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高压负荷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9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压输液管道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压负荷管道,包括第一连接铜管;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内部中空,第一连接铜管内壁呈螺纹状,第一连接铜管左端上下外壁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管,第一连接铜管内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第一连接铜管其内部右端设有推动挤压模块;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右端通过不规则螺纹模块和密封模块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铜管与第一连接铜管紧密贴合设置,第二连接铜管上壁内开设有液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高压负荷管道连接强度不足、不能适配多种型号接头以及能源面临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负荷管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输液管道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压负荷管道。
技术介绍
从广义上理解,压力管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无论其管内介质如何。压力管道是管道中的一部分,管道是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的,由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组成的装配总成,但是对于一些常年都处在高压情况下的高压管道来说,由于外界的种种不稳定因素,经常会导致管道内的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使得高压管道之间连接强度不足,且不能适配多种型号接头,能源面临泄漏的危险;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管道的技术方案,如专利号为2019100783076的一项中国专利,该专利中第一连接铜管;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内部中空,第一连接铜管内壁呈螺纹状,第一连接铜管左端上下外壁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管,第一连接铜管内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第一连接铜管内部右端设有推动挤压模块;所述金属管连通第一连接铜管的内部和外部,用于使金属管内的空气内外流通,金属管外端设有气体传输模块;第一连接铜管右端通过不规则螺纹模块和密封模块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铜管;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内螺纹铜管连接强度不足、不能适配多种型号接头、保温性能不够以及能源面临泄漏的问题。在现有的使用管道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冷热交替变化较大的区域内使用时,且管道接头处由于热胀冷缩的情况而发生泄漏,导致压力外泄从而断裂,使得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也造成运输物料的极大浪费;据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管道连接处的位置实现三重固定保障,从而实现连接强度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压负荷管道。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高压负荷管道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压负荷管道,包括第一连接铜管;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内部中空,第一连接铜管内壁呈螺纹状,第一连接铜管左端上下外壁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管,第一连接铜管内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第一连接铜管其内部右端设有推动挤压模块;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右端通过不规则螺纹模块和密封模块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铜管;所述第二连接铜管与第一连接铜管紧密贴合设置,第二连接铜管上壁内开设有液流管,所述液流管中端穿插设有第二导流阀;所述第二连接铜管设在推动挤压模块的右端,且第二连接铜管下壁内穿插转动安装有第一导流阀,第二连接铜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第二连接铜管通过密封模块完成密封;所述第一导流阀上端通过限位盘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铜管的上壁内,第一导流阀设在第二导流阀的下方,第一导流阀上部设有通孔,转动第一导流阀使第一导流阀通孔与第二连接铜管内的通孔相连通致使水流正常通过;所述推动挤压模块由推板和弹性绳构成;所述推板为圆环状,推板设在第一连接铜管内部右端,推板内圈表面分布有螺纹与第一连接铜管内壁的螺纹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绳左端固定连接在推板的右表面,弹性绳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铜管的内部右壁上;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通槽;所述环形通槽侧壁上固定连接于弹性膜;所述弹性膜设置成弧形,且弧形的凸起朝向第一连接管外侧;所述弹性膜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膜外侧中间位置处均匀分布有一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串联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穿过每个固定环,且拉绳的两端的端部打结,使得拉绳不会从固定环上松脱掉落,所述第一连接铜管内设有磁流体;所述磁流体内设有磁粉。工作时,在现有的使用管道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冷热交替变化较大的区域内使用时,且管道接头处由于热胀冷缩的情况而发生泄漏,导致压力外泄从而断裂,使得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也造成运输物料的极大浪费;据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水管连入第一连接铜管内时,关闭第一导流阀,打开第二导流阀,将水流从第二连接铜管右端注入,因第一导流阀处于关闭状态,水流沿着液流管进入第一连接铜管内,随着第一连接铜管内的水流越来越多,水压会越来越大,使得第一连接铜管的内螺纹实现膨胀将进水管牢牢压紧,增强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现有结构的内螺纹管通常需要配套连接某一固定的螺纹管接头,而本专利技术的内螺纹为可塑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匹配不同型号的螺纹管接头,扩充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同时当水流通过减压卸力模块进入到第一连接铜管的内部时,随着水流的注入使第一连接铜管内推板右侧的空间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推板沿着第一连接铜管的内螺纹向左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使第一连接铜管的螺纹从右到左开始收紧,致使第一连接铜管的螺纹与进水管的螺纹贴合更加紧固,且压力越大贴合越紧,即第一连接铜管与进水