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9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抹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包括承载壳,所述承载壳的中部包括有容纳腔、螺纹套和固定套,所述容纳腔位于承载壳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套的顶部与容纳腔的顶壁固定连接。该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通过设置的注射筒,以及推杆、螺纹块、螺纹套、固定套、喷洒头、喷嘴、弯管和漏斗的配合设置,使注射筒通过推杆吸入注射消毒液后,插入承载壳一侧的密封塞中,从而使注射筒能够插入承载壳的容纳腔中,从而使注射筒外侧的螺纹块与容纳腔中的螺纹套能够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注射筒固定在螺纹套中后,注射筒的左端能够插入漏斗中,从而使使用者在使用时,将手插入承载壳与把手之间,从而使手背与把手的内侧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
本技术涉及抹布
,具体为一种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
技术介绍
对比现有技术中的抹布,尤其是干湿两用型抹布,不具备除菌的功能,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所需要擦拭的地方进行除菌,只能通过对擦拭点喷洒消毒液,再次使用干湿两用抹布进行擦拭,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十分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具备能够快速除菌快速更换干湿两用型抹布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干湿两用型抹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进行除菌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包括承载壳,所述承载壳的中部包括有容纳腔、螺纹套和固定套,所述容纳腔位于承载壳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套的顶部与容纳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侧与容纳腔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的右侧包括有密封塞、注射筒、推杆、螺纹块、喷洒头、喷嘴、弯管和漏斗,所述密封塞的一侧与承载壳的右侧卡接,所述注射筒的左端与密封塞的一侧插接,所述推杆的左端与注射筒的右端插接,所述螺纹块的内侧与注射筒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漏斗的内侧与注射筒的左端插接,所述弯管的上端与漏斗的左端插接,所述喷洒头的顶部与弯管的下端插接,所述喷嘴的顶部与喷洒头的底部插接,所述承载壳的底部包括有磁圈、金属套圈、第一夹持槽、干抹布、第二夹持槽和湿抹布,所述磁圈的外侧与承载壳的底部嵌入,所述金属套圈的顶部与承载壳的底部磁力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槽位于金属套圈内侧的下部开设,所述干抹布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槽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二夹持槽位于金属套圈内侧的上部开设,所述湿抹布的一侧与第二夹持槽的内侧卡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壳的顶部包括有把手,所述把手一端的底部与承载壳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壳的上部包括有指压槽,所述指压槽位于承载壳的上部开设。进一步的,所述注射筒的左端贯穿密封塞的右侧并延伸至容纳腔的内部与漏斗的左侧插接。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的左端贯穿弯管的上端并延伸至弯管的内部,所述漏斗的内腔与弯管的内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弯管的下端贯穿喷洒头的顶部并延伸至喷洒头的内部,所述喷洒头的内腔与弯管的内腔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通过设置的注射筒,以及推杆、螺纹块、螺纹套、固定套、喷洒头、喷嘴、弯管和漏斗的配合设置,使注射筒通过推杆吸入注射消毒液后,插入承载壳一侧的密封塞中,从而使注射筒能够插入承载壳的容纳腔中,从而使注射筒外侧的螺纹块与容纳腔中的螺纹套能够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注射筒固定在螺纹套中后,注射筒的左端能够插入漏斗中,从而使使用者在使用时,将手插入承载壳与把手之间,从而使手背与把手的内侧贴合,从而使手指能够扣在指压槽中放置承载壳在使用时打滑滑出,从而使使用者的大拇指扣在推杆的右端,从而使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大拇指按压推杆,从而使推杆向注射筒中按压后,注射筒中的消毒液能够喷入漏斗中,从而使消毒液能够通过漏斗和弯管喷入喷洒头中,从而使喷嘴能够喷出消毒液,从而使消毒液喷出后能够盆栽湿抹布上,从而使湿抹布能够吸入消毒液,从而使湿抹布在使用时具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从而有效使干湿两用型抹布能够有效进行除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干湿两用型抹布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进行除菌的问题。