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架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床架顶面上沿床架长度方向由左到右通过活动铰链依次连接着背部支板、臀部支板、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从而构成了模块化拼接的床板,便于护理床的柔性化动作,背部支板底部设置有抬背机构,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下方设置有曲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抬背机构能够将背部支板顶起,通过曲腿机构能够改变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之间的夹角,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理床具有抬背翻身和曲腿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身体机能衰退而易发生卧床现象。此外近年来由于各种灾难和疾病造成残障而需要卧床治疗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长时间卧床会因为身体重量对某处组织的长期压迫而造成血流不畅,进而引发并发症,比如褥疮、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此对患者的及时精心、科学护理至关重要。护理除了需要尽职的护工之外,还需要具备防止并发症产生的安全、方便、舒适护理床来配合,才能提高患者护理效率和效果。而在并发症中褥疮和膝关节畸形是主要危害,因此具有抬背翻身和曲腿功能的护理床对长期卧床患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同时在护理时具备很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内沿所述床架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分为背部支板安装框和臀部支板安装框;背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安装框内,并铰接在所述横梁上;抬背机构,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底部,包括第一步进电动推杆和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连接的抬背单元,所述抬背单元包括三角支架和铰接在所述三角支架的下角支撑点上的连杆,所述三角支架的上角支撑点沿所述背部支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背部支板的背面上,所述三角支架的剩余一个角支撑点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支撑梁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铰接连接;臀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臀部支板安装框内;一侧相互铰接的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所述大腿支板的另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靠近臀部支板安装框的一端上;曲腿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动推杆、传动单元、以及曲腿单元,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曲腿单元上,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推杆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曲腿单元运动,以改变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之间的夹角;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曲腿转轴和固定套设在所述曲腿转轴上的下吊耳和上吊耳,所述曲腿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内,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结构相同,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分别朝所述曲腿转轴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下吊耳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二步进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吊耳上,所述上吊耳上通过第四连杆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六连杆;所述曲腿单元包括H形连杆和与所述H形连杆铰接的支架,所述H形连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大腿支板正下方,所述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H形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套管中间,所述套管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上。进一步,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背部支板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下方设置,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床架上。进一步,所述背部支板的背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直线滑轨,所述三角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直线滑轨上。进一步,所述背部支板由主背板和铰接在所述主背板两侧的侧保护板组成,所述三角支架的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支杆,所述弧形支杆呈L形,远离三角支架的一段朝向侧保护板弯曲形成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末端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安装在所述侧保护板的背面上。进一步,所述臀部支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一承载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内。进一步,所述床架上设置有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架上。进一步,所述床架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带自锁功能的万向轮。进一步,所述臀部支板两侧的床架上均设置有可折叠的扶手,两个所述扶手之间放置有托盘。进一步,所述套管内活动穿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抬背机构能够将背部支板顶起,通过曲腿机构能够改变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之间的夹角,使得本技术的护理床具有抬背翻身和曲腿功能;(2)背部支板、臀部支板、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通过活动铰链连接构成的床板,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护理床抬背和曲腿动作的灵活性;(3)主背板两侧的侧保护板和弧形支杆配合形成抬背机构,在实现患者抬背的同时能自适应实现患者侧翻的保护功能,且保护板的角度会随着抬背升起角度而自适应增加;(4)曲腿机构在实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配合曲腿过程的同时,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平行四边机构原理,保证了小腿板始终与地面平行,方便患者落脚。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背部支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抬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抬背机构的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曲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曲腿机构简化结构示意图;其中,1.床架,2.背部支板,3.臀部支板,4.大腿支板,5.小腿支板,6.扶手,7.托盘,8.抬背机构,9.