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及其控温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及其控温方法。
技术介绍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波段,结合图3,其波长范围在0.78μm到1000μm之间,处在红光外侧,人眼不可见。自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在1800年发现了红外线以来,两百多年间,红外辐射因为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红外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会不断的往外发射红外辐射,物体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能量越强。由于红外辐射属于电磁辐射,它既有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可见光的特性,也有粒子性,可以以光量子的形式发射和吸收。结合图4,红外成像的主要原理是将红外辐射通过成像系统的光学系统聚焦在红外探测器上,入射光信号就会被转化成电信号,且电信号的强度与目标的温度相关,再将得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转化为可视图像。利用红外成像技术,人们可以观测到可见光之外波段的信息,而且不受昼夜和天气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穿透烟尘和辨别伪装的能力,因此在军事侦察、告警、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包括,/n红外热成像仪为现有的红外热成像仪,但无外壳;/n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n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侧壁上设有凹槽,红外热成像仪设置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内,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的温度即为红外热成像仪的环境温度;/n第一热敏电阻(2),固定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内且位于红外热成像仪的镜头(1)旁,第一热敏电阻(2)与红外热成像仪的电路板模块(7)连接,实现测量红外热成像仪的环境温度;/n散热壳体,散热壳体的形状与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匹配,包裹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设置在散热壳体内;/n控温装置,一部分设置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上,另一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包括,
红外热成像仪为现有的红外热成像仪,但无外壳;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侧壁上设有凹槽,红外热成像仪设置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内,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的温度即为红外热成像仪的环境温度;
第一热敏电阻(2),固定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内且位于红外热成像仪的镜头(1)旁,第一热敏电阻(2)与红外热成像仪的电路板模块(7)连接,实现测量红外热成像仪的环境温度;
散热壳体,散热壳体的形状与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匹配,包裹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设置在散热壳体内;
控温装置,一部分设置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散热壳体外,散热壳体实现并加速控温装置与外界的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前盖板(15)、镜头座(14)、前壳(6)、后壳(8)和后盖板(10),镜头座(14)和前壳(6)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用于安装红外探测器(13),前壳(6)和后壳(8)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用于安装红外热成像仪的电路板模块(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其特征在于: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的镜头座(14)、前壳(6)、后壳(8)均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前盖板(15)和后盖板(10)由绝热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侧壁上的凹槽位于前壳(6)或后壳(8)外壁上,用于放置部分的控温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包括,
若干半导体制冷片(4),若干半导体制冷片(4)固定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壁;
第二热敏电阻(11),固定在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的凹槽内,且被一片半导体制冷片(4)压住;
TEC温控模块(9),设置在散热壳体外,TEC温控模块(9)与红外热成像仪电路板模块(7)连接,红外热成像仪电路板模块(7)向TEC温控模块(9)发出指令,第二热敏电阻(11)和半导体制冷片(4)分别与TEC温控模块(9)电连接,第二热敏电阻(11)与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壁紧密接触,测得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壁的温度,即获得红外热成像仪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温红外热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4)包裹红外热成像仪固定筒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修宝,韩俊马,李龙,杨峰,陈钱,顾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谱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