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0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床垫和支脚;所述床板由床头板和床尾板铰接连接形成,支脚固定于床板下方,共设六个直角,分别为设于床头板下方的第一支脚,设于床尾板下方的第二支脚,设于连接处附件的第三支脚,其中第二支脚为电动伸缩杆;所述床垫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拼装形成,分别是第一靠背模块、第二护腰模块、第三腿部模块和第四腿部模块,四个模块内分别设有床垫芯、振动按摩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三腿部模块下方设有顶升机构,第一靠背模块下方设有推拉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护理床,具备按摩、活络筋骨、调温等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床具的附加价值。

An intelligent nurs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护理床,属于家居设备

技术介绍
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不可少的家具之一,现有床具一般采用传统设计,功能单一,尤其是给卧床病人使用的护理床,无法实现多功能的使用需求,导致其市场附加值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护理床。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床垫和支脚,所述床板分为床头板和床尾板两部分,所述床头板与床尾板铰接连接;所述支脚固定于床板下方,支脚共有六个,其中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头部下方,为第一支脚,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尾板尾部下方,为第二支脚,还有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的靠近床头板与床尾板连接处的下方,为第三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为电动伸缩支杆;所述床头板头部还连接有竖直挡板,竖直挡板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器、电源模块及电源插头,控制面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床垫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拼装形成,分别是第一靠背模块、第二护腰模块、第三腿部模块和第四腿部模块;所述床垫的第一靠背模块与第二护腰模块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头板的长度,第三腿部模块与第四腿部模块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尾板的长度;所述第一靠背模块与第二护腰模块之间、第二护腰模块与第三腿部模块之间、第三腿部模块与第四腿部模块之间分别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床垫的四个模块内分别设有床垫芯、振动按摩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振动按摩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腿部模块下方设有顶升机构,第一靠背模块下方设有推拉机构;所述电动伸缩支杆、顶升机构、推拉机构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簧及弹性面料,第一靠背模块与第二护腰模块之间、第二护腰模块与第三腿部模块之间、第三腿部模块与第四腿部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连接处外部包裹弹性面料。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加热丝、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所述电加热丝、半导体制冷片分别连接控制器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按摩装置包括按摩板及设置在按摩板上的若干按摩柱,所述按摩板上远离按摩柱的一侧安装有微型振动电机,所述按摩板下方通过若干第二弹簧与床垫下表面连接;所述微型振动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模块下方的推拉机构为电动液压推杆,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腿部模块下方的顶升机构包括两根电动伸缩杆,分别设于第三腿部模块的两侧,并靠近第三腿部模块与第四腿部模块的连接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固定在床尾板上的第四电机输出轴连接,上端与第三腿部模块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床垫芯为记忆棉板件。进一步地,所述床头板与床尾板连接处采用合页铰接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护理床,具备按摩、活络筋骨、调温等功能,功能多样化,提高床具的附加价值。其中,床垫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拼装形成,第一靠背模块在推拉机构作用下上下摆动,形成靠背,当需要坐在床上时,给背部提供支撑;第三腿部模块在顶升机构的作用下上下摆动,第三腿部模块与第四腿部模块相连,顶升机构将第三腿部模块顶起时,第四腿部模块也会随之摆动,人躺在该床具上,大腿位于第三腿部模块,小腿位于第四腿部模块,顶升机构作用时,大腿、小腿随之活动,可活络筋骨;所述床板由床头板与床尾板铰接连接构成,床尾板尾部的支脚为电动伸缩支杆,将电动伸缩支杆收缩,床尾板尾部高度降低,床具变形为椅具;所述床垫的各个模块内均设有振动按摩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振动按摩装置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振动按摩,温度控制装置可根据需要调节床垫温度,提高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床垫的相邻模块之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床垫截面示意图;图4为床垫中振动按摩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床垫中温度控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对于电机等驱动装置未明确示出,但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的理解。如图1~图5所示,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1、床垫2和支脚3,所述床板1分为床头板11和床尾板12两部分,所述床头板11与床尾板12通过合页13铰接连接。所述支脚3固定于床板1下方,支脚3共有六个,其中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头部下方,为第一支脚31;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尾板12尾部下方,为第二支脚32,所述第二支脚32为电动伸缩支杆;还有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的靠近床头板11与床尾板12连接处的下方,为第三支脚33。所述床头板11头部还连接有竖直挡板14,竖直挡板14上设有控制面板6、控制器7、电源模块8及电源插头9,所述控制面板6与控制器7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控制器7分别与电源模块8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上具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可通过该控制面板对床具部件进行操控。