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培养箱一侧的加热室(10)和位于所述培养箱的床体基座(20)与床体托盘(6)之间的风道结构,所述加热室(10)内设有加热器(8),所述加热器(8)下部设有风轮(31),所述风轮(31)的排风侧与所述风道结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热系统对婴儿床体的震动干扰,风道结构散热面积大,有利于暖空气均匀扩散,从而保障箱内温度均匀,且能为床体托盘传递较为柔和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婴儿培养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婴儿培养箱是针对出生后健康状况不佳的婴儿而设置的医疗设备,由于婴儿身体较为脆弱,因此对婴儿培养箱内的环境要求较高,培养箱内的温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保障培养箱内的温度适应婴儿的需要,一般婴儿培养箱会设置加热系统,用以加热培养箱内的空气。但是现有的用于婴儿培养箱的加热系统存在较多弊端,例如:加热装置设置在箱体底部,这样风机在箱底运行,可能会干扰躺在其上部的婴儿;箱体内空气的热量不均匀;加热系统出风口和进风口设置不合理,甚至直吹婴儿身体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培养箱的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培养箱一侧的加热室和位于所述培养箱的床体基座与床体托盘之间的风道结构,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下部设有风轮,所述风轮的排风侧与所述风道结构连通。本技术将加热室设置在培养箱一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热室内风轮等对婴儿床体的震动干扰,加热器、风轮和风道结构的位置设置有效保障风轮将暖空气吹送至风道结构,风道结构遍布床体托盘下面,散热面积大,有利于暖空气均匀扩散,从而保障箱内温度均匀,且能为床体托盘传递较为柔和的热量。可选地,所述风轮包括下基板和上盖板,所述下基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设有风叶,所述风叶垂直于所述下基板的表面。该风轮的进风侧为轴向上方,排风侧为沿径向的周向,风轮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将其上方被加热的空气吹送至处于风轮侧方的风道结构内。可选地,所述风轮通过风扇轴与电机连接,所述风扇轴为圆台状。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床体基座的侧边沿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错位相对设置在所述床体基座的一组相对侧边沿上。风道结构的三个出风口均从床体侧部出风,不会对婴儿直吹,并且有利于暖风均匀扩散,位于床体相对两侧的出风口错位,也有利于保障出风均匀及扩散均匀。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设有导风加强筋。导风加强筋既可以起到导风作用又可以保障床体基座和床体托盘之间出风口的足够缝隙,并且可以对床体基座起到加固作用。可选地,所述加热室还包括回风组件,所述回风组件与所述加热室可拆卸连接。回风组件与加热室可拆卸连接,便于清洁加热室内的风轮等组件。可选地,所述加热室的回风口设有箱温传感器。由于加热室的回风口温度均匀性好,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室回风口,能够保障温度检测更准确有效。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纺锤形的外加热部和设置在所述外加热部内部且呈十字交叉状的内加热部。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与所述风轮同轴心。加热器纺锤形的外部形态及与风轮同轴心的设置,有利于空气在加热过程中沿轴向向风轮流动,同时外加热部内设置内加热部,可以有效增加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风道结构及加热室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的加热室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的风轮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的加热器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加热室11-回风组件111-回风导向结构112-出风导向尾板113-加热器容置槽12-加热室外壳13-箱温传感器15-外部进气孔16-主板17-主板支架18-传感器支架盖19-传感器支架板20-床体基座21-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第三出风口25-导风加强筋31-风轮311-上盖板312-风叶313-下基板32-风扇轴33-电机331-电机输出轴4-第一床体侧板5-第二床体侧板6-床体托盘71-过滤器壳体72-过滤层73-过滤器盖板8-加热器81-外加热部82-内加热部9-虚拟安装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培养箱一侧的加热室10,加热室10内设有加热器8,加热器8用于给培养箱内的空气加热。婴儿培养箱内设有床体基座20和床体托盘6,床体基座20设置在床体托盘6底部。床体托盘6用于承载婴儿,床体基座20一般用于设置称重系统及为床体托盘6提供支撑等。床体基座20与床体托盘6之间设有风道结构,即风道结构尽可能大面积的遍布床体基座20与床体托盘6之间的夹层。加热室10设置在培养箱一侧,即加热室10设置在床体基座20或床体托盘6一侧。对应加热室10内的加热器8的下部设有风轮31,风轮31顶部为吸风侧,风轮31的外部周向为排风侧,风轮31的排风侧与风道结构连通,因此风轮31可以将加热器8加热后的空气吹送至风道结构内,再由风道结构送进婴儿培养箱内婴儿所处的空间。加热室10内加热器8及风轮31的位置关系,使得加热室10的上部为加热室10的进风口,加热室10的下部为加热室10的出风口,可以保障空气在培养箱内整个空间的循环。本技术将加热室设置在培养箱一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热室内风轮31等对婴儿床体的震动干扰,加热器8、风轮31和风道结构的位置设置有效保障风轮31将暖空气吹送至风道结构,风道结构遍布床体托盘6下面,散热面积大,有利于暖空气均匀扩散,从而保障箱内温度均匀,且能为床体托盘6传递较为柔和的热量。加热室10的外顶部设有外部进气孔15,外部进气孔15用于外部空气进入培养箱内,为培养箱补充新鲜空气。外部进气孔15在加热室10内的出口位于加热器8进风口的位置,保障外部进风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送至婴儿培养箱内。外部进气孔15上安装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71和与过滤器壳体71装配的过滤器盖板73,过滤器壳体71与过滤器盖板73之间设有过滤层72,用于净化空气。该过滤层72可以为净化布或者过滤纤维等。加热室10的外侧部固定设有第一床体侧板4和第二床体侧板5,第一床体侧板4和第二床体侧板5分置在加热室10两侧,用于给加热室10提供外观保护。加热室10与培养箱内舱之间设有回风组件11,回风组件11将加热室10与培养箱内舱隔开。回风组件11顶部设有回风导向结构111,回风导向结构111与加热室10的顶部之间形成加热室10的回风口。回风组件11底部设有出风导向尾板112,出风导向尾板112与加热室10的底部之间形成加热室10的出风口,加热室10的出风口与风道结构连通。回风组件11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加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培养箱一侧的加热室(10)和位于所述培养箱的床体基座(20)与床体托盘(6)之间的风道结构,所述加热室(10)内设有加热器(8),所述加热器(8)下部设有风轮(31),所述风轮(31)的排风侧与所述风道结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培养箱一侧的加热室(10)和位于所述培养箱的床体基座(20)与床体托盘(6)之间的风道结构,所述加热室(10)内设有加热器(8),所述加热器(8)下部设有风轮(31),所述风轮(31)的排风侧与所述风道结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1)包括下基板(313)和上盖板(311),所述下基板(313)与所述上盖板(311)之间设有风叶(312),所述风叶(312)垂直于所述下基板(313)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1)通过风扇轴(32)与电机(33)连接,所述风扇轴(32)为圆台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培养箱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和第三出风口(23),所述第一出风口(21)、所述第二出风口(2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23)均设置在所述床体基座(20)的侧边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宏,柯沪琦,杨海仕,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