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299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包含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与拖把头。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包含固定套管、活动内杆、对折式拖把头组件、拉转组件及棘齿推抵弹性元件。活动内杆穿设于固定套管。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包含对折导引元件及对折机构。对折导引元件固接于固定套管;对折机构连结于活动内杆与对折导引元件。拉转组件是以一操作管件的移动驱使对折机构切换至一第一对折状态,并通过棘齿推抵弹性元件推抵一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与一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咬合,再利用操作管件的转动驱动对折机构切换至一第二对折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分段的挤水方式来有效的对拖把头进行脱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拖把头进行两段挤压的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民众在打扫时,时常会使用各种清洁工具来辅助清洁作业的进行。常见的清洁工具包含扫把与拖把等等;其中,由于拖把的清洁方式主要是先将拖把头润湿,然后利用润湿后的拖把头将地面的碎屑、毛发或砂砾等各种脏污利用水分沾黏后带走,进而完成清洁地面的动作。承上所述,为了增进清洁效率,各厂商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拖把,以脱水方式进行分类,大致可分成旋转式脱水拖把与挤压式脱水拖把,而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挤压式脱水拖把大都以扳动拉杆的方式来驱动滚条挤压拖把头,或者驱动对折机构来使拖把头对折而挤水;然而,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为了有效地将拖把头的水分挤干,通常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因此使用者很容易因为施力不当而受伤,或者因为扳动过于大力而造成扳动机构的损坏,甚至存在着因为力气不足而无法有效脱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挤压式脱水拖把通常是利用扳动拉杆的方式来带动滚条或对折机构来挤压拖把头,因此使用者很容易因为施力不当而受伤,或因扳动过于大力而损坏扳动机构,甚至因力气不足而无法有效脱水;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及其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可以通过分段的挤水方式来有效的对拖把头进行脱水。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组接于一拖把头以形成一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该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包含一固定套管、一活动内杆、一对折式拖把头组件、一拉转组件以及一棘齿推抵弹性元件。活动内杆自一第一端部沿一移动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以移动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固定套管。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包含一对折导引元件以及一对折机构。对折导引元件固接于固定套管;对折机构可活动地连结于第一端部与对折导引元件。拉转组件包含一操作管件、一转向连动件、一螺杆以及一弹性复归组件。操作管件沿移动方向可活动地套设于固定套管,并具有一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且操作管件具有一移动行程,移动行程沿移动方向依序设有一拉伸始点位置与一拉伸终点位置。转向连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管件内,并具有一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一第一螺旋结构,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相配合,第一螺旋结构沿移动方向螺旋地延伸。螺杆固接于活动内杆,并穿设于转向连动件,且螺杆具有一与第一螺旋结构相螺合的第二螺旋结构,当操作管件自初始位置移动至拉伸终点位置时,对折机构对应地由一展开状态切换至一第一对折状态,当操作管件沿一转动方向转动而带动螺杆沿一加压行程自一加压始点位置移动至一加压终点位置时,对折机构对应地由第一对折状态切换至一第二对折状态。弹性复归组件固接于操作管件,并具有一复归弹簧,复归弹簧抵接于螺杆。棘齿推抵弹性元件设置于操作管件内,并推抵转向连动件。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螺杆沿移动方向依序具有一连接段、一螺接段以及一限位段,连接段用以固接于第二端部,螺接段具有第二螺旋结构,限位段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弹性复归组件。较佳者,弹性复归组件包含一限位内管、一复归弹性元件以及一限位卡抵件。限位内管固接于操作管件,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段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复归弹性元件设置于限位槽内,并用以推抵限位段。限位卡抵件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限位槽,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固定端与一卡抵端,固定端固接于限位段,卡抵端卡抵于限位槽。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对折导引元件包含一外壳罩,固接于固定套管,且外壳罩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斜边导引部与一第二斜边导引部,对折机构包含一第一端板以及一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皆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一端部,且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分别可活动地连结于第一斜边导引部与第二斜边导引部。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固定套管包含一本体段与一定位段,本体段固接于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定位段自本体段沿移动方向延伸所形成,拉转组件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套设于定位段,且定位段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用以定位拉转组件。较佳者,拉转组件还包含一定位管件,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套设于定位段,并固接于操作管件,且定位管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可分离地卡接于第一定位结构。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还包含一延伸管组件,包含一延伸管、一连结管以及一延伸杆体。延伸管固接于拉转组件。连结管固接于延伸管。延伸杆体固接于连结管。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另一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包含一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以及一拖把头。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包含一固定套管、一活动内杆、一对折式拖把头组件、一拉转组件以及一棘齿推抵弹性元件。活动内杆自一第一端部沿一移动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以移动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固定套管。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包含一对折导引元件以及一对折机构。对折导引元件固接于固定套管;对折机构可活动地连结于第一端部与对折导引元件,且拖把头可拆卸地组接于对折机构。拉转组件包含一操作管件、一转向连动件、一螺杆以及一弹性复归组件。操作管件沿移动方向可活动地套设于固定套管,并具有一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且操作管件具有一移动行程,移动行程沿移动方向依序设有一拉伸始点位置与一拉伸终点位置。转向连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管件内,并具有一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一第一螺旋结构,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相配合,第一螺旋结构沿移动方向螺旋地延伸。