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盖瑞专利>正文

降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49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温设备,其包含一保温箱,其上设有出、入水口,其出水口处设有一输水装置,另以一出水管路连通于保温箱的出水口并接设至一填充体,填充体上另设有一出水孔,其接设一回流管路,其接设于保温箱的入水口之上,通过于设备中填充冰水等冷却液可通过填充体与人体直接接触以快速对人体降温,并通过填充体的外型不同可提供使用者针对需要的部位作局部散热,再者因设有保温箱,故可携带并保持冷却液的温度以提高其使用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温设备,特指一种于装盛液体的保温箱上 设有管路接连至一填充体,并以液体填充该填充体进而接触使用者以 降低其体温的设备。
技术介绍
当一个工作者处于烈日之下或者是处于闷热且未设有空气调节系 统的工作空间中时,倘若无法采取措施以快速地调节体温,很容易引 发诸如中暑或者是因流汗过多而导致脱水昏厥等危险,故处于如此环 境下的工作者一方面除了补充水分之外,亦必须配设有适当的散热装 置,其中一种常用的散热方式为于帽子或者是身上其它部位配置一风 扇,通过风压舒缓体温,但如此的装置往往由于工作环境的气温高, 因此所能发挥的散热效果有限,再者,人体最需要散热的部位为颈部 以及头部等部位,而这些部位倘若过度吹风亦可能引起昏眩、精神无 法集中等不适,因此可见如此的散热方式有其不足之处;此外,民间经常利用冰枕作为人体发烧时的一种降温的方式,然 而冰枕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内部的冰逐渐的溶化,其吸取热量 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故每使用一个周期便必须再将其冷却方可再行使 用,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必须要不断的注意冰枕的温度且繁复的将冰枕 送入冰箱或者冰柜冷却,对于使用者而言具有使用时间过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降 温设备,其储存低温液体并使其循环以进一步通过一填充体对人体进 行接触降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降温 设备,其包含一保温箱,其具有一外壳且包围有一容室,外壳与容室间具有一 内壳,其与外壳间形成一真空的夹层,保温箱上设有换水开口,换水 开口上设有一封盖,保温箱上另设有出、入水口,其分别连通内部的 容室;一循环装置,其为一输水装置,且设于保温箱的出水口处;一出水管路,其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且其一端连通于循环装置及 保温箱的出水口,该出水管路上设置有一单向阀;一填充体,其包围有一空间,该填充体上分别设有入、出水孔, 其中入水孔对应接设于出水管路的另 一端上;一回流管路,其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且其一端接设于填充体的出 水孔上,另一端接设于保温箱的入水口之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通过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以最快速的对人 体进行降温,并通过不同外型的填充体可提供使用者针对需要的部位 作局部散热,再者因具有保温箱的设置,故可携带并保持冷却液的温 度以提高其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元件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元件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元件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元件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元件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元件不同实施例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O)保温箱 (ll)外壳(12)内壳 (13)换水开口(14)封盖 (15)出水口(16)入水口 (17)佩戴元件(20)(20A)循环装置(211)马达(212)旋转叶轮 (213)流道(221A)旋转叶轮 (222A)齿轮组(223A)把手 (224A)流道 (30)出水管路 (31)单向阀(40) (40D)(40E)填充体(41) 入水孔 (42)出水孔 (50)回流管路 (51)单向阀 (52)流量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降温设备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 含有一保温箱IO、 一循环装置20、 一出水管路30、 一填充体40以及 一回流管路50。