(2)、石墨烯加热单元(3)、红外线发光单元(4)、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n外壳(1)为筒状结构,其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3)、红外线发光单元(4)、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顶盖(2)可拆卸固定在外壳(1)的上端;/n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3)包括石墨烯加热膜(32),该石墨烯加热膜(32)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用于发出光和热;/n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4)包括基板(40)和光源(41),所述光源(41)固定设置在基板(40)上,光源(41)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用于发出光和热;/n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烟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顶盖(2)、石墨烯加热单元(3)、红外线发光单元(4)、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
外壳(1)为筒状结构,其内安装固定有石墨烯加热单元(3)、红外线发光单元(4)、艾绒加热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顶盖(2)可拆卸固定在外壳(1)的上端;
所述石墨烯加热单元(3)包括石墨烯加热膜(32),该石墨烯加热膜(32)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用于发出光和热;
所述红外线发光单元(4)包括基板(40)和光源(41),所述光源(41)固定设置在基板(40)上,光源(41)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用于发出光和热;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5)包括气泵(50)、艾绒容纳管(52)、加热管(53)、保温隔热套(54)、三通(55)、盖帽(56);
气泵(50)的出气口与三通(55)的侧管(550)连接,艾绒容纳管(52)上套设有加热管(53),加热管(53)外部套设有保温隔热套(54),艾绒容纳管(52)的上端与三通(55)的一端连接,三通(55)顶部弹性连接有盖帽(56);
气泵(50)的控制端以及加热管(53)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艾绒加热单元(5)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艾灸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为筒状结构,上下两端敞口,外壳(1)的中部管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0),该散热孔(10)用于增加空气流通,以便于安装在其内部的红外线发光单元(4)进行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农,谢胜,冯晓星,宋策,廉永红,粟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