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采血针领域的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包括采血针;针管,端部套设所述采血针;伸缩针套,套设于所述针管上;针柄,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外壁上;变径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上,且位于伸缩针套内;限位条,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壁上,并使所述变径弹簧呈压缩状态,且与所述伸缩针套抵接;限位装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顶端,用于固定弹出的所述伸缩针套;限位按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用于使所述所述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通过所述变径弹簧弹出伸缩针套覆盖采血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安全采血针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针,特别指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
技术介绍
通过采集血液诊断疾病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效诊断方式,而静脉采血是主要的采血方式,因此静脉采血是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之一。然而静脉采血针作为采血工具,在方便采血的同时,也带来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皮肤而导致的暴露。而医院门诊抽血室作为抽血化验的窗口,每天面临的采血任务繁重,病人情况复杂,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得血源性职业暴露成为了门诊工作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血源性职业暴露不仅带来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扩散的风险,也进一步加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负担,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目前世界各大医院因针头断裂和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伤害事故,每年发生数百万人次,同时也引发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传统上也存在安全采血针,但是传统的安全采血针存在体积大,容易让病人产生恐惧心理,且运输不方便,造价昂贵等的缺陷,很少投入临床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实现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安全采血针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实现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安全采血针的体积,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包括:采血针;针管,端部套设所述采血针;伸缩针套,套设于所述针管上;针柄,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外壁上;变径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上,且位于伸缩针套内;限位条,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壁上,并使所述变径弹簧呈压缩状态,且与所述伸缩针套抵接;限位装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顶端,用于固定弹出的所述伸缩针套;限位按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用于使所述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通过所述变径弹簧弹出伸缩针套覆盖采血针。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针套包括:第一针套,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侧壁设有所述限位按钮;第二针套,设于所述第一针套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第三针套,设于所述第二针套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针套以及第三针套弹出时的长度之和大于采血针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片组,设于所述第一针套的顶端;第二限位片组,设于所述第二针套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片组以及第二限位片组均为单向限位片。进一步地,所述变径弹簧包括:第一弹簧段,一端与所述第一针套抵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针套,并大于所述第二针套;第二弹簧段,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段连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套,并大于所述第三针套;第三弹簧段,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条抵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针套。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变径弹簧、限位条、伸缩针套以及限位按钮,实现按压所述限位按钮使得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使得压缩的变径弹簧将第二针套以及第三针套弹出覆盖采血针,避免医护人员被采血针误刺,且结构简单,有效减小了安全采血针的体积,降低了安全采血针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安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变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伸缩针套的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00-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1-采血针,2-针管,3-伸缩针套,4-针柄,5-变径弹簧,6-限位条,7-限位装置,8-限位按钮,31-第一针套,32-第二针套,33-第三针套,51-第一弹簧段,52-第二弹簧段,53-第三弹簧段,71-第一限位片组,72-第二限位片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采血针1;所述采血针1用于刺入血管采集血液;针管2,端部套设所述采血针1;所述针管2用于输送血液;伸缩针套3,套设于所述针管2上;所述伸缩针套3用于覆盖采血针1,避免产生误刺;针柄4,设于所述伸缩针套3的外壁上,便于医护人员将所述采血针1插入血管;变径弹簧5,套设于所述针管2上,且位于伸缩针套3内;所述变径弹簧5用于分段弹出伸缩针套3;限位条6,设于所述针管2的外壁上,并使所述变径弹簧5呈压缩状态,且与所述伸缩针套3抵接;限位装置7,设于所述伸缩针套3的顶端,用于固定弹出的所述伸缩针套3;限位按钮8,设于所述伸缩针套3的侧壁上,并与所述限位条6连接,用于使所述限位条6失去功效,进而通过所述变径弹簧5弹出伸缩针套3覆盖采血针1。所述伸缩针套3包括:第一针套31,与所述变径弹簧5抵接,侧壁设有所述限位按钮8;第二针套32,设于所述第一针套31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5抵接;第三针套33,设于所述第二针套32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5抵接。所述伸缩针套3平时处于收缩状态,只有按下所述限位按钮8后才处于伸长状态。所述第二针套32以及第三针套33弹出时的长度之和大于采血针1的长度,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所述限位装置7包括:第一限位片组71,设于所述第一针套31的顶端;第二限位片组72,设于所述第二针套32的顶端。所述第一限位片组71以及第二限位片组72均为单向限位片,使得所述伸缩针套3向外伸出后不能回缩。所述变径弹簧5包括:第一弹簧段51,一端与所述第一针套31抵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针套31,并大于所述第二针套32;第二弹簧段52,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段51连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套32,并大于所述第三针套33;第三弹簧段53,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段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条6抵接,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针套33。所述变径弹簧5压缩后的体积相对于普通弹簧更小,弹力更大。本技术工作原理:医护人员采血完成,拔出所述采血针1的同时按压限位按钮8,所述限位按钮8将限位条6撕裂或者压断,即使所述限位条6失去功效,进而使得压缩的变径弹簧5将第二针套32以及第三针套33弹出,并完全覆盖所述采血针1,与此同时所述第一限位片组71卡着第一弹簧段51,所述第二限位片组72卡着第二弹簧段52,进而固定所述伸缩针套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变径弹簧、限位条、伸缩针套以及限位按钮,实现按压所述限位按钮使得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使得压缩的变径弹簧将第二针套以及第三针套弹出覆盖采血针,避免医护人员被采血针误刺,且结构简单,有效减小了安全采血针的体积,降低了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血针;/n针管,端部套设所述采血针;/n伸缩针套,套设于所述针管上;/n针柄,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外壁上;/n变径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上,且位于伸缩针套内;/n限位条,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壁上,并使所述变径弹簧呈压缩状态,且与所述伸缩针套抵接;/n限位装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顶端,用于固定弹出的所述伸缩针套;/n限位按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用于使所述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通过所述变径弹簧弹出伸缩针套覆盖采血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血针;
针管,端部套设所述采血针;
伸缩针套,套设于所述针管上;
针柄,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外壁上;
变径弹簧,套设于所述针管上,且位于伸缩针套内;
限位条,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壁上,并使所述变径弹簧呈压缩状态,且与所述伸缩针套抵接;
限位装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顶端,用于固定弹出的所述伸缩针套;
限位按钮,设于所述伸缩针套的侧壁上,并与所述限位条连接,用于使所述限位条失去功效,进而通过所述变径弹簧弹出伸缩针套覆盖采血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伸缩针套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针套包括:
第一针套,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侧壁设有所述限位按钮;
第二针套,设于所述第一针套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
第三针套,设于所述第二针套内,并与所述变径弹簧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