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4及图5所示,前述的保温箱10为一包围有 一容室的容器,其具有一外壳11,且外壳11与容室间可具有一内壳 12,其与外壳ll间形成一真空的夹层以防止热能因传导而散失,保温 箱10的容室内可装盛有冰块、水或是其它具有冷却效果的溶液,于本 实施例中以水表示的,且保温箱10上设有一供替换水的换水开口 13, 其上可设有一封盖14以选择性的开启或者封闭换水开口 13,另外该保 温箱10上设有一出水口 15、 一入水口 16,且保温箱10的外壁上可进 一步设有一配戴元件17(例如背带、挂勾),并由此供使用者较易于 配带保温箱10。前述的循环装置20,其为一输水装置,设于保温箱10的出水口 15处,其于第一种实施例中可包含一马达211、 一旋转叶轮212及一 流道213,该马达211驱动一设于流道213中的旋转叶轮212,并进一 步令流道213与出水口 15连通,以进一步通过该叶轮212拨动并输出 保温箱10内的水;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6所示,前述的循环装置20A于第二种实施 例中可包含有旋转叶轮221A、齿轮组222A及把手223A,其中旋转叶 轮221A装设于一与出水口 15接设的流道224A上,并与齿轮组222A 配合呈现枢转上的连动关系,而齿轮组222A则与把手223A配合呈现 旋转上的连动关系,以令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把手223A进一步驱动齿轮 组222A及使旋转叶轮221A转动,进而可通过该叶轮221A的拨动将水自出水口 15输出。而于循环装置20、 20A上更可进一步设有自动控制元件,以令其 可周期性地将保温箱10内的冷却用水输出。前述的出水管路30为两端开口的管件,其一端接设于循环装置20 且与保温箱10的出水口 15流通,且于该出水管路30上可进一步设置 有一单向阀31,并通过该单向阀31防止水流逆行回保温箱10。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填充体40、 40D、 40E 为硅胶材料且包围有一空间,其外型可依对应的功能需求而不同,例 如可为对应头部呈一帽子外型的填充体40,或者对应穿套脖子而呈一 环套状的填充体40D,或者为一可供靠置或者握持的袋状外型的填充 体40E,而填充体40、 40D、 40E上分别设有一入水孔41及一出水孔 42,其中入水孔41对应接设于出水管路30的另一端上以令保温箱10 中冷却用的水流入并填充满该填充体40、 40D、 40E,进而令使用者凭 借接触填充体40、 40D、 40E进行降温的动作。前述的回流管路50为两端开口的管件,其一端接设于填充体的出 水孔42上,且其另一端接设于保温箱10的入水口 16之上以令水流得 以流回保温箱IO,以形成一完整的水流循环,此外该回流管路50上可 设有一单向阔51以更进一步的防止水流逆行,再者回流管路50上可 设有一流量控制器52,用以调节流速以舒缓于填充体40、 40D、 40E 处因受热而膨涨的水造成的水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通过与人体的直接接触,故可以最快速 的对人体进行降温,且配合填充体40、 40D、 40E的外型可提供使用者 针对需要的部位作局部散热,并可免去如利用风扇等散热方式所造成 的不适,再者因其具有装盛备用冷却液的保温箱10的设置,故可携带 并保持冷却液的温度,提高其使用时效,不会因必须繁复更换冷却液 体而造成不便。权利要求1、一种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保温箱,其具有一外壳且包围有一容室,外壳与容室间具有一内壳,其与外壳间形成一真空的夹层,保温箱上另设有出、入水口,其分别连通内部的容室;一循环装置,其为一输水装置,且设于保温箱的出水口处;一出水管路,其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且其一端接设于循环装置并连通于保温箱的出水口,该出水管路上设置有一单向阀;一填充体,其包围有一空间,该填充体上分别设有入、出水孔,其中入水孔对应接设于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保温箱,其具有一外壳且包围有一容室,外壳与容室间具有一内壳,其与外壳间形成一真空的夹层,保温箱上另设有出、入水口,其分别连通内部的容室;    一循环装置,其为一输水装置,且设于保温箱的出水口处;    一出水管路,其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且其一端接设于循环装置并连通于保温箱的出水口,该出水管路上设置有一单向阀;    一填充体,其包围有一空间,该填充体上分别设有入、出水孔,其中入水孔对应接设于出水管路的另一端上;    一回流管路,其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且其一端接设于填充体的出水孔上,另一端接设于保温箱的入水口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盖瑞王吏
申请(专利权)人:邱盖瑞王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