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组件和紧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5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组件和紧固组件。螺母组件包括彼此分体且均呈环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能部分地套接配合,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和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中的一者为凸部、另一者为凹部;凸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凸球面,凸球面为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凹球面,凹球面为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或者,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圆锥面,圆锥面是虚拟基础圆锥面的一部分,虚拟基础圆锥面外切于虚拟基础球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母组件能够为产生弯折的紧固件提供有效的锁紧力,降低了对紧固件的垂直度的要求,且螺母组件的装配简单,可靠性高。

Nut assembly and fasten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母组件和紧固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领域,具体涉及螺母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与带螺纹的紧固件配合使用的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介绍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已知的防松螺母1与带螺纹的紧固件2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参照图1,防松螺母1的中部具有轴向贯通的螺纹孔,防松螺母1的螺纹孔能够与带螺纹的紧固件2的螺纹螺合。当使用紧固件2将装配件3(装配件3可以是由多个装配件构成的装配组件,附图中仅出于简化的目的,而没有示出多个装配件)固定时,紧固件2穿过装配件3的装配孔301后旋入防松螺母1的螺纹孔。至防松螺母1与紧固件2旋紧,防松螺母1的朝向装配件3的配合面102与装配件3紧密接触、且二者之间沿轴向具有互相作用的压紧力;进一步地,防松螺母1受到来自装配件3的轴向压紧力使得防松螺母1和紧固件2的螺合的螺纹之间在轴向上具有较大的锁紧力,从而能够避免紧固件2滑松。然而,紧固件2由于例如制造的误差或使用过程中的损伤,其垂直度(紧固件2的法兰面与螺杆部的垂直度)可能无法满足公差要求,下文简称紧固件2“产生弯折”。应当理解,本文所指产生弯折的紧固件2仍能使用,因此其弯折程度不至于很大。参照图2,当紧固件2产生弯折后,其螺杆部的中心线(图中虚线所示)偏离装配孔301的轴线(图中点划线所示)。由于装配件3仍与紧固件2的法兰面配合、而防松螺母1与紧固件2的螺纹部配合,因此完成装配后防松螺母1的配合面102不能与装配件3产生良好的面接触。防松螺母1与装配件3以线接触的方式互相抵接,二者的配合关系不稳定、互相作用的力不稳定,造成防松螺母1不能发挥良好的紧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母组件和紧固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螺母组件,其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使用,所述螺母组件包括彼此分体且均呈环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中部孔的孔壁包括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用于与所述紧固件的螺纹螺合,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供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能部分地套接配合,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和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中的一者为凸部、另一者为凹部;所述凸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凸球面,所述凸球面为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为所述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是虚拟基础圆锥面的一部分,所述虚拟基础圆锥面外切于所述虚拟基础球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凹部,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内螺纹段在轴向上相连。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为球带状。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凸部,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凹部,所述凹部构成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的一部分。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的整个中部孔的孔壁都具有内螺纹。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中心轴线垂直。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内螺纹段的大径。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为防松螺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紧固组件,其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法兰部和螺杆部;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组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杆部的大径,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紧固件安装到一起时,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背向所述法兰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组件能够为产生弯折的紧固件提供有效的锁紧力,降低了对紧固件的垂直度的要求,且螺母组件的装配简单,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已知的防松螺母组件与紧固件配合使用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紧固件产生弯折后防松螺母组件与紧固件配合使用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的分解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与紧固件配合使用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紧固件产生弯折后防松螺母组件与紧固件配合使用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的分解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轴线互相偏离时配合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松螺母组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松螺母;101、1101内螺纹;102、1203配合面;11第一部件;1102第一球面;1103、1204圆锥面;12第二部件;1201通孔;1202第二球面;2紧固件;201外螺纹;3装配件;301装配孔;F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作用力;F1轴向分力;F2径向分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为表述方便,以下若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轴向”、“径向”和“周向”均是以防松螺母组件的第一部件11为参照。参照图3至9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松螺母组件。防松螺母组件包括分体形成的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能够以部分套接的方式配合。首先,参照图3至5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松螺母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3,第一部件11为防松螺母,其呈环形,环形的中部孔包括在轴向上相连的光孔段和螺纹段。光孔段的周壁为呈球面状的第一球面1102(第一球面1102呈凹进的球面状,也称作凹球面);螺纹段具有内螺纹1101,内螺纹1101按照防松螺母的螺纹设置、其能与紧固件2的外螺纹201螺合。防松螺母的螺纹设置方式例如为,在传统螺纹的牙尖顶端设置一个与径向呈30度角的楔面,或者使用特殊的工程塑料附着在螺纹上,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第二部件12为中部开孔的大致球台状,其中部的通孔1201为不具有螺纹的光孔,通孔1201的内径略大于内螺纹1101的大径和紧固件2的螺纹部的大径。第二部件12的外周面为第二球面1202(第二球面1202呈凸出的球面状,也称作凸球面)。第一球面1102和第二球面1202所对应的球的半径相等,可以认为它们都是同一个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参照图4,当使第一球面1102和第二球面1202朝向相对地把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抵接在一起时,第一球面1102和第二球面1202所对应的虚拟基础球面的球心重合,且第一球面1102部分地包覆住第二球面1202。装配时,当紧固件2穿过装配件3的装配孔301后,首先将第二部件12以配合面1203朝向装配件3的方式套到紧固件2的螺杆部,然后将第一部件11以第一球面1102面对第二球面1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组件,其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使用,所述螺母组件包括彼此分体且均呈环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n所述第一部件的中部孔的孔壁包括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用于与所述紧固件的螺纹螺合,/n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供所述紧固件穿过;/n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能部分地套接配合,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和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中的一者为凸部、另一者为凹部;/n所述凸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凸球面,所述凸球面为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n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为所述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是虚拟基础圆锥面的一部分,所述虚拟基础圆锥面外切于所述虚拟基础球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组件,其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使用,所述螺母组件包括彼此分体且均呈环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的中部孔的孔壁包括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用于与所述紧固件的螺纹螺合,
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孔供所述紧固件穿过;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能部分地套接配合,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和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中的一者为凸部、另一者为凹部;
所述凸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凸球面,所述凸球面为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
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为所述虚拟基础球面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凹部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内周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是虚拟基础圆锥面的一部分,所述虚拟基础圆锥面外切于所述虚拟基础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凹部,所述第二部件的配合接触部为凸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内螺纹段在轴向上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为球带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明星马求山夏曙华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