所述床垫2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一次拼装形成,分别是第一靠背模块21、第二护腰模块22、第三腿部模块23和第四腿部模块24;所述床垫2的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头板11的长度,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尾板12的长度;所述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之间、第二护腰模块22与第三腿部模块23之间、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之间分别通过弹性部件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床垫2的四个模块内分别设有床垫芯、振动按摩装置4和温度控制装置5,振动按摩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5分别与控制器7、电源模块8电连接。所述床垫芯为记忆棉板件。所述第三腿部模块23下方设有顶升机构25,第一靠背模块21下方设有推拉机构26;所述电动伸缩支杆、顶升机构、推拉机构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推拉机构26为电动液压推杆,包括固定部262和伸缩部261,所述伸缩部261上端与第一靠背模块21铰接连接,固定部262的下端与床头板11铰接连接。所述顶升机构25包括两根电动伸缩杆,分别设于第三腿部模块23的两侧,并靠近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的连接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固定在床尾板12上的第四电机输出轴连接,上端与第三腿部模块23铰接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源模块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簧27及弹性面料28;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之间、第二护腰模块22与第三腿部模块23之间、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7连接,连接处外部包裹弹性面料28。如图5所示,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包括温度传感器51、电加热丝52、若干半导体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1)、床垫(2)和支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分为床头板(11)和床尾板(12)两部分,所述床头板(11)与床尾板(12)铰接连接;所述支脚(3)固定于床板(1)下方,支脚(3)共有六个,其中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头部下方,为第一支脚(31),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尾板(12)尾部下方,为第二支脚(32),还有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的靠近床头板与床尾板连接处的下方,为第三支脚(33);所述第二支脚(32)为电动伸缩支杆;所述床头板(11)头部还连接有竖直挡板(14),竖直挡板(14)上设有控制面板(6)、控制器(7)、电源模块(8)及电源插头(9),控制面板(6)与控制器(7)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控制器(7)分别与电源模块(8)电连接;/n所述床垫(2)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拼装形成,分别是第一靠背模块(21)、第二护腰模块(22)、第三腿部模块(23)和第四腿部模块(24);所述床垫的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头板(11)的长度,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尾板(12)的长度;所述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之间、第二护腰模块(22)与第三腿部模块(23)之间、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之间分别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床垫(2)的四个模块内分别设有床垫芯、振动按摩装置(4)和温度控制装置(5),振动按摩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5)分别与控制器(7)、电源模块(8)电连接;/n所述第三腿部模块(23)下方设有顶升机构(25),第一靠背模块(21)下方设有推拉机构(26);所述电动伸缩支杆、顶升机构、推拉机构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分别与控制器(7)、电源模块(8)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1)、床垫(2)和支脚(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分为床头板(11)和床尾板(12)两部分,所述床头板(11)与床尾板(12)铰接连接;所述支脚(3)固定于床板(1)下方,支脚(3)共有六个,其中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头部下方,为第一支脚(31),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尾板(12)尾部下方,为第二支脚(32),还有两个支脚固定于床头板(11)的靠近床头板与床尾板连接处的下方,为第三支脚(33);所述第二支脚(32)为电动伸缩支杆;所述床头板(11)头部还连接有竖直挡板(14),竖直挡板(14)上设有控制面板(6)、控制器(7)、电源模块(8)及电源插头(9),控制面板(6)与控制器(7)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控制器(7)分别与电源模块(8)电连接;
所述床垫(2)由四个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拼装形成,分别是第一靠背模块(21)、第二护腰模块(22)、第三腿部模块(23)和第四腿部模块(24);所述床垫的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头板(11)的长度,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的长度相加之和等于床尾板(12)的长度;所述第一靠背模块(21)与第二护腰模块(22)之间、第二护腰模块(22)与第三腿部模块(23)之间、第三腿部模块(23)与第四腿部模块(24)之间分别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床垫(2)的四个模块内分别设有床垫芯、振动按摩装置(4)和温度控制装置(5),振动按摩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5)分别与控制器(7)、电源模块(8)电连接;
所述第三腿部模块(23)下方设有顶升机构(25),第一靠背模块(21)下方设有推拉机构(26);所述电动伸缩支杆、顶升机构、推拉机构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分别与控制器(7)、电源模块(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珍王赫赫于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