螺杆固接于活动内杆,并穿设于转向连动件,且螺杆具有一与第一螺旋结构相螺合的第二螺旋结构,当操作管件自初始位置移动至拉伸终点位置时,对折机构对应地由一展开状态切换至一第一对折状态,当操作管件沿一转动方向转动而带动螺杆沿一加压行程自一加压始点位置移动至一加压终点位置时,对折机构对应地由第一对折状态切换至一第二对折状态。弹性复归组件固接于操作管件,并具有一复归弹簧,复归弹簧抵接于螺杆。棘齿推抵弹性元件设置于操作管件内,并推抵转向连动件。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螺杆沿移动方向依序具有一连接段、一螺接段以及一限位段,连接段用以固接于第二端部,螺接段具有第二螺旋结构,限位段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弹性复归组件。较佳者,弹性复归组件包含一限位内管、一复归弹性元件以及一限位卡抵件。限位内管固接于操作管件,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段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复归弹性元件设置于限位槽内,并用以推抵限位段。限位卡抵件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限位槽,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固定端与一卡抵端,固定端固接于限位段,卡抵端卡抵于限位槽。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对折导引元件包含一外壳罩,固接于固定套管,且外壳罩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斜边导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用以组接拖把头以形成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包含:/n固定套管;/n活动内杆,自第一端部沿一移动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套管;/n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包含:/n对折导引元件,固接于所述固定套管;以及/n对折机构,可活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对折导引元件,并组接所述拖把头;拉转组件,包含:/n操作管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并具有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且所述操作管件具有移动行程,所述移动行程沿所述移动方向依序设有拉伸始点位置与拉伸终点位置;/n转向连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管件内,并具有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第一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系与所述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系沿所述移动方向螺旋地延伸;/n螺杆,固接于所述活动内杆,并穿设于所述转向连动件,且所述螺杆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相螺合的第二螺旋结构,当所述操作管件自所述拉伸始点位置移动至所述拉伸终点位置时,所述对折机构对应地由展开状态切换至第一对折状态,藉以对所述拖把头进行第一段挤压,当所述操作管件沿一转动方向转动而带动所述螺杆沿一加压行程自一加压始点位置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至一加压终点位置时,所述对折机构对应地由所述第一对折状态切换至第二对折状态,藉以对所述拖把头进行第二段挤压;以及/n弹性复归组件,固接于所述操作管件,并具有复归弹簧,所述复归弹簧系抵接于所述螺杆;以及/n棘齿推抵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操作管件内,并推抵所述转向连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用以组接拖把头以形成两段对折挤压式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包含:
固定套管;
活动内杆,自第一端部沿一移动方向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套管;
对折式拖把头组件,包含:
对折导引元件,固接于所述固定套管;以及
对折机构,可活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对折导引元件,并组接所述拖把头;拉转组件,包含:
操作管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并具有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且所述操作管件具有移动行程,所述移动行程沿所述移动方向依序设有拉伸始点位置与拉伸终点位置;
转向连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管件内,并具有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与第一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单向棘齿环结构系与所述第一单向棘齿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系沿所述移动方向螺旋地延伸;
螺杆,固接于所述活动内杆,并穿设于所述转向连动件,且所述螺杆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相螺合的第二螺旋结构,当所述操作管件自所述拉伸始点位置移动至所述拉伸终点位置时,所述对折机构对应地由展开状态切换至第一对折状态,藉以对所述拖把头进行第一段挤压,当所述操作管件沿一转动方向转动而带动所述螺杆沿一加压行程自一加压始点位置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至一加压终点位置时,所述对折机构对应地由所述第一对折状态切换至第二对折状态,藉以对所述拖把头进行第二段挤压;以及
弹性复归组件,固接于所述操作管件,并具有复归弹簧,所述复归弹簧系抵接于所述螺杆;以及
棘齿推抵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操作管件内,并推抵所述转向连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沿所述移动方向依序具有连接段、螺接段以及限位段,所述连接段固接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螺接段具有所述第二螺旋结构,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弹性复归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归组件包含:
限位内管,固接于所述操作管件,并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复归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并推抵所述限位段;以及
限位卡抵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并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端与卡抵端,所述固定端固接于所述限位段,所述卡抵端卡抵于所述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折导引元件包含外壳罩,固接于所述固定套管,且所述外壳罩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斜边导引部与第二斜边导引部,所述对折机构包含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皆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可活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斜边导引部与所述第二斜边导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包含本体段与定位段,所述本体段固接于所述对折式拖把头组件,所述定位段自所述本体段沿所述移动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拉转组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定位段,且所述定位段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可分离地卡接所述拉转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转组件还包含定位管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定位段,并固接于所述操作管件,且所述定位管件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可分离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对折式拖把头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延伸管组件,所述延伸管组件包含延伸管、连结管以及延伸杆体,所述延伸管固接于所述拉转组件,所述连结管固接于所述延伸管,所述延伸杆体固接于所述连结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明政
申请(专利权)人:帝凯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