曲腿机构,10.主背板,11.右保护板,12.左保护板,13.直线滑轨,14.第一滑块,15.第一承载架,16.第一步进电动推杆,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三角支架,20.支撑梁,21.弧形支杆,22.弧形段,23.滚轮,24.第二承载架,25.第二步进电动推杆,26.第三连杆,27.曲腿转轴,28.下吊耳,29.上吊耳,30.第四连杆,31.第五连杆,32.第六连杆,33.套管,34.H形连杆,35.支架,36.大腿支板简化杆,37.小腿支板简化杆,38.H形连杆简化杆,39.支架简化杆,40.第六连杆简化杆,41.第三五连杆间连接简化杆,42.第二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架1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床架1顶面上沿床架1长度方向由左到右通过活动铰链依次连接着背部支板2、臀部支板3、大腿支板4和小腿支板5,从而构成了模块化拼接的床板,便于护理床的柔性化动作。床架1的顶部方框内沿床架1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有横梁,横梁将床架的顶部方框分为背部支板安装框和臀部支板安装框;背部支板2水平设置在背部支板安装框内,并通过活动铰链铰接在横梁上;臀部支板3通过螺栓水平设置在臀部支板安装框内,臀部支板3两侧的床架1上均设置有可折叠的扶手6,两个扶手6之间放置有托盘7,大腿支板4和小腿支板5相互铰接,大腿支板4的另一侧通过活动铰链铰接在床架1靠近臀部支板安装框的一端上;背部支板2底部设置有抬背机构8,大腿支板4和小腿支板5下方设置有曲腿机构9。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护理床的背部支板2由前后三块对称且通过活动铰链连接的支板组成,中间支板为主背板10,两边分别为侧保护板,具体为右侧保护板11和左侧保护板12,主背板10背后正中央沿其长度方向固定着直线滑轨13,直线滑轨上装有第一滑块14。如图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架,所述床架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内沿所述床架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分为背部支板安装框和臀部支板安装框;/n背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安装框内,并铰接在所述横梁上;/n抬背机构,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底部,包括第一步进电动推杆和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连接的抬背单元,所述抬背单元包括三角支架和铰接在所述三角支架的下角支撑点上的第二连杆,所述三角支架的上角支撑点沿所述背部支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背部支板的背面上,所述三角支架的剩余一个角支撑点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支撑梁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铰接连接;/n臀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臀部支板安装框内;/n一侧相互铰接的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所述大腿支板的另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靠近臀部支板安装框的一端上;/n曲腿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动推杆、传动单元、以及曲腿单元,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曲腿单元上,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推杆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曲腿单元运动,以改变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之间的夹角;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曲腿转轴和固定套设在所述曲腿转轴上的下吊耳和上吊耳,所述曲腿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内,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结构相同,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分别朝所述曲腿转轴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下吊耳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二步进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吊耳上,所述上吊耳上通过第四连杆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六连杆;所述曲腿单元包括H形连杆和与所述H形连杆铰接的支架,所述H形连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大腿支板正下方,所述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H形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套管中间,所述套管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架,所述床架为呈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内沿所述床架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床架的顶部方框分为背部支板安装框和臀部支板安装框;
背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安装框内,并铰接在所述横梁上;
抬背机构,设置在所述背部支板底部,包括第一步进电动推杆和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连接的抬背单元,所述抬背单元包括三角支架和铰接在所述三角支架的下角支撑点上的第二连杆,所述三角支架的上角支撑点沿所述背部支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背部支板的背面上,所述三角支架的剩余一个角支撑点转动设置在所述床架的支撑梁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步进电动推杆铰接连接;
臀部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臀部支板安装框内;
一侧相互铰接的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所述大腿支板的另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靠近臀部支板安装框的一端上;
曲腿机构,包括第二步进电动推杆、传动单元、以及曲腿单元,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曲腿单元上,所述第二步进电动推杆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曲腿单元运动,以改变所述大腿支板和小腿支板之间的夹角;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曲腿转轴和固定套设在所述曲腿转轴上的下吊耳和上吊耳,所述曲腿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床架内,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结构相同,所述下吊耳和上吊耳分别朝所述曲腿转轴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下吊耳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二步进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吊耳上,所述上吊耳上通过第四连杆连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六连杆;所述曲腿单元包括H形连杆和与所述H形连杆铰接的支架,所述H形连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大腿支板正下方,所述小腿支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H形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亚峰,阮文涛,袁明新,邱越,林述科,汤雨辉,薛子宁,江龙,徐超,申燚,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