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如果螺纹之间连接不紧固,很容易导致进水管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断裂,而本专利技术可有效规避此类情况的产生,同时由于螺纹自右至左收紧,可以确保将第一连接铜管与进水管之间的空气完全排除,防止漏气漏液的情况产生,又因二者的紧密贴合,可以充分保证连接处的保温效果,提高热传导效率,当需要更换进水管时,打开第二导流阀,第一连接铜管内的水流通过右端通孔往外传输,失去了水压的支持,推板在弹性绳的作用下被慢慢的拉回到第一连接铜管的右端,螺纹自左往右开始慢慢收缩,即可快速更换进水管;而当推板沿着第一连接铜管的内螺纹向左侧移动时,会推动内部提前设有的磁流体和磁粉,使的磁流体和磁粉流动,进而使得磁粉和磁流体在第一连接铜管的体积逐渐压缩,进而密度逐渐增大,进而在磁性作用下产生吸力,从而推动第一连接铜管的螺纹更加严密的贴合在进水管的螺纹上,实现对两者连接的辅助固定,实现连接的双重保障;同时推板移动护挤压左侧的空间,使得空间内体积压缩,从而使得外侧的弹性膜膨胀鼓起,当安装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拉紧拉绳的一端,随后对拉绳进行拉动收紧,在拉绳收紧的过程中,会对弹性膜进行压缩,直至将弹性膜压缩至凸起的一侧位于第一连接铜管内,从而对第一铜管内部的磁流体和磁粉进行再次压缩,进而增大单位面积内的压强,进而再次压缩第一连接铜管的螺纹更加严密的贴合在进水管的螺纹上,实现对两者连接的辅助固定,实现对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三重保障,即使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依然适用,从而扩大了本专利技术使用范围;并且弹性膜上设置的固定环可以对拉绳进行固定,避免拉绳在收紧的过程中产生位移,进而造成收紧的效果不理想。优选的,所述不规则螺纹模块由螺纹套和不规则螺纹构成;所述不规则螺纹分布在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的连接处外表面;所述螺纹套内壁的不规则螺纹分为两段相对而立,且螺纹套外端螺距大于内端螺距。不规则螺纹模块主要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连接时先将第一连接铜管从螺纹套的左端旋转接入,再将第二连接铜管从螺纹套的右端旋转接入,由于螺纹套的螺纹螺距越往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的连接处越密,致使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在往里旋转接入时由最初的宽松渐渐变得紧固,当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旋转拧入至最深处的时候,即为二者连接强度最高。优选的,所述密封模块由密封槽和第一密封橡胶构成;所述密封槽均匀对称开设在第一连接铜管和第二连接铜管的连接端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负荷管道,包括第一连接铜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内部中空,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呈螺纹状,第一连接铜管(1)左端上下外壁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管(2),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第一连接铜管(1)其内部右端设有推动挤压模块(4);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右端通过不规则螺纹模块(6)和密封模块(7)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铜管(8);所述第二连接铜管(8)与第一连接铜管(1)紧密贴合设置,第二连接铜管(8)上壁内开设有液流管(91),所述液流管(91)中端穿插设有第二导流阀(92);所述第二连接铜管(8)设在推动挤压模块(4)的右端,且第二连接铜管(8)下壁内穿插转动安装有第一导流阀(10),第二连接铜管(8)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1),且第二连接铜管(8)通过密封模块(7)完成密封;所述第一导流阀(10)上端通过限位盘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铜管(8)的上壁内,第一导流阀(10)设在第二导流阀(92)的下方,第一导流阀(10)上部设有通孔,转动第一导流阀(10)使第一导流阀(10)通孔与第二连接铜管(8)内的通孔相连通致使水流正常通过;/n所述推动挤压模块(4)由推板(41)和弹性绳(42)构成;所述推板(41)为圆环状,推板(41)设在第一连接铜管(1)内部右端,推板(41)内圈表面分布有螺纹与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的螺纹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绳(42)左端固定连接在推板(41)的右表面,弹性绳(42)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铜管(1)的内部右壁上;/n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通槽(2);所述环形通槽(2)侧壁上固定连接于弹性膜(13);所述弹性膜(13)设置成弧形,且弧形的凸起朝向第一连接管(1)外侧;所述弹性膜(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膜(13)外侧中间位置处均匀分布有一组固定环(14);所述固定环(14)上串联有拉绳(15);所述拉绳(15)依次穿过每个固定环(14),且拉绳(15)的两端的端部打结,使得拉绳(15)不会从固定环(14)上松脱掉落,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内设有磁流体;所述磁流体内设有磁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负荷管道,包括第一连接铜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内部中空,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呈螺纹状,第一连接铜管(1)左端上下外壁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管(2),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第一连接铜管(1)其内部右端设有推动挤压模块(4);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右端通过不规则螺纹模块(6)和密封模块(7)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铜管(8);所述第二连接铜管(8)与第一连接铜管(1)紧密贴合设置,第二连接铜管(8)上壁内开设有液流管(91),所述液流管(91)中端穿插设有第二导流阀(92);所述第二连接铜管(8)设在推动挤压模块(4)的右端,且第二连接铜管(8)下壁内穿插转动安装有第一导流阀(10),第二连接铜管(8)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1),且第二连接铜管(8)通过密封模块(7)完成密封;所述第一导流阀(10)上端通过限位盘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铜管(8)的上壁内,第一导流阀(10)设在第二导流阀(92)的下方,第一导流阀(10)上部设有通孔,转动第一导流阀(10)使第一导流阀(10)通孔与第二连接铜管(8)内的通孔相连通致使水流正常通过;
所述推动挤压模块(4)由推板(41)和弹性绳(42)构成;所述推板(41)为圆环状,推板(41)设在第一连接铜管(1)内部右端,推板(41)内圈表面分布有螺纹与第一连接铜管(1)内壁的螺纹对应设置;所述弹性绳(42)左端固定连接在推板(41)的右表面,弹性绳(42)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铜管(1)的内部右壁上;
所述第一连接铜管(1)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通槽(2);所述环形通槽(2)侧壁上固定连接于弹性膜(13);所述弹性膜(13)设置成弧形,且弧形的凸起朝向第一连接管(1)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冯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