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锅架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34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锅架及燃气灶,支锅架包括支锅圈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支锅圈内的至少两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与所述支锅圈相连,且所述支锅圈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另一侧均凸设有支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支锅架在支锅圈内交叉设置支撑架,支锅架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平底锅,支撑架的另一侧凸设支脚,通过变向放置支锅架,能够适应尖底锅以及较大尺寸的平底锅,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的支锅架。该燃气灶能够支撑尖底锅以及不同型号的平底锅,适应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锅架及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涉及一种支锅架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中国燃气灶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发了各式各样的支锅架。生活中,平底锅和尖底锅使用比较广泛,家庭生活用锅通常既使用尖底锅也使用平底锅,且尺寸大小不一,现有支锅架只能满足部分用户需求。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支锅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支锅架包括支锅圈1'和设置在支锅圈1'上的多个支脚2',该支锅架能满足尖底锅的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用较大的平底锅,但是,无法同时适用尖底锅以及不同型号的平底锅,无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锅架及燃气灶,能够适用尖底锅以及不同型号的平底锅,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支锅架,包括支锅圈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支锅圈内的至少两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与所述支锅圈相连,且所述支锅圈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另一侧均凸设有支脚。该支锅架在支锅圈内交叉设置支撑架,支锅架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平底锅,支撑架的另一侧凸设支脚,通过变向放置支锅架,能够适应尖底锅以及较大尺寸的平底锅,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锅架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所述支撑架,且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交点与所述支锅圈的中心重合。该结构将两个支撑架的交点与支锅圈的中心重合,外形美观,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平底锅,增强了适用的广泛性。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锅圈为矩形结构,两个所述支锅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锅圈的对角相连。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矩形结构的每边均向所述支锅圈的中心凹陷设置。该设置能够增强支锅圈的支撑强度。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矩形结构的每边向所述支锅圈的中心凹陷设置的结构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两边分别与两个所述支锅架平行设置。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支脚沿长度方向设置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该结构的设置能够适应尖底锅。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支脚上的所述凹槽以各所述支锅架的交点相对称。该结构能够使各个凹槽的槽底与尖底锅的底面相贴合,支撑效果更好。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锅圈的一侧的表面与各所述支撑架的未设置有所述支脚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该设置使得支锅圈和支撑架同时起到支撑作用,增强了支撑面积,支撑效果更好。作为上述支锅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锅圈、各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脚一体成型。该结构使得支锅架的结构简单,改变支锅圈的支撑方向时,操作更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支锅架。该燃气灶能够支撑尖底锅以及不同型号的平底锅,适应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锅架,在支锅圈内交叉设置支撑架,支锅架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平底锅,支撑架的另一侧凸设支脚,通过变向放置支锅架,能够适应尖底锅以及较大尺寸的平底锅,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燃气灶,能够支撑尖底锅以及不同型号的平底锅,适应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支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锅架的正向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锅架的反向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支锅架;200、架锅底座;1、支锅圈;2、支撑架;3、第一贯通孔;4、支脚;1'、支锅圈;2'、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一种支锅架,安装在燃气灶上,用于支撑锅。具体地,图2和图3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锅架100的正向放置和反向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支锅架100包括支锅圈1以及交叉设置在支锅圈1内的至少两个支撑架2,各支撑架2的两端均与支锅圈1相连,且支锅圈1与支撑架2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3,第一贯通孔3用于使燃气灶的火焰通过,并对支锅架100上的锅进行加热。各支撑架2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另一侧均凸设有支脚4。优选地,支锅圈1、各支撑架2和支脚4一体成型。该结构使得支锅架100的结构简单,改变支锅圈1的放置方向时,操作更方便。支锅架100正向放置时,各支撑架2的未设置有支脚4的一侧向上,交叉的支撑架2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能够支撑不同型号的平底锅;支锅架100反向放置时,各支撑架2设置有支脚4的一侧向上,通过支脚4支撑尖底锅,通过改变放置支锅架100的方向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图2和图3所示,支锅圈1为矩形结构,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支锅圈1为正方形结构。支锅架100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架2,两个支锅架100的两端分别与支锅圈1的对角相连。可以预计地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支锅圈1的形状,只要采用的支锅圈1的形状能够起到支撑支撑架2作用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对支撑架2的数量也并非仅上述两个,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只要能够实现对不同型号平底锅的支撑以及能够保证支锅圈1和支撑架2之间形成有通过火焰的第一贯通孔3即可。本实施方式中,支锅架100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架2,能够实现对不同型号的平底锅的支撑,而且能够避免支撑架2对火焰的遮挡,保证支撑架2与支锅圈1之间形成的第一贯通孔3较大,保证较多各火焰通过支锅圈1。进一步地,两个支撑架2的交点与支锅圈1的中心重合,外形美观,而且使得支撑架2与支锅圈1形成的第一贯通孔3的大小相等,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型号的平底锅,增强了适用的广泛性。具体的支锅圈1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置。进一步地,正方形结构的每边均向支锅圈1的中心凹陷设置,能够增强支锅圈1的支撑强度。优选地,正方形结构的每边向支锅圈1的中心凹陷设置的结构为三角形结构,且三角形结构的两边分别与两个支锅架100平行设置,外观美观,使得各个第一贯通孔3的大小均相等,且分布均匀,使得通过的火焰更均匀。三角形结构围成的区域形成第二贯通孔,能够使得火焰穿过。进一步地,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架2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即能够通过交叉设置的两个支撑架2支撑不同型号的平底锅。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支锅圈1的一侧的表面与各支撑架2的未设置有支脚4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使得支锅圈1和支撑架2同时起到支撑作用,增强了支撑面积,支撑效果更好。如图3所示,两个支脚4沿长度方向设置凹槽,且凹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该结构的设置能够适应尖底锅。进一步地,各支脚4上的凹槽以各支锅架100的交点相对称。该结构能够使各个凹槽的槽底与尖底锅的底面相贴合,支撑效果更好。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锅圈(1)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支锅圈(1)内的至少两个支撑架(2),各所述支撑架(2)的两端均与所述支锅圈(1)相连,且所述支锅圈(1)与所述支撑架(2)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3),各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另一侧均凸设有支脚(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锅圈(1)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支锅圈(1)内的至少两个支撑架(2),各所述支撑架(2)的两端均与所述支锅圈(1)相连,且所述支锅圈(1)与所述支撑架(2)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3),各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另一侧均凸设有支脚(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锅架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所述支撑架(2),且两个所述支撑架(2)的交点与所述支锅圈(1)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锅圈(1)为矩形结构,两个所述支锅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锅圈(1)的对角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结构的每边均向所述支锅圈(1)的中心凹陷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锅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新陈雄张蒙恩汪程浩周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