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51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婴儿培养箱,包括支撑装置和箱体(13),所述箱体(13)设有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25),所述加热室与风道(29)连通,所述风道(29)位于所述箱体(13)的床体基座(17)和床体托盘(16)之间,所述风道(29)设有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28),所述加湿托盘(28)的水汽出口位于所述风道(29)内;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32),所述进氧口(32)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婴儿培养箱的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培养箱内空气温暖,且湿度和氧浓度均匀,使婴儿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婴儿培养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婴儿培养箱。
技术介绍
婴儿培养箱是针对出生后健康状况不佳的婴儿而设置的医疗设备,由于婴儿身体较为脆弱,因此对婴儿培养箱内的环境要求较高。为较好的监控培养箱内的环境,一般会在培养箱设置多种监测装置和环境控制装置,例如设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等。但是,现有的婴儿培养箱的诸多监测装置或者环境控制装置存在如下弊端:1、结构复杂、拆装维护不便;2、各环境控制装置彼此孤立,影响整体的培养箱内环境的监控效果,造成婴儿在培养箱内不舒适,甚至会直接影响培养箱内婴儿的身体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培养箱,包括支撑装置和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箱体一侧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室与风道连通,所述风道位于所述箱体的床体基座和床体托盘之间,所述风道设有出风口;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所述加湿托盘的水汽出口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所述进氧口用于向所述箱体内供应氧气,所述进氧口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进风口。本技术优化了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的结构,不仅使得培养箱的结构简单、便于拆装,而且通过将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进行有机结合,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有益效果,使得输入培养箱内的氧气可与空气共同加热,并在风道内与加湿水汽混合后,再送入培养箱内,保障培养箱内空气温暖,且湿度和氧浓度均匀,使婴儿更舒适。可选地,所述加热室包括加热室壳体和回风组件,所述加热室壳体与所述回风组件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加热室壳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麦克风组件和氧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位于所述加热室的所述进风口附近。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基座的三个侧边沿上。可选地,所述加湿托盘包括储水槽和设置在所述储水槽开口边沿的盖沿,所述储水槽内设有加热棒、注水口、溢水口和水位传感器。可选地,所述储水槽包括槽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槽壳体外壁的加热部,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加热部内。可选地,所述进氧口设有氧过滤器和/或消声器。可选地,所述床体基座设有侧面板,所述侧面板上设有第一输氧管接头、水管接头和肤温传感器插座,所述第一输氧管接头用于连接外部储氧装置,所述水管接头用于连通外部储水装置,所述肤温传感器插座用于连接肤温传感器。可选地,所述第一输氧管接头与所述进氧口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和/或所述水管接头与所述加湿托盘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的整体外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箱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的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加热室结构图;图5为加湿托盘倒扣状态下的结构图;图6为加湿托盘的俯视图;图7为床体基座底部结构图;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床体基座、床体框架及盖板的安装关系图。附图标记说明:11-支撑柱;12-支脚;13-箱体;14-报警灯;15-外侧板;16-床体托盘;17-床体基座;171-第一出风口;172-第二出风口;173-第三出风口;18-风扇;19-回风组件;20-加热室壳体;21-主板;22-过滤器壳体;23-净化层;24-过滤器盖板;25-加热组件;26-温度传感器;27-湿度传感器;28-加湿托盘;281-储水槽;282-加热部;283-加热棒;284-热电偶;285-低水位传感器;286-高水位传感器;287-注水管接头;287’-注水口;288-溢水管接头;288’-溢水口;29-风道;30-传感器安装盒;31-氧传感器;311-第一氧传感器;312-第二氧传感器;32-进氧口;32’-第二输氧管接头;33-麦克风组件;34-氧过滤器;35-消声器;36-侧面板;37-第一输氧管接头;38-水管接头;39-肤温传感器插座;40-第二电磁阀;41-称重传感器组件;42-电机;43-床体框架;44-底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所示,一种婴儿培养箱,包括支撑装置和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箱体13。支撑装置一般包括支脚12,支脚12底部设有移动轮,移动轮能够带动支脚12移动。支脚12上固定安装支撑柱11,支撑柱11上固定安装箱体13,箱体13内部为空腔,用于放置婴儿。箱体13一侧与支撑柱11固定连接,支撑柱11顶部设有报警灯1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箱体13设有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供氧装置和称重装置。加热装置包括位于箱体13一侧的加热室。加热室是由加热室壳体20和回风组件19围拢成的中间具有空腔,顶部和底部具有开口的腔室结构。加热室顶部开口为加热室的进风口,加热室的底部开口与风道29连通。风道29位于箱体13的床体基座17和床体托盘16之间,且风道29尽可能大面积的遍布在床体基座17的上表面。风道29设有出风口,风道29通过出风口将风道29内的流动空气输入箱体13内供婴儿呼吸。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25,加热组件25用于加热空气,加热组件25下部设有风扇18。风扇18的吸风侧在顶部,排风侧在侧部,可将加热组件25加热后的空气吹入风道29。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28,加湿托盘28内可储水。且加湿托盘28能够对其内部的水加热,使液态水转化为水汽。加湿托盘28的开口,即其水汽出口位于风道29内。这样,水汽可以和加热空气在风道内充分混合均匀,一并输入箱体13内,保障婴儿呼吸的空气更均匀舒适。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32,进氧口32用于向箱体13内供应氧气。进氧口32设置在加热室的进风口。进氧口32连接第二输氧管接头32’,第二输氧管接头32’用于与外部储氧装置连通,外部储氧装置可以为氧气瓶、氧气袋等。进氧口32设置在加热室进风口附近,使得进入箱体13内的氧气能够和空气一起被加热。较佳的,进氧口32设有氧过滤器34和/或消声器35。氧过滤器34用于对外部输入的氧气进行过滤,保障氧的纯度;消声器35可以降低氧气管路引入的噪音。综上可见,本技术优化了加热装置、加湿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和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箱体(13),所述箱体(13)设有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n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箱体(13)一侧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25),所述加热室与风道(29)连通,所述风道(29)位于所述箱体(13)的床体基座(17)和床体托盘(16)之间,所述风道(29)设有出风口;/n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28),所述加湿托盘(28)的水汽出口位于所述风道(29)内;/n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32),所述进氧口(32)用于向所述箱体(13)内供应氧气,所述进氧口(32)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进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和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箱体(13),所述箱体(13)设有加热装置、加湿装置和供氧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箱体(13)一侧的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组件(25),所述加热室与风道(29)连通,所述风道(29)位于所述箱体(13)的床体基座(17)和床体托盘(16)之间,所述风道(29)设有出风口;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托盘(28),所述加湿托盘(28)的水汽出口位于所述风道(29)内;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进氧口(32),所述进氧口(32)用于向所述箱体(13)内供应氧气,所述进氧口(32)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包括加热室壳体(20)和回风组件(19),所述加热室壳体(20)与所述回风组件(19)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壳体(2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6)、湿度传感器(27)、麦克风组件(33)和氧传感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6)和所述湿度传感器(27)的检测探头位于所述加热室的所述进风口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71)、第二出风口(172)和第三出风口(1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宏柯沪琦林营军邵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