2、该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通过设置的磁圈、金属套圈、第一夹持槽、干抹布、第二夹持槽和湿抹布的配合设置,使金属套圈能够通过第一夹持槽将干抹布坚持住,从而使金属套圈能够通过第二夹持槽将湿抹布夹持住,从而使承载壳能够通过底部的磁圈吸附柱金属套圈,从而使承载壳能够通过磁圈将干抹布和湿抹布固定在底部,从而使用户需要用干抹布擦拭时将金属套圈取下,从而使金属套圈与磁圈分离,从而使金属套圈能够反转至干抹布朝下,从而使湿抹布朝上时通过金属套圈与磁圈吸在一起,从而使干抹布能够擦拭擦拭点,从而使用户需要使用湿抹布进行除菌擦拭时可以将金属套圈取下再次反转,从而使湿抹布朝下,从而使湿抹布能够擦拭擦拭点进行除菌,从而有效使干湿两用型抹布能够更具用户所需快速转换干抹布与湿抹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壳、2把手、3指压槽、4容纳腔、5密封塞、6注射筒、7推杆、8螺纹块、9螺纹套、10固定套、11喷洒头、12喷嘴、13弯管、14漏斗、15磁圈、16金属套圈、17第一夹持槽、18干抹布、19第二夹持槽、20湿抹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4,一种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包括承载壳1,承载壳1的顶部包括有把手2,把手2一端的底部与承载壳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承载壳1的上部包括有指压槽3,指压槽3位于承载壳1的上部开设,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把手2和指压槽3轻松的将承载壳1抓起,承载壳1的中部包括有容纳腔4、螺纹套9和固定套10,容纳腔4位于承载壳1的中部开设,螺纹套9的顶部与容纳腔4的顶壁固定连接,固定套10的内侧与容纳腔4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承载壳1的右侧包括有密封塞5、注射筒6、推杆7、螺纹块8、喷洒头11、喷嘴12、弯管13和漏斗14,密封塞5的一侧与承载壳1的右侧卡接,注射筒6的左端与密封塞5的一侧插接,推杆7的左端与注射筒6的右端插接,螺纹块8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中部固定连接,漏斗14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左端插接,注射筒6的左端贯穿密封塞5的右侧并延伸至容纳腔4的内部与漏斗14的左侧插接,漏斗14的左端贯穿弯管13的上端并延伸至弯管13的内部,漏斗14的内腔与弯管13的内腔连通,从而使注射筒6中的液体能够注射进入漏斗14和弯管13中,弯管13的上端与漏斗14的左端插接,弯管13的下端贯穿喷洒头11的顶部并延伸至喷洒头11的内部,喷洒头11的内腔与弯管13的内腔连通,从而使液体能够通过喷洒头11中喷出,喷洒头11的顶部与弯管13的下端插接,喷嘴12的顶部与喷洒头11的底部插接,承载壳1的底部包括有磁圈15、金属套圈16、第一夹持槽17、干抹布18、第二夹持槽19和湿抹布20,磁圈15的外侧与承载壳1的底部嵌入,金属套圈16的顶部与承载壳1的底部磁力连接,第一夹持槽17位于金属套圈16内侧的下部开设,干抹布18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槽17的内侧卡接,第二夹持槽19位于金属套圈16内侧的上部开设,湿抹布20的一侧与第二夹持槽19的内侧卡接。在使用时,使金属套圈16能够通过第一夹持槽17将干抹布18坚持住,从而使金属套圈16能够通过第二夹持槽19将湿抹布20夹持住,从而使承载壳1能够通过底部的磁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壳(1),所述承载壳(1)的中部包括有容纳腔(4)、螺纹套(9)和固定套(10),所述容纳腔(4)位于承载壳(1)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套(9)的顶部与容纳腔(4)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0)的内侧与容纳腔(4)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1)的右侧包括有密封塞(5)、注射筒(6)、推杆(7)、螺纹块(8)、喷洒头(11)、喷嘴(12)、弯管(13)和漏斗(14),所述密封塞(5)的一侧与承载壳(1)的右侧卡接,所述注射筒(6)的左端与密封塞(5)的一侧插接,所述推杆(7)的左端与注射筒(6)的右端插接,所述螺纹块(8)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漏斗(14)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左端插接,所述弯管(13)的上端与漏斗(14)的左端插接,所述喷洒头(11)的顶部与弯管(13)的下端插接,所述喷嘴(12)的顶部与喷洒头(11)的底部插接,所述承载壳(1)的底部包括有磁圈(15)、金属套圈(16)、第一夹持槽(17)、干抹布(18)、第二夹持槽(19)和湿抹布(20),所述磁圈(15)的外侧与承载壳(1)的底部嵌入,所述金属套圈(16)的顶部与承载壳(1)的底部磁力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槽(17)位于金属套圈(16)内侧的下部开设,所述干抹布(18)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槽(17)的内侧卡接,所述第二夹持槽(19)位于金属套圈(16)内侧的上部开设,所述湿抹布(20)的一侧与第二夹持槽(19)的内侧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湿两用型除菌抹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壳(1),所述承载壳(1)的中部包括有容纳腔(4)、螺纹套(9)和固定套(10),所述容纳腔(4)位于承载壳(1)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套(9)的顶部与容纳腔(4)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0)的内侧与容纳腔(4)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壳(1)的右侧包括有密封塞(5)、注射筒(6)、推杆(7)、螺纹块(8)、喷洒头(11)、喷嘴(12)、弯管(13)和漏斗(14),所述密封塞(5)的一侧与承载壳(1)的右侧卡接,所述注射筒(6)的左端与密封塞(5)的一侧插接,所述推杆(7)的左端与注射筒(6)的右端插接,所述螺纹块(8)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漏斗(14)的内侧与注射筒(6)的左端插接,所述弯管(13)的上端与漏斗(14)的左端插接,所述喷洒头(11)的顶部与弯管(13)的下端插接,所述喷嘴(12)的顶部与喷洒头(11)的底部插接,所述承载壳(1)的底部包括有磁圈(15)、金属套圈(16)、第一夹持槽(17)、干抹布(18)、第二夹持槽(19)和湿抹布(20),所述磁圈(15)的外侧与承载壳(1)的底部嵌入,所述金属套圈(16)的顶部与承载壳(1)的底部磁力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槽(17)位于金属套圈(16)内侧的下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圆易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